您好: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微信】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
2025-08-06 0
2008年,18岁的李明考出全省理科第二名,被北京大学录取,全村为此敲锣打鼓庆祝。
但当录取通知书到达,看到一年2万元的学费时,所有人都沉默了。
李明从3岁开始就是孤儿,吃百家饭长大,
2万块的学费,很多家庭甚至连自己家小孩都供不起,哪还有钱供别人!
远房舅舅更是直接拒绝:
"我又不是他亲爹,凭什么供他读书?"
就在李明陷入绝望时,村支书召集全村150户人家开大会。
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全票通过决议:全村砸锅卖铁也要供李明上北大!
王大爷卖掉家里唯一的耕牛,李大娘拿出嫁女儿攒的钱,连五保户老奶奶都拿出10块钱......
12年后,五辆豪车缓缓驶入村庄,车上走下来的人让全村人震惊了!
1
2008年7月15日,这个日子对于河南省清河村的李明来说,注定是一生难忘的。
天刚亮,村里的大喇叭就响了起来:"各位乡亲,特大喜讯!
咱们村的李明考上北京大学了!
全省理科第二名!"
消息传开后,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李明站在村委会门口,手里拿着高考成绩单,看着那个698分的数字,还有些不敢相信。
十八年来,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全村人的关注和喜悦。
村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把村委会围得水泄不通。
有人敲着锣,有人放着鞭炮,整个村子就像过年一样热闹。
李明心里明白,这份成绩对于清河村意味着什么。
这个只有150户人家的小村庄,从来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更别说是北京大学了。
王大爷挤过人群,用他那双满是老茧的手拍着李明的肩膀,眼圈都红了:"好孩子,你真争气啊!
你爹妈在天之灵看到了,一定高兴坏了。"
说起父母,李明的心情复杂起来。
他三岁那年,父母在去县城的路上遭遇车祸,双双离世。
是王大爷这个村里最穷的五保户收养了他,也是全村人轮流接济,才让他能够安心读书到今天。
村支书老刘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明儿啊,你可是咱们村的骄傲!
北京大学,那可是全国最好的大学啊!"
李明点点头,但心里却开始忐忑起来。
他知道,考上大学只是第一步,真正的难题还在后面。
果然,三天后,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到了。
当村支书老刘拿着那个红色的信封走进王大爷家的小院时,李明的心跳得厉害。
他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看到了那张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李明同学:祝贺你被我校录取......"
李明的手在颤抖,这是他十五年求学路的终点,也是新人生的起点。
但当他看到通知书后面的收费标准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学费:每年19800元,住宿费:每年1200元,书本费:每年800元......"
王大爷不识字,看到李明的脸色变了,着急地问:"怎么了孩子?
有什么问题吗?"
李明默默地把通知书递给了村支书老刘。
老刘戴上老花镜,仔细看了一遍,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一年要两万多块钱......"老刘的声音很轻,但在这个小院里却显得格外沉重。
王大爷虽然不识字,但听到这个数字,也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
两万多块钱,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几乎是天文数字。
李明咬着牙说:"大爷,要不我不去上了,这钱咱们家根本拿不出来。"
"胡说八道!"
王大爷急了,"你考了全省第二名,怎么能不去上大学?"
但事实摆在眼前,王大爷家一年的收入也就两三千块钱,别说两万,就是两千都拿不出来。
村支书老刘沉思了一会儿,突然想起什么:"明儿,你别急。
你忘了吗?
你爹妈还有一些远房亲戚在县城做生意,挺有钱的。
明天我带你去找他们,看能不能帮你筹到学费。"
李明眼睛一亮。
确实,父亲还有个表兄弟在县城开店,听说生意做得不错。
还有母亲的远房舅舅,前几年还开着小轿车回过村。
"对!"
王大爷也想起来了,"你舅舅李国富不是在县里开饭店吗?
上次回村还说生意很红火。"
"还有县里那几个有钱的老板,他们平时也说要为村里做贡献,这次正是机会。"
老刘分析道。
李明感觉心里又有了希望。
虽然他从来没有主动找过这些亲戚,但现在事关前程,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好,明天我们就去县城。"
李明坚定地说道。
那天晚上,李明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
录取通知书就放在他的枕头边,红色的封面在月光下格外显眼。
他想起了这十五年来的求学路。
村里的其他孩子大多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了,只有他一直坚持读书。
每次看到同龄人骑着摩托车回村,身上穿着新衣服,兜里有钱花,他也曾经动摇过。
但王大爷总是对他说:"孩子,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你父母在天之灵,也希望你能有出息。"
现在,他终于考上了北京大学,但却因为学费问题面临着可能无法入学的困境。
李明握紧了拳头,在心里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他都要上这个大学。
这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王大爷,为了全村人的期待。
第二天一早,村支书老刘就来了。
他换上了最好的衣服,还特意刮了胡子:"走,明儿,今天咱们就去县城,一定要给你把学费筹到!"
李明也穿上了王大爷给他买的唯一一套像样的衣服,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跟着老刘出发了。
他们坐上了去县城的班车,李明透过车窗看着渐渐远去的村庄,心里既充满了希望,又有些担心。
他不知道,这次县城之行,将会让他见识到人心的冷暖,也将成为他人生中最难忘的一课。
2
县城的早晨比村里热闹多了,街道上车水马龙,高楼林立。
李明跟着村支书老刘走在宽阔的马路上,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老刘对县城很熟悉,他当了二十多年村支书,经常来县里开会办事。
"明儿,咱们先去找王老板。
他是县里最有钱的几个人之一,开着好几家工厂,听说很有善心。"
王富贵的工厂在县城东边的工业区,占地面积很大,门口停着好几辆小轿车。
门卫看到老刘和李明这身打扮,明显有些不耐烦:"你们找谁?"
"我们找王老板,有重要事情。"
老刘恭敬地说道。
"王老板很忙,没有预约不见客。"
门卫冷冷地回答。
老刘赶紧解释:"我是清河村的村支书,这孩子考上了北京大学,想请王老板帮个忙。"
听到北京大学,门卫的态度稍微好了一点,但还是很不情愿地进去通报了。
等了半个小时,王富贵才出现在办公室里。
他四十多岁,穿着名牌西装,肚子圆滚滚的,手上戴着粗大的金链子。
看到老刘和李明,他的眼神中带着明显的不屑。
"村支书,什么事这么急?"
王富贵懒洋洋地坐在真皮沙发上,连让他们坐下的意思都没有。
老刘赶紧把李明的情况介绍了一遍,还特意强调了全省第二名这个成绩。
王富贵听完后,冷笑了一声:"北京大学?
全省第二名?"
他上下打量着李明,"小伙子,你知道一年学费要多少钱吗?"
"两万多。"
李明小声回答。
"两万多!"
王富贵夸张地重复了一遍,"你们清河村一年能挣多少钱?
还北京大学,做什么白日梦!"
老刘有些尴尬,但还是坚持说:"王老板,这孩子真的很争气,是咱们县里的骄傲......"
"骄傲?"
王富贵打断了他的话,"我告诉你们,穷村子出来的能有什么出息?
你看我,初中没毕业,现在不是照样开工厂当老板?
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他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指着外面:"你们看看我工厂里那些工人,有几个是大学生?
还不是一样干活挣钱?"
李明感到脸上火辣辣的,但老刘还在努力争取:"王老板,您就当做善事,帮帮这孩子......"
"善事?"
王富贵转过身,脸上的表情更加冷漠,"我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再说了,我又不是他什么人,凭什么要我出钱?"
最后一句话说得很重,让李明感到深深的羞辱。
他们被毫不客气地请出了办公室。
走出工厂大门,老刘的脸色很难看。
但他还是安慰李明:"没事孩子,这只是第一家,咱们再去别的地方试试。"
第二站是县里另一个有名的企业家老徐,他开着一家大型超市,生意很红火。
但结果比王富贵那里更加直接——根本没让他们进门,在门口就被拒绝了。
"我们老板很忙,没空见闲杂人等。"
保安的话让老刘和李明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第三站是县政府附近的一家大酒店,老板娘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穿金戴银。
听完他们的来意后,她摇头叹气:"现在这年头,谁家日子都不好过啊。
我这酒店看着红火,其实也是勉强维持。"
说完这话,她就消失在了后厨,再也没有出来。
一个上午过去了,他们跑了五六家,没有人愿意帮助李明。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有些人看到他们的穿着和身份,连基本的尊重都没有,话语中充满了轻蔑和嘲讽。
下午,老刘带着李明去找他的远房亲戚。
第一个是李明父亲的表兄弟,现在县城开着一家建材店。
这个表叔父见到李明,先是客套了几句,询问了村里的情况。
当老刘说明来意后,表叔父的脸色立刻变了:"明儿啊,不是叔父不愿意帮你,实在是现在生意不好做,资金都压在货上了。"
但李明明明看到店里生意很好,刚才还有好几个客户在谈大单子。
"再说了,"表叔父继续说道,"两万多块钱可不是小数目。
你一个孤儿,以后拿什么还?"
这话说得很直接,也很伤人。
李明感到一股冷意从心底升起。
最后一站是李明母亲的远房舅舅,在县城开着一家颇有规模的饭店。
这个舅舅家里很有钱,儿子刚刚高中毕业,准备出国留学。
舅舅听完他们的话后,冷笑着说:"孤儿还想上北大?
真是做什么白日梦!"
"舅舅,明儿考了全省第二名,真的很不容易......"老刘试图为李明辩护。
"第二名又怎么样?"
舅舅不屑地说道,"你看我儿子,成绩虽然一般,但是马上就要去美国留学了。
那才叫有前途!"
他指着正在玩游戏的儿子:"你们农村人就是眼光短浅,以为考个大学就了不起了。
现在的社会,没钱什么都是空谈!"
"明儿这孩子从小就苦,您就当可怜可怜他......"老刘几乎是在哀求了。
"可怜?"
舅舅站起身来,"我告诉你们,与其在这里做白日梦,不如早点让他出去打工赚钱。
十八岁了,正是能干活的年纪,在工厂里一个月也能挣个千把块钱,比读什么书实际多了!"
李明紧握双拳,他看到舅舅的儿子正穿着名牌衣服,脚上的运动鞋就要好几千块钱。
这个连高中都勉强毕业的表弟,却能轻松出国留学,而他考了全省第二名,却连基本的学费都筹不到。
"再说了,"舅舅最后补了一句,
"我又不是他亲爹,凭什么要我供他读书?"
这句话就像一把刀子扎在李明心上。
他想起了王大爷,想起了村里那些善良的乡亲们,再看看眼前这些所谓的亲戚,心中五味杂陈。
走出饭店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斜了。
老刘和李明在县城的大街上走着,两个人都默不作声。
一整天下来,他们跑遍了县城,见了所有能想到的有钱人,但结果却是一分钱都没有筹到。
更让人痛苦的是,那些冷嘲热讽和白眼,深深地伤害了李明的自尊心。
"老刘叔,要不咱们算了吧。"
李明终于开口了,声音有些哽咽,"也许他们说得对,我一个孤儿,确实不应该做这种白日梦。"
老刘停下脚步,看着这个十八岁的孩子,心里满是心疼和愤怒。
"明儿,你别这么说。"
老刘拍着李明的肩膀,"咱们回村里想想别的办法。"
在回村的班车上,李明看着窗外飞快退后的景色,心情从来没有这么低落过。
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配上北京大学。
3
从县城回到村里已经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炊烟袅袅。
李明和村支书老刘一路无话,两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
村里的人看到他们回来,都围了上来,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怎么样?
筹到钱了吗?"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问道。
老刘摇了摇头,脸色难看:"那些人,一个比一个冷血。"
听到这个消息,村民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李明更是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村里的电工老王拍了拍李明的肩膀:"别灰心,孩子,咱们再想想别的办法。"
"什么办法?"
有人叹气道,"县里那些有钱人都不愿意帮忙,咱们一个破村子能有什么办法?"
看着大家失落的样子,老刘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当了二十多年村支书,什么场面都见过,但今天在县城受到的冷遇,还是让他感到愤怒和无奈。
那天晚上,老刘在家里想了一宿。
第二天一早,他就挨家挨户地通知:晚上七点,村委会开全村大会,商量李明上学的事情。
消息传开后,全村都沸腾了。
这么多年来,除了选举和分地,很少有事情需要全村人一起商量。
晚上七点,村委会的院子里挤满了人。
清河村一共150户人家,除了外出打工的,几乎家家都来了代表。
连八十多岁的老奶奶都被儿媳妇搀着来了。
老刘站在院子中央,清了清嗓子:"今天召集大家来,就是为了李明上学的事。
县城那边我们跑遍了,一分钱都没筹到。"
"那些有钱人真是没良心!"
村里的妇女主任气愤地说道,"明儿这孩子多争气啊,他们竟然不愿意帮忙!"
"就是!"
其他村民也纷纷表示愤慨。
老刘继续说道:"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明儿考上了北大,但是没钱上学。
我想问问大家,咱们村里能不能想想办法?"
话音刚落,院子里就炸开了锅。
"能有什么办法?
咱们村里哪有那么多钱?"
"一年两万多,四年就是八九万,这得是多大一笔钱啊!"
"自己家的娃都供不起,管什么闲事?"
这话是村东头的老李头说的,他家里也有个儿子正在读高中,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老李头的话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鸣。
确实,在2008年的农村,两万块钱是个天文数字。
很多家庭一年的收入也就三四千块钱。
但王大爷站了起来,虽然年纪大了,声音却很洪亮:"老李,你这话我不爱听。
明儿这孩子是咱们村的希望,不能让他毁在钱上!"
"王大爷说得对!"
村里的老教师也站了起来,"明儿是咱们村出的第一个大学生,还是北京大学!
这是多大的荣耀啊!"
"可是钱从哪里来?"
老李头还在坚持,"你们说得轻松,真要拿钱的时候,谁愿意?"
这话说到了点子上,院子里安静了下来。
就在这时,村里最穷的五保户老奶奶开口了:"我虽然没什么钱,但我愿意拿出十块钱。"
十块钱对老奶奶来说,几乎是一个月的生活费了。
她的话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动了。
"我也出!"
电工老王第一个响应,"我家虽然不富裕,但也能拿出几百块钱。"
"我们家也愿意出!"
"算我一个!"
越来越多的村民表态支持。
看到这个场面,老李头也有些动摇了:"可是,就算咱们全村人都出钱,能凑够吗?"
老刘拿出一个本子,开始算账:"咱们村150户人家,如果每家出500块钱,就是75000块钱。
虽然还不够四年的学费,但至少能让明儿先上学。"
"500块钱?"
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可不是小数目啊!"
确实,对于2008年的农村家庭来说,500块钱相当于大半个月的收入。
"我知道这对大家来说都不容易,"老刘继续说道,"但是大家想想,明儿从小就是孤儿,是咱们全村人把他养大的。
现在他争气了,考上了北大,咱们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上不了学吗?"
王大爷激动地拍着桌子:"老刘说得对!
明儿这孩子从小到大,吃过咱们村每家的饭,穿过每家的衣服。
他就是咱们村共同的孩子!"
"再说了,"老教师也站起来说道,"明儿将来有出息了,咱们全村都跟着沾光。
到时候有人问起来,咱们可以自豪地说,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从我们村里走出去的!"
这话说到了很多人的心坎上。
在那个年代,能出一个大学生,对整个村子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耀。
慢慢地,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少,支持的声音越来越多。
"我同意!"
"我也同意!"
"为了明儿,拼了!"
最后,老刘提议举手表决。
结果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150户人家,全票通过!
院子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李明早已泪流满面。
他从来没有想到,这些朴实的村民会为了他一个孤儿,做出这样的决定。
会议结束后,村民们并没有立即散去,而是开始商量具体的筹钱方案。
王大爷第一个表态:"我家里那头牛,明天就卖了。
能卖个两千多块钱。"
那头牛是王大爷家里最值钱的财产,也是春耕的主要劳动力。
卖了牛,明年春天怎么办?
但王大爷没有犹豫。
"王大爷,牛不能卖!"
李明急了,"没有牛,你家明年怎么种地?"
"种什么地?"
王大爷摆摆手,"你能上北大比什么都重要。
牛没了可以再买,机会错过了就没有了。"
李大娘也站出来说:"我这些年一直在攒钱,准备给儿媳妇办嫁妆的,有一千多块钱,都拿出来。"
她的儿子明年就要结婚了,这笔钱对他们家来说非常重要。
但李大娘没有任何犹豫。
张大叔是村里的木匠,手艺很好。
他说:"我家里还有一批准备盖房子的砖头,卖了能值八百块钱。
房子晚几年盖也没关系。"
村里的小卖部老板娘也说:"我店里的货虽然不值什么钱,但也能凑个几百块钱。"
最让人感动的是村里的孩子们。
听说要为李明哥哥筹钱上大学,他们纷纷回家拿出了自己的压岁钱。
十岁的小花拿着一个破旧的小盒子跑来:"李明哥哥,这是我存的压岁钱,有68块钱,都给你。"
八岁的小宝也拿来了32块钱:"哥哥,你好好读书,将来当大官回来保护我们。"
看着这些孩子纯真的笑脸,李明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泪如雨下。
那一晚,整个村子都没有休息。
大家都在想方设法筹钱,有的卖粮食,有的卖家禽,有的甚至把过年准备的新衣服都退了。
三天后,奇迹发生了。
全村人一共筹集了82000块钱,不仅够李明第一年的学费,还能让他有足够的生活费。
看着这笔钱,李明跪在了村委会的院子里,向着全村人的方向磕了三个头。
他知道,这82000块钱不仅仅是钱,更是全村人对他的信任和期望。
从这一刻起,他就不再是一个人在奋斗,而是背负着整个村子的希望。
4
2008年9月1日,李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踏进了北京大学的校门。
看着眼前这座梦寐以求的学府,古朴的建筑,宽阔的校园,来来往往的学生,李明既兴奋又紧张。
他紧紧握着那个装着8万块钱的旧布包,这里面装着全村150户人家的心血和希望。
计算机系的宿舍在五号楼,李明按照录取通知书上的地址找到了自己的宿舍。
推开门的那一刻,他愣住了。
宿舍里已经来了三个室友,正在收拾行李。
看到李明进来,他们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你好,我是李明,河南的。"
李明有些拘谨地介绍自己。
"哦,你就是那个河南的室友啊。"
其中一个戴着眼镜的男生笑着说道,"我是王磊,北京本地的。"
"我是张扬,上海来的。"
另一个穿着名牌T恤的男生也打招呼:
"我叫刘浩,广州的。"
第三个室友看起来很阳光,"欢迎欢迎!"
李明看着室友们的行李,心里有些发颤。
王磊的行李箱是真皮的,上面还有国际品牌的标志。
张扬拿出的笔记本电脑是最新款的苹果。
刘浩的运动鞋一看就价值不菲。
而李明自己,拖着一个破旧的帆布袋,里面装着村里的大娘们亲手缝制的被褥,还有几件洗得发白的衣服。
"李明,你家是做什么的?"
王磊随口问道。
"我是孤儿,被村里人养大的。"
李明如实回答。
室友们都愣了一下,气氛变得有些尴尬。
"哦,那挺不容易的。"
张扬客气地说道,但话题很快就转到了别的地方。
"磊哥,你暑假去欧洲玩得怎么样?"
刘浩问王磊。
"还不错,去了法国和意大利,买了不少东西。"
王磊兴致勃勃地分享着,"下个暑假我爸说带我去美国,顺便看看那边的大学,准备研究生的时候申请。"
"我也是!"
张扬接话道,"我爸已经开始给我联系那边的教授了。"
听着室友们轻松地谈论着出国留学,李明默默地整理着自己的东西。
对他来说,能够上得起北大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出国留学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第一次去食堂吃饭的时候,李明更加感受到了差距。
室友们点菜都很随意,一顿饭二三十块钱眼都不眨。
而李明精打细算,只敢点最便宜的菜,一顿饭控制在五块钱以内。
"李明,就吃这么点?"
刘浩看到李明盘子里可怜的几样菜,有些惊讶。
"够了,我吃得不多。"
李明有些尴尬地说道。
其实他何尝不想吃好一点,但是8万块钱要支撑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必须精打细算。
按照他的计算,每个月的生活费不能超过300块钱。
晚上回到宿舍,室友们拿出各种零食分享,都是进口的高档货。
李明虽然很想尝尝,但还是摇头拒绝了。
"李明,你不用客气,都是同学嘛。"
王磊热情地说道。
"谢谢,我真的不饿。"
李明勉强笑着说道。
其实他很饿,晚饭吃得太少了。
但他不想欠别人人情,更不想显得太寒酸。
这样的日子让李明感到很不适应。
他感觉自己就像是闯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每天都在提醒着他与室友们的差距。
但李明没有因此而消沉,相反,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中。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去图书馆,晚上十一点才回宿舍。
他知道,只有通过优异的成绩,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李明取得了专业第一名的好成绩,还获得了2000块钱的一等奖学金。
拿到奖学金的那一刻,李明激动得差点流泪。
这是他来到北大后第一次感到真正的快乐和自豪。
更让他高兴的是,学院的老师开始注意到他了。
计算机系的张教授在课堂上夸奖了他,还邀请他参加实验室的项目。
"李明同学的编程能力很强,基础也很扎实。"
张教授在课后对他说道,"有兴趣的话,可以跟我做一些项目,既能学到东西,还能有一些补贴。"
李明当然愿意。
除了能够学到更多知识,项目补贴也能够缓解他的经济压力。
就在李明觉得生活开始步入正轨的时候,一封来自家乡的信彻底打破了他内心的平静。
那是第二学期开学不久,李明像往常一样去收邮件。
看到那个熟悉的信封,他的心情很好,这是村里每个月都会给他寄来的信,里面总是充满了温暖的话语和家乡的消息。
但这次不同,信封上的字迹有些潦草,显得很急促。
李明拆开信封,看到是村支书老刘写的:
"明儿,家里出事了。
王大爷病倒了,已经在床上躺了一个月。
医生说是劳累过度加上营养不良,需要住院治疗。
但是自从卖了牛以后,他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看病。
我们村里人都很着急,但大家为了供你上学,也都拿不出更多的钱了。
王大爷说什么都不让我们告诉你,怕影响你学习。
但我觉得还是应该让你知道。
你安心读书,村里的事情我们会想办法解决的。"
看完这封信,李明的手在颤抖。
王大爷病了,而且已经病了一个月!
他想起了那头牛,那是王大爷家里最宝贵的财产,春耕秋收全靠它。
为了给自己筹学费,王大爷毫不犹豫地把牛卖了。
没有了牛,春耕的时候王大爷只能靠人力翻地,累坏了身体。
而且家里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连看病的钱都拿不出来。
李明想起了王大爷对他的好。
从三岁开始,王大爷就像亲爷爷一样照顾他。
给他做饭,教他干农活,供他上学。
王大爷自己省吃俭用,但从来没有亏待过他。
现在王大爷病了,却没钱治病,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
李明感到巨大的愧疚和痛苦。
他是村里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应该是全村的骄傲,但现在却成了王大爷的负担。
那天晚上,李明一夜没睡。
他趴在宿舍的桌子上,一遍遍地看着那封信,眼泪不停地往下流。
室友们都睡了,宿舍里很安静,只有李明一个人在黑暗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错误的。
如果当初没有坚持上大学,王大爷就不会卖牛,也不会累病。
如果他早点出去打工赚钱,说不定还能帮助王大爷治病。
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他在北京过着求学生活,而远在家乡的恩人却在病床上受苦,这种强烈的反差让李明心如刀绞。
李明看着窗外北京的夜景,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
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是继续在北大读书,还是回家照顾王大爷?
8万块钱的学费和生活费已经花了一大半,如果现在退学,不仅对不起全村人的期望,这些钱也等于白花了。
但如果不回去,万一王大爷的病情恶化,他将永远无法原谅自己。
相关文章
您好: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微信】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
2025-08-06 0
您好: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微信】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
2025-08-06 0
亲,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08-06 0
“开国将帅”这个词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基本就是70年前“大授衔”时,给那些对国家和人民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将军们授予的一份荣誉。只不过,这...
2025-08-06 0
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08-06 0
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08-06 2
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08-06 2
前言:明日立秋,今年立秋不一般,“下午+逢双”,立秋后还要热多久?会有“秋老虎”吗?看农谚咋说“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一句俗话道尽了流转里...
2025-08-0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