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点小心小心小心,不在关前调整就在关后调整,冲击4000点关口,不在关前调整就在冲过后调整,调整是必须的,但是指数未必会跌下来,为什么❓以往我就...
2025-10-10 0
2025年10月7号当地时间11点45分,诺贝尔物理学奖直接揭晓了。
约翰·克拉克、米歇尔·H·德沃雷还有约翰·M·马丁尼斯这三位,凭“在电路里发现宏观量子力学隧穿效应和能量量子化现象”拿了奖。
说实话,这消息一出来,量子圈的朋友估计都没太意外,毕竟这几位的研究早就是圈里公认的“地基级”成果了,不是那种突然爆火的冷门发现,而是慢慢打磨出来、大家都觉得“该拿奖”的硬实力。
这三位到底干了啥?简单说就是把量子世界里的“怪事儿”搬到了咱们能摸得着的地方。
他们做了个能拿在手里的电回路系统,硬是在里面看到了量子隧穿和能量量子化。
本来想找个更通俗的比喻,后来发现用“穿墙”形容隧穿还挺合适:按常理你扔个球撞墙,球肯定弹回来,但量子世界里这球可能直接穿到墙另一边。
听着玄乎是吧?但他们的实验就是把这种玄乎的事儿,变成了能测得到、能重复的现实,还解答了个物理界的核心问题,一个系统到底能多大,还能展示量子力学效应。
诺奖委员会主席Olle Eriksson说,这事儿能庆祝量子力学百年的新惊喜,还提了量子力学是所有数字技术的基础。
这话我挺认同的,毕竟咱们现在用的电脑芯片,里面的晶体管本质上也是量子技术的应用,只是平时没人往这方面想,总觉得“量子”离生活太远。
国内科学家的看法也挺有意思,中科院物理所的罗会仟说这三人是“导师+博后+博士生”的三剑客组合,靠两篇《物理评论快报》(PRL)获奖,跟当年BCS理论拿诺奖的路子很像。
老实讲,这种“师徒组队搞大事”的模式在科研圈真不少见,有时候一群人盯着一个问题死磕,比单打独斗更容易捅破那层窗户纸。
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的薛鹏说得更直接,他说这成果是量子计算领域的“奠基之作”,让量子计算机从纸上的理论变成了能动手做的东西。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的金贻荣还补充了一点,说这三人把量子效应从微观原子尺度拉到了宏观,才让超导量子计算成了现在工程化程度最高的路线之一。
北京理工大学的尹璋琦还对比了2012年的诺奖,那年是给了离子阱和中性里德堡原子系统,今年是超导电路,他还猜十年后可能会给量子算法或量子纠错理论。
搞不清的朋友可能觉得这些评价太专业,但核心就一个,这三位的研究,是给后面的量子技术搭了个重要的架子。
要理解这成果,得先说说他们当年的实验,1984到1985年,这三位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折腾出了个关键实验。
核心装置是个约1厘米大的芯片,上面有两个超导体,就是那种能无电阻导电的材料,中间还夹了层完全不导电的薄材料,形成了个叫“约瑟夫森结”的东西。
这玩意儿不是新发明,1973年的诺奖就给了它,相当于给实验找了个靠谱的“核心零件”。
他们往这个约瑟夫森结里通了点微弱电流,然后盯着测电路的电压变化。
一开始电压是零,按经典物理的说法,这状态应该一直保持下去,就像个关着的开关,有东西挡着没法打开。
但实际情况是,电压突然就冒出来了,相当于开关没被碰,自己就弹开了,这就是他们要找的“宏观量子隧穿”。
这实验最牛的地方在哪?在于“规模”,以前科学家观察隧穿,都是在单个粒子或者几个原子的微观层面,而这次是数十亿个“库珀对”一起表现出这现象。
库珀对就是超导体里电子成对的状态,这些成对的电子会像一个整体一样“跳舞”,填满整个电路。
如此看来,他们相当于把量子效应从“微观小剧场”搬到了“宏观大舞台”,而且这个“舞台”还小到能拿在手里,这在以前是没人做到过的。
他们还做了个补充实验,往零电压状态的系统里注入不同波长的微波,发现只有特定波长的微波会被吸收,系统还会跳到更高的能级。
这就证明了系统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不是想吸收多少就吸收多少,只能按特定的量来,就像喝水只能用固定大小的杯子,不能随便倒。
这也符合量子力学的基本预测,相当于给他们的隧穿实验又加了个有力的证明。
要说这成果最实在的价值,怕是要算给超导量子计算机铺了路。
马丁尼斯后来自己搞量子计算机实验,就直接用了他们这次验证的能量量子化现象,把那个有量子化状态的超导电路当成“量子比特”,也就是量子计算机存信息的基本单元,用最低能态代表“0”,第一激发态代表“1”。
咱们平时用的电脑是“比特”,要么0要么1,量子比特却能同时是0和1,这也是量子计算机厉害的关键,而这三位的实验,就是让超导量子比特能稳定存在的基础。
现在全球搞超导量子计算的,基本都在走这个路子。
比如IBM在2023年出了个叫“Condor”的处理器,有1121个量子比特;谷歌2024年的“Sycamore 2”,量子比特的保真度还到了99.9%,保真度高意味着信息不容易出错,这对量子计算机来说特别重要。
毫无疑问,这些进展都得感谢当年这三位的实验,没有他们证明宏观量子效应能实现,后面的技术突破怕是要难不少。
咱们国内也没闲着,中科院物理所罗会仟团队2024年在PRL上发了篇论文,基于这三位的成果做了点改进,把超导量子比特的“相干时间”延长到了1.2毫秒。
相干时间就是量子比特能保持信息的时间,越长越好,这对解决量子计算机“退相干”的瓶颈问题很有帮助。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还做出了256比特的超导量子芯片,虽然比特数没IBM多,但也是咱们自主研发的重要进展。
回头看2025年这届诺奖,三位科学家不仅解答了“量子效应能在多大系统里出现”这个物理难题,更给超导量子技术搭了个关键的架子。
从1厘米的实验芯片,到现在百比特级的量子处理器,这中间每一步进展,都离不开他们当年的突破。
本来想简单总结成“科学改变未来”,但后来发现更实在的是,这些看似遥远的物理实验,其实正在悄悄铺垫咱们未来的科技生活,说不定再过十年,咱们用的量子计算机,追溯源头就得提到这三位的研究。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诺奖成果与超导量子技术关联图?里面会用简单的图示,把实验原理、量子比特应用、国内外技术进展串起来,方便直观理解两者的联系。
相关文章
4000点小心小心小心,不在关前调整就在关后调整,冲击4000点关口,不在关前调整就在冲过后调整,调整是必须的,但是指数未必会跌下来,为什么❓以往我就...
2025-10-10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wepokerplus透视挂,以及wepokerplus透视挂辅助挂作弊透视软件开挂神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
2025-10-10 0
“饿到半夜啃床单”的减肥党,4月15日北京白领圈被一份“蛋白质减肥2.0攻略”刷屏:水煮蛋+魔芋面+计时APP,号称两周掉3斤不挨饿。 靠谱吗?...
2025-10-10 0
时代财经AI快讯,10月9日,模塑科技(000700.SZ)发布关于控股股东股份减持计划的预披露公告,持有公司股份347145082股的江阴模塑集团有...
2025-10-10 0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编辑|L.Y前言10月下旬,东盟峰会将要展开,...
2025-10-10 0
台海局势再次因民进党当局的挑衅行为被推上风口浪尖。美国准印太官员约翰·诺公然鼓吹将军费开支提升至GDP的10%,而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随即附和称“明...
2025-10-10 0
女人都想骂许晴,男人都想娶许晴。《邪不压正》中唐凤仪的“臀”让许晴获得“当代臀精”称号,之后她更是借助这一“美臀杀”在影视界“技压群雄”。如今54岁都...
2025-10-10 0
金城医药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赵叶青涉嫌操纵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赵叶青、王震、刘峰因违反2005年...
2025-10-10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