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国产AI芯片利润下降?陷增收不增利怪圈,百亿营收难掩盈利困局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12日 01:37 2 admin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领域之一,而作为其核心支撑的 AI 芯片行业,更是备受瞩目。

众多国产 AI 芯片企业订单如雪花般纷至沓来,营收数字也如同火箭般蹿升,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热闹场面。

然而,明明业务量在疯狂增长,可为何真正落到账面上的利润却总是不尽如人意,甚至不少企业还深陷亏损泥潭?

国产AI芯片利润下降?陷增收不增利怪圈,百亿营收难掩盈利困局

订单井喷下的国产 AI 芯片现状

近年来,国产 AI 芯片行业可谓是站在了聚光灯下,迎来了看似无比辉煌的时刻。就拿芯原股份来说,其在订单方面的表现堪称惊艳。

2025 年前三季度新签订单金额高达 32.49 亿元,这一数字轻轻松松就超过了 2024 年全年的订单量。

而单看第三季度,新签订单更是达到了 15.93 亿元,其中 AI 算力相关订单占比约 65%,足见其在这一热门领域的强劲吸引力。

与此同时,营收成绩也十分亮眼,预计 2025 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2.84 亿元。

这个数字可不是简单的存在,它意味着环比、同比都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仿佛一切都在朝着大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盈利情况时,却发现情况远没有那么乐观。

像芯原股份,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居然亏损了 3.2 亿元,虽说三季度亏损有所收窄,可依旧没能摆脱亏损的状态。

而且不止芯原股份,摩尔线程、沐曦股份等企业也是如此,在营收增长的同时,却深陷亏损泥潭。

国产AI芯片利润下降?陷增收不增利怪圈,百亿营收难掩盈利困局

盈利困局背后的深层缘由

在国产 AI 芯片行业呈现出的这种看似矛盾的局面背后,实则有着诸多深层次的缘由。

当前,国产 AI 芯片的订单有超过 70% 是来自互联网大厂,这些大厂凭借自身强大的市场地位,在签订订单时往往会附加一系列极为严格的要求。

比如对芯片性能指标的精准限定,交付周期必须严格遵守,还有成本控制更是精确到了每一个细微之处。

这就使得芯片供应商们在谈判桌上几乎没有太多的议价空间,利润空间被无情地压缩,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艰难求生。

再者,先进制程芯片的流片成本那可是高得惊人,每一次将芯片设计付诸实际生产。

也就是流片的过程,都需要投入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沉没成本。

国产AI芯片利润下降?陷增收不增利怪圈,百亿营收难掩盈利困局

而且,只有当芯片能够实现大规模的量产,达到足够的出货量时,这笔高昂的前期成本才有可能被有效摊薄,单位成本才会随之下降,盈利才有望成为现实。

但目前的情况是,整个行业竞争激烈,格局尚未稳定,各个企业都还在市场中艰难角逐。

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能够实现盈利的 “临界量产规模”,这无疑给盈利之路又增添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障碍。

另外,以芯原股份为代表的企业自身内部也存在一些影响盈利的因素。

从研发投入来看,其在 2024 年研发费用就高达 12.47 亿元,占营收的比重高达 53.7%。

到了 2025 年上半年,研发费用更是攀升至 6.12 亿元,占营收的比重进一步升至 62.85%。

如此高额的研发投入,短期内根本无法通过营收的增长来进行覆盖,这对利润的侵蚀是相当严重的。

而且随着业务结构的变化,传统 IP 授权业务原本有着高达 92.73% 的毛利率。

可如今占比逐渐提升的一站式芯片定制业务,毛利率却仅有 18.17%,这种此消彼长的变化,也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盈利压力,让盈利变得愈发艰难。

国产AI芯片利润下降?陷增收不增利怪圈,百亿营收难掩盈利困局

不同企业的盈利表现差异

在国产 AI 芯片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领域中,各企业的盈利表现可谓是千差万别。

就拿寒武纪来说,在 2025 年上半年着实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其营收呈现出同比激增的态势。

更是实现了净利润的扭亏为盈,这本该是值得欢呼雀跃的成绩,然而当把它放在国际舞台上与行业巨头英伟达相较时,差距便显现了出来。

英伟达在 2026 财年中报的净利率高达 49.77%,而寒武纪的净利率仅为 36%,这之间的距离让我们看到了国产 AI 芯片企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还有像星宸科技,同样身处这一行业浪潮之中,2025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是有一定增长的,实现了 14.03 亿元,同比增长了 18.63%。

可净利润却不尽如人意,不仅没有跟着水涨船高,反而出现了下滑的情况,实现净利润 1.2 亿元,同比下滑 7.47%,扣非后净利润 9562.5 万,同比下滑 15.95%。

这背后,研发投入的加大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成为了主要 “推手”,让其陷入了 “增收不增利” 的尴尬局面。

国产AI芯片利润下降?陷增收不增利怪圈,百亿营收难掩盈利困局

突破困局的关键因素探寻

在国产 AI 芯片企业面临盈利困局的当下,探寻突破之法显得尤为重要,而其中有几个关键因素不容忽视。

首先就是规模效应,这就好比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亏损与盈利的两岸,哪家企业能够率先实现大规模的量产,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获取盈利优势。

当客户越来越多,参与的项目越来越丰富,企业所搭建的这个平台就会愈发稳固,充实,盈利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自然也就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越滚越大,越滚越有力。

AI 芯片本就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领域,企业必须要在先进工艺、Chiplet 封装等关键领域持续不断地投入研发力量。

只有掌握了更先进的技术,才能提高产品的性能,让自家的芯片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同时,还要小心翼翼地把控好流片成本以及产能爬坡的风险,避免因成本过高或者产能不足而陷入困境,通过优化成本结构,为盈利创造有利条件。

而且,供应链与市场策略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比如说加强与国产芯片厂的深度绑定式合作,积极参与到芯片早期的定义环节中去,这样就能拿到优先供货的资格以及更低的采购价格,从源头上把控成本。

并且要全方位地做好产品、服务和成本这三条线,各个环节紧密配合,才能让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把利润真正地做回来,从而突破当下的盈利困局,迎来发展的新曙光。

结语

国产AI芯片利润下降?陷增收不增利怪圈,百亿营收难掩盈利困局

国产 AI 芯片行业在订单井喷的繁荣表象下,却深陷盈利困局,各企业表现不一,面临诸多挑战。

但只要抓住规模效应、技术突破、供应链与市场策略这些关键,对症下药,定能打破困局。

实现从 “增收不增利” 到可持续盈利的转变,让国产 AI 芯片在全球舞台绽放光彩,助力我国科技产业迈向更高峰。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