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想象,这份超越年龄的坚韧,居然出现在了一个4岁孩子身上。漆黑的夜晚,刺骨的寒风,一个4岁的孩子,居然在山野中度过了40多个小时,还能平安的回到了家...
2025-10-22 0
一代物理学巨操杨振宁先生溘然长逝,举国同悲。
各界还沉浸在缅怀与哀思之中,一则关于他“18亿天价遗产”如何分配的消息却悄然引爆全网。
传言称,相伴21年的妻子翁帆仅得一套别墅的“居住权”,而巨额现金全归前妻子女。
这则来势汹汹的“遗嘱曝光”,瞬间将一段备受瞩目的“忘年恋”推上风口浪尖。
不少人没来得及核实就跟风评论,有人说“21年的陪伴换来这样的结果,太寒心了”。
还有人直接质疑杨振宁对翁帆的感情,觉得两人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带着算计。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一些账号还特意标注“独家消息”“内部知情”,把谣言包装得像真事一样,借着大师离世的热度疯狂吸睛。
可很少有人知道,这所谓的“遗嘱曝光”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早在2017年就被戳穿的旧谣言。
当时同样的内容在网上流传,甚至连“18亿遗产”“清华别墅居住权”这些细节都一字不差。
气得杨振宁的助理专门出面回应,直言这些说法纯属“胡说八道”,压根没有任何事实依据。
更讽刺的是,这次谣言死灰复燃前,杨振宁先生还曾遭遇过“被去世”的闹剧。
在官方公布离世消息的前一天,就有媒体和大V抢发“死讯”,即便被权威渠道辟谣,依然有人硬着头皮传播,只为博取流量。
如今大师刚离世,这些人又把八年前的旧谣言翻出来,换个标题就再次推送,完全不顾及逝者尊严,也不管会不会对翁帆造成二次伤害。
其实稍微想想就能发现谣言的漏洞,杨振宁先生的主要精力一直放在科研和教育上,从未公开过所谓“18亿遗产”的信息。
而清华的别墅本就是学校为引进顶尖人才提供的居所,产权归学校所有是常识,根本不存在“遗产分割”的说法。
可就是这样漏洞百出的内容,在敏感时刻依然能误导不少人。
这些造谣者算准了大众对名人八卦的关注度,也摸透了部分人对“老少恋”的固有偏见,才敢在逝者尸骨未寒时兴风作浪。
他们不在乎消息真假,只在乎帖子的阅读量和点赞数,用逝者的名誉换取流量,这样的操作实在令人不齿。
而且稍微了解杨振宁先生生平的人都知道,关于谣传他和翁帆婚姻中有利益算计的说法有多荒谬。
因为,这位物理大师的两段婚姻,全是实打实的情深意重,根本容不得半点算计。
先说说他和第一任妻子杜致礼的53年相守,这段婚姻从师生缘分开始就满是温情。
上世纪四十年代,杨振宁在西南联大附中任教,当时17岁的杜致礼是他班上的学生,安静聪慧的模样给杨振宁留下了深刻印象。
可那时两人只是纯粹的师生关系,毕业后便断了联系。
但谁也没想到,命运会在异国他乡安排一场重逢。
1949年,在美国普林斯顿的一家新开中餐厅里,杨振宁意外撞见了杜致礼,此时的她已经是纽约留学的大学生,常趁着周末去普林斯顿看望读高中的弟弟。
久别重逢让两人有了更多交集,共同的家乡记忆和相似的价值观让感情迅速升温。
一年后的1950年8月26日,他们在海外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从此开启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相伴。
婚后的日子里,两人夫唱妇随,把小家庭经营得满是暖意。
杜致礼不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还一直是杨振宁科研路上的坚实后盾,不管是攻克物理难题的深夜,还是面对外界质疑的时刻,她都始终陪在身边。
他们育有三个子女,个个都成了行业里的佼佼者:
长子杨光诺原本是计算机工程师,后来转行金融领域发展;次子杨光宇拿到化学博士后,进入华尔街打拼;女儿杨又礼则成了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这样美满的家庭,一直持续到2003年杜致礼病逝,53年的相守,早已把两人的生命紧紧绑在了一起。
而杨振宁和翁帆的21年守护,同样藏着最纯粹的情感。
两人的缘分始于1995年,当时翁帆还是汕头大学英语专业的大一新生,因为英语能力突出,被选中负责接待来参加物理会议的杨振宁夫妇。
第一次见面时,翁帆的礼貌得体给杨振宁留下了好感,杜致礼也很喜欢这个乖巧的小姑娘。
会议结束后,他们并没有立刻产生情愫,只是偶尔通过书信联系,聊聊学业和生活。
真正的转折点在2004年2月,翁帆得知杜致礼去世的消息。
当时,翁帆特意写了一封信寄给杨振宁表示安慰,字里行间的真诚让正处于悲痛中的杨振宁倍感温暖。
从那以后,两人的书信往来变得越来越频繁,从学术话题聊到生活琐事,慢慢发现彼此有着说不完的话。
同年12月,62岁的杨振宁和28岁的翁帆领证结婚,54岁的年龄差瞬间引发全网热议,质疑声和嘲讽声铺天盖地。
面对这些争议,杨振宁在央视采访中格外坚定,他说“相信三四十年后,大家会认为这是一段美丽的浪漫史”。
而接下来的21年,他们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这份承诺。
不管是公开活动上的默契相伴,还是私下里的相互照料,两人的恩爱从来都不加掩饰。
翁帆陪着杨振宁继续投身科研和教育,杨振宁也尽己所能支持翁帆的学习和成长,他们一起读书、一起旅行,把看似不被看好的婚姻过成了人人羡慕的模样。
可就是这样一位对两段婚姻都倾尽真心的老人,刚离世就被谣言抹黑,用子虚乌有的遗产分割挑拨他和翁帆的感情。
要知道,直到现在,杨振宁的家人和任何权威媒体都没透露过他遗产安排的半个字,这种没凭没据就瞎编的行为,根本就是对逝者的不尊重。
再说说杨振宁的财产构成,其实明眼人稍微想想就能明白,哪来的18亿?
他一辈子主要精力都放在科研和教学上,收入来源大多是学校给的养老金,还有部分著作版税。
而且这些年,他还一直在做慈善,早年前就给清华大学捐过200万美元,用于支持科研和教育事业。
后来又把自己不少著作的版权捐了出去,一心想着为学术做贡献。
要是真有18亿巨额遗产,怎么会一点官方信息都没有?这些造谣者连基本的常识都不顾,就凭着一张嘴瞎编,无非就是想借杨振宁的名气博流量。
更过分的是,这些谣言不仅玷污了杨振宁先生的名誉,把一位一辈子投身科学的巨匠,描绘成了精于算计财产的人,还对他的家人造成了极大的二次伤害。
翁帆刚失去丈夫,还沉浸在悲痛里,就要面对这些无稽之谈的攻击,被人拿着虚假的“遗产分割”说三道四。
他的子女们同样要承受失去父亲的痛苦,还要应付外界的各种揣测,这些造谣者根本不管别人的感受,只想着自己的帖子能有多少阅读量。
最让人无奈的是,这些谣言还误导了不少公众。
本来大家应该缅怀杨振宁在物理领域的巨大贡献;他回国后为中国科研事业培养了多少人才,推动了多少学术项目。
可现在呢,不少人被这些虚假的财产纠纷吸引,把焦点都放在了八卦上,完全忽视了他真正留给这个世界的宝贵财富。
其实稍微理性一点就能想明白,杨振宁先生活了102岁,经历了那么多事,生前肯定早就妥善安排好了身后事,根本不会出现谣言里说的那种“不公分割”的情况。
我们作为普通人,更该做的是尊重逝者,不相信这些没根据的谣言,也不跟着传播。
与其盯着那些编造出来的财产话题,不如多想想他为科学、为国家做了多少实事。
记住他在学术上的成就,记住他为推动中外科技交流付出的努力,这才是对他最好的缅怀,也是对那些造谣者最有力的反击。
毕竟,一个人的价值从来不是用财产多少来衡量的,杨振宁先生留下的精神财富,远比那些虚假的数字珍贵得多。
相关文章
无法想象,这份超越年龄的坚韧,居然出现在了一个4岁孩子身上。漆黑的夜晚,刺骨的寒风,一个4岁的孩子,居然在山野中度过了40多个小时,还能平安的回到了家...
2025-10-22 0
近日湖北的利川和咸丰发布了放5天秋假的通知加上前后两个双休日当地学生可以连休9天不调休是谁狠狠羡慕了?近日,咸丰县教育局发布通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2025-10-22 0
AI科技的发展本是时代科技的进步。但是有人却利用科技却干起坏事,真的让人防不胜防。央视李梓萌成受害者10月15日,央视报道北京市场监管部门查处了首例利...
2025-10-22 0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丨张飞编辑丨张飞“古装第一美人”让“名导”...
2025-10-22 0
第一章 面试时的一杯茶三月的风还带着点料峭的寒,我攥着皱巴巴的简历,站在“锦绣江南”小区门口。保安室的玻璃擦得锃亮,映出我身上洗得发白的夹克和磨破边的...
2025-10-22 2
曾几何时,我们年轻时总以为幸福在远方。在那个充满梦想与激情的年华里,心中总是憧憬着遥远的未来,渴望着一份理想的生活。我们相信,只有到达某个目标,获得某...
2025-10-22 2
8月10日,一个看似平凡的周六下午,27岁的蔡磊像许多深圳年轻人一样,趁着周末出门散心。他选择了大鹏新区的“望郎归”,一个在社交媒体上被冠以“绝美海景...
2025-10-22 4
10月21日,据环球网报道,菲律宾正与中国海警部门进行磋商,努力达成一项管控局势的协议。值得注意的是,10月12日,菲律宾方面派出船舰,在中国铁线礁海...
2025-10-22 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