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苏州中学招清北生不招师范生,是明智之举吗?丨快评

抖音推荐 2025年01月07日 18:35 20 cc

近日,江苏省苏州中学公布其赴高校招聘2025年应届高层次优秀毕业生录用名单。名单显示,该校所录用的13人中,清华毕业生6人,北大毕业生4人,博士8人,硕士5人,并无一人是师范背景。

苏州中学招清北生不招师范生,是明智之举吗?丨快评

这一现象在网上引发激烈的讨论,重点不在于清北生“就业下沉”,而在于这所中学招录应届毕业生当老师,师范生颗粒无收。

当然,苏州中学有特殊性,不是一所一般的中学。2024年高考,该校共有26名学子考入清北,11名成功解锁上海交大,9名学子圆梦复旦,65人录取南大,14人录取浙大,10人录取哈工大。苏州中学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高考成绩,主要原因在于其拥有当地最好的生源。这倒不是说好老师不重要,而是说若分析对好成绩上名校的重要性乃至具体贡献比例,好学生是第一位的。

所谓好学生,自驱力往往很强。所谓好老师,就是对某一门或某一类学科有持续的兴趣,也有天赋,一门深入,对其知识系统了如指掌,甚至还熟悉其学术前沿,同时还会根据不同学生的根性与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点拨、诱导与启发,令好学生升堂入室、触及本质,令一般学生有效提升对学科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与有效运用的水准。这是绝大多数学生自学所不能企及的高度,也是照本宣科的一般教师所无能为力的。

一所好学校的发生机制大致是这样子的:

最初,这一学校与别的学校生源差不多,但有一些好老师;或者,该校老师教学质量与别的学校差不多,但生源比别的学校好一些;或者,该校生源与老师教学质量都比别的学校好一些,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令该校的升学成绩优于别的学校,也就是说,存在“初始条件的微弱优势”,甚至形成了一定的口碑。

在这样的情况下,该校就会对更多的家长与学子有吸引力,进入该校的竞争加剧,从而形成或扩大该校相对于别的学校的生源优势及其相应的升学成绩优势,这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令这两个优势不断扩大。

同时,该校为了巩固这两个优势,也会提升老师教学质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招募名校毕业生中既有学科天赋又有教学能力的学子当老师,就如苏州中学招募清北毕业的硕博士。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广告效应,这些老师能考入清北,本身就是学习天赋与能力的体现,“能当好学生”被很多人视为“能当好老师”的前提;二是苏州中学也不是对清北生来者不拒的,也是做了必要的遴选的,能被选中的,学科的专业系统训练履历与教学能力是缺一不可的,既能深入、系统理解,又能循循善诱,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核心或关窍。

当然,这绝不是说非清北等名校毕业的就不可能成为好老师。比如某人因为偏科或高考发挥不佳,进入了一般的大学,其实TA对某些科目是有天赋与兴趣的,在大学通过扎实系统地学习,掌握与运用自如,同时又有教学能力,且热爱教育事业,TA同样也能成为好老师。又比如,某人天赋一般,但有耐心与热忱,通过笨鸟先飞、下苦工夫系统掌握了学科知识,同时又有教学能力,且热爱教育事业,对高中该学科的知识点与考点熟稔于心,可信手拈来,TA同样也是好老师。

至此,文章开头所涉的问题绕不过,苏州中学为什么只招清北等名校的硕博士,而不是招本来就是照着老师的标准来培养的师范生?

譬如数学或物理,清北的硕博士本来就以此为专业,本来就是照着成为这一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而培养的,但他们确实不学师范生才学的“教育学”之类;与此相对应,师范生若是将来要当中学数学或物理老师,在师范大学是要学数学或物理的,但系统与深入程度乃至天赋远远不如清北这方面的硕博士,同时他们会学“教育学”之类。你觉得一地最好的中学会倾向于招前者还是后者?大概率是前者。

设若你进入大学,你学的是物理,若可选,你愿意选这个行业的顶尖大牛或学术领军人物,还是选一个只能照本宣科的老师或只能谈比较大路的话题、稍微深入一点的话题就茫然不知的老师呢?大概率也是前者。

同理,一地最好的中学不会满足于把课本上的内容教给学生就行了,好学生本身有更强的内驱力与求知欲,对相应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深入性与前沿性有更高的要求,显然招名校专门研究这一学科的硕博士是刚需。至于教学能力,有些人生而有之,有些人通过实操训练也能掌握,并不需要学习纸上谈兵式所谓的“教育学”才能掌握。再说,应聘的名校硕博士多,招聘的中学也可以优中选优,把学科天赋与教学能力双佳的求职者选出来。总之,相对于教学能力,更稀缺的是学科能力,后者更需要天赋与智力的持续投入。

在这个意义上,尤其是对好中学而言,名校毕业的硕博士是比师范生有优势的。其实也反映了师范培养体系的尴尬之处,其可能批量生产出标准化、可用的老师,但对于培养或遴选好老师来说,名校相对于师范类院校在遴选优质生源上往往更有竞争力,名校的毕业生若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成为好老师的概率不会低于师范类院校。

毋庸讳言,在生育率低迷、新生儿出生数量剧减的大背景之下,师范类院校出现明显的供给过剩;同时,就业市场形势严峻,有非师范类大学的学子“就业下沉”,加入成为老师的竞争,且这种竞争越来越厉害,这两个因素使得师范类院校的关停并转不可避免。学子报考师范类院校也要三思,要当老师,是越来越难了。

陈斌

责编 辛省志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