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70多岁老农看报纸,指着上面的司令员说:他像我死去20多年的儿子

抖音推荐 2025年05月22日 19:48 2 admin

1949年初秋,湖南刚解放不久,某个小山村中,一位70多岁的老农,看着从村口祠堂门口的木栏上摘下来的报纸。

70多岁老农看报纸,指着上面的司令员说:他像我死去20多年的儿子

村里人不识字,他也不识字,只是觉得那张报纸上的照片有些熟悉

他颤巍巍地指着报纸上那个身穿军装、神情刚毅的司令员,嘴里哽咽地说出:

他像我死去二十多年的儿子。”

这位老农是谁?他儿子又是谁?这位报纸上的司令员究竟是不是他的儿子?

70多岁老农看报纸,指着上面的司令员说:他像我死去20多年的儿子

熟悉的照片

1949年秋天,湖南长沙县东乡一个叫萝卜冲的小山村中,村支书从镇上带回来几份报纸,像宝贝一样贴在了祠堂门前的木墙上。

村里人大多不识字,却都爱围过去看热闹,指指点点,说些“共产党打到兰州了”、“解放军比国军厉害得多”的话。

许子贵本没想过去,可那天黄昏,他路过祠堂时,一眼就瞥见了一张照片。

70多岁老农看报纸,指着上面的司令员说:他像我死去20多年的儿子

黑白色的照片上,一个身穿军装的高个男子站在高台上,脸色刚毅,正在向一群人挥手致意。

这不是……五伢子?”他嘴里轻轻喃喃,声音细得几乎听不见。

许子贵手指颤抖地抚上报纸,不敢相信,时隔二十多年,自己竟然在报纸上看到了儿子的脸。

那晚,他一夜未睡,手里攥着那张剪下来的报纸照片,盯着它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像是在抚摸一个久别的亲人。

70多岁老农看报纸,指着上面的司令员说:他像我死去20多年的儿子

第二天天刚亮,他就用破布包好干粮,揣着水壶,拿了一根拐杖,披上那件褪了色的旧棉袄,往省城长沙出发

从村里到长沙,要走整整两天,他头一晚住在路边的破庙里,夜里冷得缩成一团,可那张照片就贴在他胸口,贴着心脏的位置。

他每隔一段时间就摸一摸,像是怕它突然没了,他的脚肿了,布鞋上沾满了泥巴,他喝的水也早在半路喝干了,可他没停。

到了长沙,他找了很久才摸到军管会的地址。

70多岁老农看报纸,指着上面的司令员说:他像我死去20多年的儿子

军管会找人

长沙城的军管会设在一座老式的红砖建筑里,门口的警卫战士穿戴整齐,枪背挺直,目光如炬。

许子贵站在门口,手里紧紧攥着那张报纸,警卫战士很快注意到了这个一直没动的老人。

一个年轻战士走上前,礼貌而带着一丝关切地问道:

老大爷,您是有什么事吗?

70多岁老农看报纸,指着上面的司令员说:他像我死去20多年的儿子

许子贵的嘴唇动了几下,喉结滚动,好半天才挤出一句含糊不清的话:

我……我想找人。”

找谁啊?”战士俯下身,语气更加柔和,“您找谁的名字说一说,我们帮您问。

许子贵迟疑地张口:

我……我找我儿子,‘五伢子’。”

70多岁老农看报纸,指着上面的司令员说:他像我死去20多年的儿子

五伢子”?战士愣了愣,眉头挑起,他知道这不是真名字,这种乳名是乡下老百姓才叫的。

他试探着问道:

那您儿子大名叫什么?

许……许德华。”许子贵一字一顿地答。

70多岁老农看报纸,指着上面的司令员说:他像我死去20多年的儿子

这个名字战士从未听过,脑中搜索一圈,摇了摇头:

许德华?我们这没有叫这个名字的军官啊。

许子贵顿时急了,从怀里摸出那张报纸,双手颤颤地把报纸递过去,指着那张黑白照片,嘴里重复着:

就是他,我儿子,他就是‘五伢子’!

70多岁老农看报纸,指着上面的司令员说:他像我死去20多年的儿子

战士接过报纸,眼神落在那张照片上,表情顿时一滞,那是许光达司令员,他当然认得。

但怎么也没想到,这个穿着破布衫的老人,竟说这位高级将领是自己的儿子。

他一下子收起了调侃的笑意,神情变得凝重,他小声问:

老大爷,您确定这个人,是您儿子?

70多岁老农看报纸,指着上面的司令员说:他像我死去20多年的儿子

许子贵用尽全身力气点了点头:

二十多年了,我记得他的样子,我一眼就认出来。

战士不敢怠慢,连忙进屋通报,不一会儿,一位身着军装的干部小跑出来,听完情况,低声说:

你等一等,我去找肖主任。”

“肖主任”不是别人,正是长沙军管会主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司令员肖劲光

70多岁老农看报纸,指着上面的司令员说:他像我死去20多年的儿子

身份确认

消息一路传到了肖劲光的耳中,他放下手中的文件,走出办公室,见到了那位老农时。

老大爷,你说照片上的人,是你儿子?”肖劲光温和地问。

许子贵点点头,从怀里又一次小心翼翼地抽出那张报纸,递了过去,他指着照片,喃喃说道:

小名叫‘五伢子’,大名许德华……他十三岁那年去长沙读书,后来就再没回来过。

70多岁老农看报纸,指着上面的司令员说:他像我死去20多年的儿子

肖劲光将目光从报纸移开,重新打量面前这位老人,他知道,许光达是从湖南出身,党内资料曾提过他改名一事,难道许德华,真的是许光达?

他没有多说,立即命人安排老农休息,并亲自下令:给中央军委发电报,请求核实许光达的真实身份、籍贯、原名等详细资料

而另一边,北京中南海,中央军委收到这封电报时,已经是夜晚,可这封电报的内容,却迅速引起了值班人员的重视。

70多岁老农看报纸,指着上面的司令员说:他像我死去20多年的儿子

因为在许光达的档案中,确实写明他原名“许德华”,出生于湖南长沙县东乡萝卜冲,乳名“五伢子”。

中央军委迅速回电:许光达,即许德华,湖南长沙县东乡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现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员,你们所述老农许子贵,极有可能为其生父

电报送到肖劲光手中时,他立刻安排人将许子贵带入军管会内,细致询问,并亲自将核实结果告知于他。

70多岁老农看报纸,指着上面的司令员说:他像我死去20多年的儿子

老大爷,经过核实,报纸上的人,确实是您儿子,他现在在兰州,是我们军队的高级将领。

听到这句话,许子贵身子一抖,差点坐倒,他强撑着,不让自己掉泪,却发现眼睛已经模糊。

他真的还活着?”他低声问,语气里既是惊喜也是迟疑。

活着,不但活着,而且做得很出色,他是许光达司令员,立下了不少战功。”肖劲光回道。

这一刻,许子贵的嘴角终于扬起了一丝笑,那是一种释怀,是等待终于落地的满足。

70多岁老农看报纸,指着上面的司令员说:他像我死去20多年的儿子

父子重逢

千里之外的兰州,许光达也收到了来自长沙的电报,他原本正在处理部队调动的事务,手还未从电报纸上移开。

看到父亲许子贵的名字那一刻,他的笔掉在了地上,他怔怔站了许久,整个人像被钉在原地。

自从离家参加革命,为了家人的安全,他不敢轻易与家人联系,原本他打算等到解放之后再回到家乡和父母团聚,没想到先收到了父亲的消息。

他回了信,一连写了三页,开头是“”,中间是“对不起”,结尾是“儿子还活着,您等得值了。

70多岁老农看报纸,指着上面的司令员说:他像我死去20多年的儿子

长沙那边,军管会特派人将信送到许子贵手中,老人不会识字,可他抱着信不放,一遍又一遍地让邻村那个读书人念给他听。

许光达开始每个月都写信回家,说自己在哪个军区,说部队吃得好住得稳,说想念母亲做的米饭,说自己愧对了父亲太多年的思念。

每一封信,许子贵都小心收藏,叠得整整齐齐,像是宝贝一样藏进床脚的旧铁盒里。

70多岁老农看报纸,指着上面的司令员说:他像我死去20多年的儿子

1950年,全国终于迎来解放,许光达也终于有机会返乡探亲,全村人却早已站满了小路,有人叫他“许司令”,有人喊他“光达”。

而许子贵只是站在人群最后面,望着那个一步步走近的身影,双眼湿润却不敢眨。

爹!”许光达终于喊出了这句憋在心里几十年的称呼,带着沙哑,也带着从未有过的恳切。

70多岁老农看报纸,指着上面的司令员说:他像我死去20多年的儿子

许子贵伸出手,颤抖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过了好一会儿才说:

你回来了。”

那晚,许光达坐在老屋灶前,和父亲一起吃了一顿饭,饭是粗的,碗是旧的,可那顿饭,是他吃过最温热的一顿。

70多岁老农看报纸,指着上面的司令员说:他像我死去20多年的儿子

离开家时,许光达给父亲留下了一句:

等我再回来,一定多住几天。”

可惜,虽然战事已经平息,他依旧公务缠身,尤其是忙于解放军装甲部队的建设,能够与父母团聚的机会并不多。

1955年许光达被授予大将军衔,遗憾的是,他的父亲在第二年就去世了

1969年,他在特殊时期遭到关押和非人折磨,不幸去世。

70多岁老农看报纸,指着上面的司令员说:他像我死去20多年的儿子

右一为许光达

这段父子情,不是传奇,却胜过传奇,因为它让我们相信——哪怕隔着千山万水,血脉相连的牵挂,从未断绝,终将归来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