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欧盟彻底失望了,没等来中方更多的稀土,先收到一份5年加税通知

抖音推荐 2025年07月02日 02:40 1 cc

画地为牢,反被锁于其间。

欧盟彻底失望了,没等来中方更多的稀土,先收到一份5年加税通知

在过去几年间,中国稀土政策不断调整,从资源保护、绿色开采,到严格出口审批,其核心始终没变——保障国家战略安全。

欧盟的做法,却和这条逻辑背道而驰。

2023年10月,欧盟以“补贴过多”为由,对中国电动车发起反补贴调查。2024年6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部分车型税率高达38%。同年,欧盟还启动对中国光伏、风能设备的“产能过剩”审查。

在这些背景下,欧盟一边提高门槛限制中国产品,一边又高声喊着要更多的稀土。

欧盟彻底失望了,没等来中方更多的稀土,先收到一份5年加税通知

今年6月,冯德莱恩在G7峰会上表示,中国正在将稀土“武器化”,这番话引发广泛争议。因为全世界都知道,全球70%以上的稀土产自中国,90%的高纯度稀土分离能力也掌握在中国手里。

一边抱怨中国限制出口,一边对中国高端制造设障碍,这种“双重标准”本身就站不住脚。

欧盟驻华大使托莱多近日在谈及中欧稀土供应问题时表示,欧洲企业对当前出口审批不确定性感到焦虑,希望中方能够在近期内推动解决稀土出口问题,甚至给中国划了个期限:一个月内解决。

我国商务部近日也正式宣布,自7月1日起,对原产于欧盟、英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的进口不锈钢钢坯及热轧板/卷,继续征收反倾销税,期限为五年。

欧盟彻底失望了,没等来中方更多的稀土,先收到一份5年加税通知

这项措施不是突然决定,而是2019年实施的一项反倾销政策的复审延续。

早在那一年,欧盟出口至中国的不锈钢钢坯市场占有率由12%飙升至23%,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价格远低于正常成本,大量倾销冲击中国本土钢铁产业。

经调查,这种倾销行为对中国本地钢企形成实质性伤害。五年来,通过加税,本土钢厂技术投入得以恢复,部分产品已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家电和工程机械的高标准需求。

这一次复审并非临时起意,商务部从2024年7月起就已启动程序,并于2025年6月底发布正式决定。可以说,中国的回应合规、有据、公开透明,完全在世贸组织(WTO)框架下操作。

欧盟彻底失望了,没等来中方更多的稀土,先收到一份5年加税通知

欧盟想用“稀土卡”撬开中国市场,但先等来的却是一道合法合理的防线。

稀土问题的核心,其实不只是“出口不出口”,更在于“出口给谁、用来做什么”。

从2024年下半年起,中国全面实施稀土磁体全流程追溯系统。企业在申请出口许可时,必须申报最终用途、客户名称、出口数量,并提交使用承诺书。明确禁止将稀土材料转用于军工、武器系统等敏感领域。

若企业存在虚报信息、转卖至敏感方向等行为,将面临暂停供货、吊销出口许可,甚至被列入行业监管“黑名单”等后果。

欧盟彻底失望了,没等来中方更多的稀土,先收到一份5年加税通知

对特别严重的违规企业,中方保留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将其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的权利。

这个机制,已被多家欧洲企业实打实地感受到。

德国大众在5月底获得了一批来自中国的稀土磁材产品,同时也收到了一份附带的用途说明表。承诺不得将材料流向敏感行业,否则将永久失去中国供应商资格。

这项政策清楚地划出底线:合作可以,违规不行;贸易可以,但必须遵守规矩。

不仅如此,中国在稀土管控上的另一张牌,也已经打出——人才管控。

欧盟彻底失望了,没等来中方更多的稀土,先收到一份5年加税通知

在稀土分离、磁材制造等关键技术领域,多家企业和高校已建立“关键技术人员名单”,加强出境审批流程。

涉及核心工艺的岗位人员,通常需逐级报批、限制参与国际技术合作,并暂时交回因公护照,以防关键技术外泄。

这意味着,欧盟想通过“技术引进”重建稀土产业链的想法,正面临人力资源上的封锁。

矿藏可以投资开发,但技术靠挖人就能搞定?在中国,这是不现实的。

稀土供需从来不是纸上谈兵。

欧盟彻底失望了,没等来中方更多的稀土,先收到一份5年加税通知

随着中方对稀土出口加强监管,欧盟产业界已经感受到实际压力。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多次公开警告,稀土磁材供给的不确定性,正在影响新能源车和电机生产节奏。

有分析认为,若中国供应持续收紧,仅德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月产量可能减少5–8万辆,损失或达数十亿欧元。

钕铁硼、钐钴等稀土磁体,是高效电机、风电涡轮和MRI设备的核心原材料。欧盟对此高度依赖。

尽管欧盟自2023年启动“关键原材料法案”,承诺投入17亿欧元推动稀土开采和本地精炼,现实却不容乐观。

瑞典基律纳拥有欧洲最大的稀土矿床,但环保审查长期搁置。法国和挪威正在推进的再加工设施仍处于中试阶段。

到2025年上半年,欧盟的稀土自给率仍低于15%。

欧盟彻底失望了,没等来中方更多的稀土,先收到一份5年加税通知

一边推进“去中国化”,一边加码贸易施压,本身就是高风险路径,资源主导权失衡下的战略焦虑,正在反噬欧洲自身的产业链安全。

尽管欧盟在官方层面对华表态趋于一致,但内部裂痕日益明显。

在稀土等关键原材料问题上,德国与法国的分歧尤为突出。德国工业界普遍强调稳定供应链和制造业复苏,而法国则坚持维护技术主权,反对在战略资源或先进制造方面对中国“过度依赖”。

有媒体报道指出,德国副总理哈贝克曾在法德双边机制中提出希望加强对华原材料协调,但法国方面态度谨慎,强调“不能为原材料让出战略自主底线”。

这类立场差异正在制约欧盟形成统一、理性、务实的对华战略。既想要中国的资源与市场,又不愿在结构性合作上作出调整,反而加剧中欧间的政策错位。

稀土这张牌,中国一直没主动打。反倾销税也不是贸易战工具,而是对规则的维护。从规则出发,以制度应对,这是中国在全球竞争中采取的基本策略。

欧盟彻底失望了,没等来中方更多的稀土,先收到一份5年加税通知

欧盟想解决问题,方式不是下通牒,也不是喊话,而是从自身策略做起。放下高姿态,回归对话轨道,尊重市场规律,才能找到共同的解决方案。

稀土不是政治筹码,更不是谁喊一声就能来的资源。这一次,中国先递出去的,不是资源,而是一张清晰的贸易账单。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