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中美首日谈判结束,美财长态度微妙,特朗普发长文,罕见承认落后

抖音推荐 2025年09月16日 18:35 3 admin

9月14日,西班牙马德里。

中美第四轮经贸谈判低调开场,却在沉默中暗流汹涌。

会场内闭门对话持续数小时,细节外界无从得知,但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脸色看起来并不是很好,并且匆匆离场,仅留下一句“明天早晨继续谈”,这四平八稳的回答背后,藏着分歧重重的谈判现场。

而就在外界还在揣测谈判氛围时,场外的特朗普突然发出一篇长文,罕见承认美国在制造业,尤其是造船领域“已经落后”,彻底打破以往“美国最强”的强硬人设。

中美首日谈判结束,美财长态度微妙,特朗普发长文,罕见承认落后

谈判桌上的沉默,与场外的焦虑,交织成一幅令人窒息的美国自画像。


贝森特沉默背后,是一个谈不下去的首日

谈判当天,马德里的媒体围在会场外苦等消息,却几乎颗粒无收。闭门会谈不设记者席,不发简报,唯一的线索来自贝森特离场时那张写满疲惫的脸。

“明天早晨继续谈。”这句看似中性的表态,在熟悉外交节奏的观察者看来,其实不是什么好兆头。

通常,如果谈得顺利,哪怕只是初步成果,也会有些正面措辞,比如“气氛良好”“取得进展”“富有建设性”。

中美首日谈判结束,美财长态度微妙,特朗普发长文,罕见承认落后

但这一次,什么都没有。彭博社评论认为,这是典型的“谈不下去但又不能撂挑子”的状态。

背后的原因,其实早就埋下。

首先是关税问题。中方代表团坚持“关税不撤,其他都没得谈”,而美方在多个场合早已释放信号——对现行关税“非常满意”,特别是对中国商品维持30%左右的平均税率,对东南亚国家则仅20%左右。

这种关税差异并不只是惩罚中国,更是有意引导产业链“跑偏”,把订单赶去越南、印尼。

中方当然不可能接受这种“结构性歧视”。

其次是技术封锁。芯片、AI、高端制造,美方的限制清单越列越长,而中方要求的是理清边界、恢复正常商业规则。

中美首日谈判结束,美财长态度微妙,特朗普发长文,罕见承认落后

但在美国国内政治高压下,任何“放松管控”的动作都会被视为“对华软弱”。贝森特夹在中间,进退两难。

再加上“产能过剩”这个新插入的议题。

这一点,中方态度也很清楚:国家发展的方向和节奏,不是任何国家可以“写进别人协议里”的。

于是,谈不下去,但又不能摊牌,才有了贝森特的“微妙沉默”。这不是拖延,而是某种战略上的“原地打转”。

中美首日谈判结束,美财长态度微妙,特朗普发长文,罕见承认落后


特朗普长文:承认落后,不是示弱,而是铺路

就在贝森特离开会场不到两小时,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发出了一篇长达数千字的“政策感言”,其中最出人意料的一段,是他罕见承认美国的造船业“已经落后”。

他说:“我们造船业曾经是非常领先的,可是现在却一年都造不出一艘。”这句话,不仅是对美国制造业能力的质疑,更是对当前现状的惋惜。

要知道,特朗普的政治人设一向是“美国最强”“制造业回流”“我们领先所有人”。这次突然转调,承认美国在造船、计算机、火车等传统工业领域“已经被拉下了距离”,怎么看都不像他平时的风格。

不过,真正的意图并不是“反思”,而是“铺垫”。

中美首日谈判结束,美财长态度微妙,特朗普发长文,罕见承认落后

他要用这套“美国衰落”的叙事,为自己提出的极端政策找理由——比如“全球统一关税”“强制外国企业在美国建厂”“对中国商品征收100%关税”。

这套逻辑看似自洽,实则漏洞百出。比如他说:“让中国企业来美国建厂,把他们的技术教给我们。”

问题是,在美国当前的政治氛围和安全审查下,哪家中国企业会愿意来“自投罗网”?

再加上高昂的用工成本、冗长的审批流程、不断变化的政治风险,别说来开厂,人都不愿意派。

中美首日谈判结束,美财长态度微妙,特朗普发长文,罕见承认落后

特朗普的政策设想更像是“政治情绪发泄”,而不是基于现实的产业规划。企业不是投票机器,不会因为一句话就改变全球布局。

他想用“承认落后”制造危机感,但这份焦虑,最后很可能变成提升支持率的工具,而不是解决方案。


造船业的比喻,其实是中美实力消长的缩影

特朗普为什么选造船业当例子?这并不是随口一说,而是精准命中美国的战略软肋。

根据英国克拉克森研究公司数据,中国如今已经是全球造船业的绝对第一,无论是商船、货轮还是军舰,中国的造船总量远超韩国和日本的总和。

而美国,大型船厂屈指可数,主要集中在军用舰艇,连民用船舶都要靠进口。

中美首日谈判结束,美财长态度微妙,特朗普发长文,罕见承认落后

更严重的是,美国军方也在抱怨造船跟不上战略节奏。

原本计划扩建舰队、增强太平洋部署能力,但造船周期慢、成本高、工人短缺,最终连五角大楼都不得不承认:“我们不寻求与中国直接冲突。”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谈判之外,美国不断加码对中国的科技围堵,却在制造业领域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

中国靠的是产业链完整、效率高、成本可控;美国想靠政策推动产业回流,结果却是“喊得响,落地难”。

中美首日谈判结束,美财长态度微妙,特朗普发长文,罕见承认落后

这场实力此消彼长的变化,正是谈判难以推进的根源。

美国试图通过谈判桌上的强压,来扭转市场和技术的现实趋势,但现实不是靠态度喊出来的。


写在最后:谈判桌内外,美国的焦虑藏不住了

马德里的谈判桌上,是贝森特的沉默与谨慎;桌子外面,是特朗普的高调和焦虑。

一个代表着拜登政府的现实困境,另一个则象征着美国政治的躁动与不安。

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在用不同方式提醒美国——我们在落后。只不过,一个选择闭嘴忍着,一个选择开口喊着。

中美首日谈判结束,美财长态度微妙,特朗普发长文,罕见承认落后

这次中美谈判很难有突破,但它的意义不在于签了什么,而是让全世界看到,美国在面对中国时,已经从“要赢”变成了“怕输”。

而真正的问题,不在谈判桌,而在美国国内:他们到底是要选择反思和改革,还是继续靠政治情绪掩盖产业现实?

中美的博弈仍将继续,但这次,真正需要“想明白”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自己。

参考资料:

特朗普:“不想吓跑投资者”——2025-09-15 15:50·参考消息

中美在西班牙举行经贸会谈——2025-09-15 10:27·环球时报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