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美味河南——开封鼓楼小吃推荐

抖音推荐 2025年10月04日 17:41 1 cc

提起开封,这座承载着北宋汴京繁华的古城,总藏着太多令人心动的印记——既有历经沧桑仍屹立的鼓楼,也有在舌尖流转百年的地道风味。它们一刚一柔,一古一今,共同编织着开封独有的城市记忆。

开封鼓楼:穿越六百年的城市地标

美味河南——开封鼓楼小吃推荐

作为开封的“精神图腾”,鼓楼的故事要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讲起。最初的鼓楼与钟楼东西对称,钟楼立在如今的鼓楼广场,鼓楼则守在“拆楼口”(今省府西街眼科医院门前,通向迎宾路口),两条建筑在一条直线上,飞檐翘角间满是威严齐整,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绝佳见证。

明、清两代,鼓楼历经5次重修,始终是开封的商业与文化中心——旧时楼下车水马龙,商贩叫卖声、说书艺人的唱腔与钟鼓声交织,是老开封最鲜活的烟火气。2013年10月16日,随着重建工程圆满落幕,鼓楼重新伫立在这片古老土地上,如今登楼远眺,既能看见现代城市的车水马龙,也能听见穿越六百年的历史回响。

舌尖上的开封:四道风味藏尽古城韵

若说鼓楼是开封的“骨”,那地道美食便是这座城的“魂”。从宫廷御膳到街头小吃,每一口都藏着老开封的讲究与温情。

套四宝:豫菜一绝的“宫廷匠心”

美味河南——开封鼓楼小吃推荐

作为“豫菜一绝”,套四宝的诞生本就带着传奇色彩——清末开封名厨陈永祥为慈禧烹制御膳时所创,如今由其后人陈景兄弟承袭技艺,让这道珍品得以流传。

它的精妙之处,在于“套”与“脱”的功夫:鸡、鸭、鸽、鹌鹑四禽,需从脖颈处开口,完整脱出每一根骨头,连薄如纸张的部位都要做到滴水不漏。随后将四禽层层嵌套,鹌鹑腹内塞满海参、香菇、兰花,外层依次裹着鸽、鸡、鸭,下锅慢炖后,整道菜浮在汤中,色泽明亮,香气馥郁。吃时层层揭开,先是鸭肉的醇厚,再是鸡肉的鲜嫩,接着是鸽子的野香,最后是鹌鹑的细腻,四种味道融合却不混杂,清淡不腻,每一口都是对匠心的致敬。

包公豆:以“名”传世的市井小食

美味河南——开封鼓楼小吃推荐

开封人爱吃豆,其中最特别的当属包公豆。这道小吃的名字,源自它与“包青天”的关联——豆子通体乌黑,形似包公的铁面,口感醇厚,带着几分刚正之气,故而得名。

制作时,选用颗粒饱满的豆子,用八角、桂皮等十余种植物香料浸泡、腌制,让香料的滋味慢慢渗入豆肉。咬开一颗,豆仁软糯,咸香中带着淡淡的辛香,既是茶余饭后的零食,也是老开封人对“清正”文化的一种念想。

菊花汤:满城菊香入膳来

美味河南——开封鼓楼小吃推荐

开封素有“菊城”之称,菊花不仅是风景,更是餐桌上的珍品。菊花汤在清代宫廷中便已流行,传入开封近百年,如今成了 locals 钟爱的家常味。

做法讲究“鲜”与“清”:选用开封本地新鲜菊花,摘下花瓣洗净切碎;先将鸡汤煮沸,撒入菊花瓣,待菊香完全浸透汤底,再放入生肉片、生鸡片烫熟。吃时可蘸少许酱料,鸡汤的浓郁裹着菊花的清甜,肉片鲜嫩不柴,一口下去,既有宫廷御膳的精致,又有家常便饭的温暖,满是开封的菊韵风情。

水煎包:街头巷尾的“烟火讲究”

美味河南——开封鼓楼小吃推荐

比起套四宝的精致,水煎包是刻在开封人日常里的烟火气。虽在多地可见,但老开封的水煎包,藏着旁人学不来的“较真”。

用料上,面条要选筋道的高筋粉,猪肉得是新鲜的后腿肉,生姜去皮切末,葱花要选嫩葱,连花椒面都得是自己用花椒、茴香研磨的;做工上,坚持手切馅料,冬天还会将馅料提前腌制一晚,让味道更足。煎制时,先刷一层香油,再浇少许面水,小火慢煎至底部金黄酥脆,出锅时包子不粘不烂,咬开一口,外皮香脆,内馅多汁,满是油脂的香气与肉的鲜美,是清晨街角最治愈的味道。

鼓楼的钟声仍在回荡,餐桌上的风味依旧暖心。开封的魅力,大抵就在于此——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生活的温度,让每一个走近它的人,都能在建筑与美食里,读懂这座古城的千年故事。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