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中国商务部一连发布了六项稀土出口管制公告,直接把全部十七种稀土元素以及相关技术都纳入了管控范围,而且还首次用上了域外效应条款,也就是说,就算...
2025-10-22 3
原标题:“搬运”已公开的个人信息,构成侵权吗?(以案说法)
【案情】林某在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文章,文中附有北京某企业的录用名单,名单里虽对姓名作打码处理,但院校、专业与学历信息未打码,杨某的相关信息也在其中。文章虽然对杨某姓名作了打码处理,但仍可根据其他信息识别出为杨某。该录用名单为录用单位依据公示程序进行公开,但已在公示期满后予以删除。杨某发现林某发布的文章后,便向林某发送微信告知其已构成侵权,但林某未予删除或修改。
沟通无果的情况下,杨某将林某诉至法院,主张林某发布的涉案文章中公开了自己的姓名、学校、专业、学历信息,侵害了个人信息权益,要求林某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抚慰金。
北京互联网法院经审理认为,对于经企业公示程序合法公开的录用名单信息,若名单中人员明确拒绝行为人在其他平台公开发布的,行为人应立即停止处理行为。若行为人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停止的,将构成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最终,法院判决林某删除涉案微信公众号文章、向杨某赔礼道歉并赔偿合理支出费用。
【说法】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处理个人自行公开或者其他已经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个人明确拒绝的除外。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已公开的个人信息,对个人权益有重大影响的,应当依照本法规定取得个人同意。
本案中,涉案文章中录用名单截图包含有杨某的姓名、院校、专业与学历,属于杨某的个人信息。上述个人信息经用人单位公示程序合法公开,并无证据证明其对杨某个人权益有重大影响,林某在发布杨某上述个人信息时,无须取得杨某同意。在杨某明确表示拒绝其处理前,林某发布涉案文章的行为不构成侵权。但是,杨某明确拒绝林某处理其个人信息后,林某未及时对公众号内容进行修改或者删除处理,根据法律规定,此时林某“搬运”杨某个人信息的行为构成侵权,法院据此判令其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等侵权责任。
审理法院提示,个人信息处理者在合理范围内处理已经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无须取得自然人的同意,有利于充分发挥个人信息的信息流动价值。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个人对已经公开的个人信息失去完全的控制权。为保障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和自由,维护各方主体利益的相对平衡,法律明确了个人明确表示拒绝他人处理其已公开个人信息的,个人信息处理者非因法定事由不得处理该公开信息。
(案例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本报记者魏哲哲整理)
责任编辑:小云
相关文章
前段时间,中国商务部一连发布了六项稀土出口管制公告,直接把全部十七种稀土元素以及相关技术都纳入了管控范围,而且还首次用上了域外效应条款,也就是说,就算...
2025-10-22 3
传统页游已经淡出主流视线很久了。虽然在国内,某种程度上作为页游传承者的“小游戏”成为了这两年最大的市场增长点,但在国外,这个风潮还并不为玩家熟悉。所以...
2025-10-22 1
最近中美经贸这事儿又整出不少新动静,美国那边先是无端找茬,结果我国没按他们的套路来,反手一个操作让美国有点措手不及,尤其是特朗普想主导谈判的那点心思,...
2025-10-22 1
2025年10月17日,OPPO Find X9系列的发布会已经结束。网络上,关于它影像和屏幕的讨论很多,参数和亮点一目了然。但参数表不会讲述故事,尤...
2025-10-22 1
近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就近期在柬埔寨接连发生针对韩国公民的绑架、拘禁等犯罪事件指示,有关部门要动用一切可用手段,迅速、准确地予以应对。然而,一名韩国男子...
2025-10-22 0
据环球网报道,10 月 12 日,中国南沙群岛铁线礁附近海域上演了一场菲律宾蓄意制造的海上摩擦。根据中国海警局官方通报,菲方 3002、3003 号公...
2025-10-22 0
最近中美经贸这事儿,特朗普那边又整了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戏码,尤其是美国财长贝森特,想逼我国换谈判代表,没成想我国一个意外动作,直接把他们的算盘...
2025-10-22 0
把羽绒服留在去年,今年冬天真正被抢疯的是“三件套”:羊羔毛、派克服、绗缝棉服。它们不是简单换颜色,而是把“保暖”拆成一道技术题,每道题都有新答案——更...
2025-10-22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