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故宫为何一到下午5点就早早关门?1959年的沉痛教训,至今不能忘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25日 18:43 3 cc

文|沈言论

文章由沈言论头条原创首发,请勿抄袭转载


“各位游客请注意,故宫博物院将于17:00闭馆,请合理安排参观时间……”

每每下午临近五点,故宫的广播里就会准时开始循环播放如上的闭馆通知,再过不多时,这座占地72万平方米的宫殿群将关闭所有大门,开启每天雷打不动的清场。

故宫为何一到下午5点就早早关门?1959年的沉痛教训,至今不能忘

游客们或许会揉着走酸的腿叹气:“怎么这么早?”可少有人知道,这扇门关上的背后,藏着一段60多年前的沉痛往事,更有一代又一代故宫人用规矩和心血写就的“守护史”。

1959年的那个下午:一把螺丝刀引发的震动

1959年8月16日,山东小伙子武庆辉揣着两毛钱门票走进故宫,他不是来看太和殿的琉璃瓦,也不是瞅九龙壁的彩绘,因为袖口里藏着的小螺丝刀,暴露了他的心思。

那天游客特别多,武庆辉混在人群里,专往墙角、厕所和偏殿钻,他要找的是闭馆后能藏身的地方。下午5点,闭馆铃准时响起。

故宫为何一到下午5点就早早关门?1959年的沉痛教训,至今不能忘

游客们顺着东华门往外走,武庆辉却突然拐进一间堆杂物的小屋,缩在墙角听外面的脚步声渐渐远去。

夜幕降临,武庆辉攥着螺丝刀摸到养性殿,他对这儿熟门熟路,之前来过几次,知道西暖阁展柜里摆着“宝贝”,当时大家防护心都不太强,养性殿的窗户玻璃很薄,螺丝刀轻轻一撬就裂了。

他钻进去,借着月光看见展柜里的金册,那是乾隆册封富察氏为后的物件,每页20厘米长、10厘米宽,纯金打造,刻着满汉文字。

故宫为何一到下午5点就早早关门?1959年的沉痛教训,至今不能忘

武庆辉心跳得厉害,扳开展柜锁,抓了最上面8页金册,又顺走旁边5把镶宝石的匕首,后来才知道是乾隆赐给功臣的,也是十分有历史价值了。

得手后他想翻神武门出去,可10米高的宫墙爬不上去,只能把包扔出墙,自己躲进御花园假山石缝里,等着第二天开馆混出去。

83天破案:暴露的清场漏洞

第二天一早,养性殿的工作人员推开门就僵住了,西暖阁展柜玻璃碎了一地,里面空了!

消息火速报到公安部,周恩来总理当时正在开会,一听这事当场拍板:“必须尽快破案,找回国宝!”

故宫为何一到下午5点就早早关门?1959年的沉痛教训,至今不能忘

专案组进驻故宫,几百名侦查员把养性殿翻了个底朝天,现场找到了武庆辉留下的螺丝刀,展柜上还粘着带血的指纹,更关键的是宫外的线索:武庆辉把金册扔出墙后,连夜雇了三轮车到天津,找铁匠铺砸扁想当普通黄金卖。

1959年私人买卖黄金本就少见,何况是刻着“乾隆”字样的金块?天津一家银行职员接过金疙瘩,一眼就瞥见了模糊的满文,吓得悄悄报了警。

其实,从案发到武庆辉落网,只用了83天,可这案子像块大石头,压得故宫方面喘不过气。

为啥小偷能在闭馆后藏两天?原来当时的清场全靠人逐屋查,工作人员分区域走,御花园的假山缝、角楼的夹层这些偏僻地儿,根本没人注意。

故宫为何一到下午5点就早早关门?1959年的沉痛教训,至今不能忘

从“漏网之鱼”到“铁律”:闭馆制度的重生

而这起令人震惊的盗窃案,也彻底改变了故宫的规矩,从1960年起,故宫闭馆时间正式定为下午5点,雷打不动。

清场队伍从20人扩到50人,分成10个小组,每组带着手电筒、对讲机和一本厚厚的《清场手册》,手册上写着9800多间房屋的位置,连每口大水缸的容量都标得清清楚楚,就怕有人躲进水缸里。

清场的规矩细到骨子里,每组必须按固定路线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进殿先低头看桌底,再抬头查房梁,最后摸柜子后,遇到假山,用竹竿把石缝挨个捅一遍。

故宫为何一到下午5点就早早关门?1959年的沉痛教训,至今不能忘

检查完组长得签字,再贴上编号封条,做完整个检查过程,就差不多接近三小时了,直到晚上8点最后一组回保卫处,才算完成任务。

防火也是早关门的重要原因,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9000多间房子全靠榫卯连接,没用一根钉子。

历史上故宫发生过40多次火灾,一场火就能烧掉半座宫,闭馆后,工作人员得把全院的电路查一遍,消防栓、灭火器一个个试,连房檐下的灯笼线都要摸摸有没有老化。

今天的故宫:老规矩里的新技术

不过现在,故宫的安防系统早成了“世界顶流”,3000多个高清摄像头覆盖每个角落,地面下埋着震动传感器,哪怕有人在地砖上站一下,中控室都能报警,但即便如此,下午5点的清场,还是雷打不动。

故宫为何一到下午5点就早早关门?1959年的沉痛教训,至今不能忘

2023年端午节,故宫试着开了回夜场,只允许500名游客进去,那天的清场比平时多了俩钟头,从3小时拉到5小时,除了常规检查小组,还加派了10条巡逻犬,工作人员把所有开放区域仔仔细细查了两小时,直忙到后半夜才歇下。

问他们累不累?一位老保卫说:“累啥?怕的是丢了那份小心,故宫里的每样老物件,都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东西,经不住万一。”

那扇门后,是对历史的敬畏

下午5点,闭馆铃再次响起,游客们恋恋不舍地走出宫门,可很少有人知道,这扇门关上的瞬间,一场“守护战”才刚刚开始。

故宫为何一到下午5点就早早关门?1959年的沉痛教训,至今不能忘

工作人员要查假山的石缝,摸房梁的角落,看每一口大缸的水位,要检查电路有没有老化,消防设施灵不灵,要在深夜的故宫里走上一圈又一圈,确保每一件文物都能安心“睡觉”。

1959年的那把螺丝刀,不仅撬开了养性殿的窗户,更撬醒了故宫人对文物安全的敬畏。从那以后,“下午5点闭馆”不再是简单的时间规定,而是一代又一代故宫人用教训换来的“护宝经”。

而每每黄昏那扇缓缓关闭的宫门,它关上的不是游客的参观路,而是给文物上的“保险锁”,它守住的不是几间老房子,而是我们民族的文化根脉。

故宫为何一到下午5点就早早关门?1959年的沉痛教训,至今不能忘

朋友们,你去过故宫吗?有没有注意过下午5点的闭馆广播?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故宫记忆”。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故宫博物院院史》(紫禁城出版社 2005 年版)

《1959 年故宫盗宝案档案》(北京市档案馆藏)

《明清故宫火灾史料汇编》(中国消防出版社 2010 年版)

《故宫安防系统建设历程》(故宫博物院 2019 年内部资料)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