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俞孔坚:拆 “美化” 搞 “反规划”,拒建坏城市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27日 15:37 1 admin

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一落幕,全国不少城市就跟着“热闹”起来,一场“城市美化运动”到处开花。

古街道被拆了,老厂房推平了,河道也填了,取而代之的是宽得离谱的大马路、空荡荡的大广场。

这时候,36岁的俞孔坚看着这一切,心里满是不认同,他当时就说,这哪是搞城市更新,分明是在做表面功夫。

俞孔坚:拆 “美化” 搞 “反规划”,拒建坏城市

一、拆“美化”破误区

俞孔坚对这场“城市美化运动”看得特别透,他说这里面藏着三种不对的心思。

一种是老辈传下来的权力炫耀,好像建个气派的政府广场、宽得能跑马的景观大道,就能显出能耐。

另一种是日子好过了就飘了的“暴发户思维”,喜欢搞些中看不中用的景观,还有一种是骨子里的小农意识。

总把城市当成自家小菜园,还学着西方凡尔赛宫的样子,觉得这样才叫“城市化”。

俞孔坚:拆 “美化” 搞 “反规划”,拒建坏城市

本来想靠社区自己慢慢调整,让大家明白这么做不对,但后来发现,这条路在中国走不通。

俞孔坚留过哈佛,知道欧美那种社区自治的办法,跟咱们的实际情况不搭。

无奈之下,他换了个思路,去给各地的市长上课,他想靠着影响这些能拍板的人,用一场靠谱的“运动”,把“城市美化运动”的坏影响给抵消掉。

当然,他也没回避这种方式的问题,就像后来推的“海绵城市”,本来是想改改城市不管生态的毛病。

俞孔坚:拆 “美化” 搞 “反规划”,拒建坏城市

可到了有些地方,概念被理解得太简单,钱花了不少,事儿没办明白,但俞孔坚觉得,只要方向对,这些岔子总能掰过来。

后来也确实如此,“海绵城市”的想法只用了十多年,就让不少城市改了发展思路,他还被《科学美国人》叫成“海绵先生”。

这种明知有问题还敢推进、能坚持的劲儿,真挺难得的,不过也有人觉得,用“运动”对抗“运动”太冒险,怕新的“运动”又走了偏。

但在当时的情况里,怕是没有比这更见效的办法了,俞孔坚就是这样,不跟你绕弯子,发现问题就找解决办法,哪怕办法看起来有点“猛”。

俞孔坚:拆 “美化” 搞 “反规划”,拒建坏城市

二、搞“反规划”守底线

俞孔坚常说一句话,咱别指望每个城市都能建得顶好,但至少别把它建得最坏。为了这个目标,他提出了个挺特别的想法,“反规划”。

这“反规划”不是说不做规划,而是把事儿倒过来,先把城市里不能动的生态底线划出来。

比如候鸟歇脚的湿地、村里老人舍不得砍的风水林、小时候常去玩的河滩,这些先护好,再琢磨盖房子、修马路。

可这想法刚提出来的时候,没几个人认,大家都习惯了按人口、按规模来规划城市,觉得俞孔坚这是在“唱反调”,不少人还批评他、抵制他。

俞孔坚:拆 “美化” 搞 “反规划”,拒建坏城市

但他没放弃。每年要办五十多场讲座,听的人都是市长、规划局局长这些说了算的角色。

他还特意把这理念叫“反规划”,就是想让大家多注意,别再瞎扩张城市了。

慢慢的,随着“摊大饼”建城的毛病越来越明显,比如一到下雨就淹城、空气越来越差,大家才慢慢琢磨过味儿来,开始接受“反规划”。

俞孔坚总跟这些决策者说,“你们要是不知道哪儿该建房子,至少得知道哪儿不能建。

别把房子盖在河漫滩上,别把风水林砍了,这不是不让你们规划,是给你们划个底线,反而能让你们更自由。”

俞孔坚:拆 “美化” 搞 “反规划”,拒建坏城市

后来全国开始划“生态红线”,俞孔坚说,“这生态红线,就是全国范围的‘反规划’啊。”如此看来,他当年的坚持,还真没白费。

当然,“反规划”推了这么多年,也不是没毛病,有些地方表面上划了生态红线,暗地里该破坏还是破坏。

但总的来说,能让“保护生态”在城市规划里占这么重的分量,俞孔坚的功劳肯定少不了。

俞孔坚:拆 “美化” 搞 “反规划”,拒建坏城市

三、改审美重实在

俞孔坚设计公园的路子,跟别人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别人喜欢种整齐的草坪、移栽高大的乔木,他却偏要把芦苇、稻子搬进公园。

上海后滩公园、沈阳建筑大学校园里,都有他种的稻子,有人不理解,问他,“冬天稻子枯了多难看?公园还怎么让市民休息?”

俞孔坚听了总笑着说,“得向农民学啊。”他说农民种地,都顺着地形来,用雨水灌溉,选最适合的种子,花最少的功夫,收最多的粮食。

俞孔坚:拆 “美化” 搞 “反规划”,拒建坏城市

他觉得公园也该这样,搞真实的生态系统,不用天天雇人费劲维护,就像沈阳建筑大学校园里的稻田。

袁隆平还专门题了字,“稻香飘校园,育米如育人”,师生每年一起插秧、收割,反倒成了校园里独一份的文化。

他还反对建河堤,说要“把河漫滩留给河流”,这跟大家喜欢的“亲水步道”完全不一样,不少人觉得这样少了游玩的地方。

但俞孔坚觉得,现在全球气候都在变,城市老发洪水,再建河堤把河流框死,真不是明智之举。

俞孔坚:拆 “美化” 搞 “反规划”,拒建坏城市

当然,他这些想法也得罪了不少同行,他自己后来也说,挺对不起这些人的,不是不尊重大家的工作,也不是不喜欢传统文化。

但他觉得,城市建设得有个主导的价值观,现在生态问题这么严重,再搞那些娇贵的奇花异木、摆太湖石、弄小桥流水,城市根本扛不住。

毫无疑问,他的这些设计理念,确实给城市审美打开了一扇新窗户。

俞孔坚这一辈子,从“海绵城市”到“反规划”,再到改城市审美,一直都在为解决生态问题想办法。

俞孔坚:拆 “美化” 搞 “反规划”,拒建坏城市

他生在浙江金华的农村,留过哈佛,成了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却从不掩饰自己的“土气”,办公室里书堆得满桌子都是,桌下还藏着几双鞋。

他没建成完美的城市,但他一直在努力,不让城市变得更坏,这种贴着土地、敢想敢做的精神,值得每个搞城市建设的人好好琢磨琢磨。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