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企二代拍短剧、搞直播:是流量自救,还是传承新路径?"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02日 21:36 1 admin

现在刷抖音、小红书,总能刷到些“少爷千金”拍视频。

不是演豪门夺权的短剧,就是扮怕跟员工说话的“社恐领导”,还有的直接进厂干流水线。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剧本演员,后来才知道,这些人都是真的企业继承人,正靠这方式“接班”呢。

最开始把这股风带起来的,是洁丽雅的二代石展承。

"企二代拍短剧、搞直播:是流量自救,还是传承新路径?"

他自己编、自己导、还自己剪了个《毛巾帝国剧场版》,里面的故事都跟自家企业有关。

他在剧里演个“毛巾少爷”,先是继承权输了被派去新疆待了三年,回来又被北大毕业的“二叔”处处针对。

台词也挺有意思,说自己是“创业的爷、领奖的爸、反派的叔、闲置的我”。

"企二代拍短剧、搞直播:是流量自救,还是传承新路径?"

本来想这也就是个自家乐呵的东西,没想到凭着“豪门恩怨”“废柴逆袭”的剧情,居然圈了90万粉,成了大家眼熟的“养成系总裁”。

不光石展承,好利来的二公子罗成也挺会玩。

他走的是“社恐”路线,天天发的视频都是当领导的“糗事”:怕被员工搭讪躲着走,想批评下属得先上网搜“怎么开口”,甚至为了不跟同事在电梯碰面,故意加班到深夜。

"企二代拍短剧、搞直播:是流量自救,还是传承新路径?"

我觉得这招挺聪明的,一般人想“富二代”都是高高在上的,他倒好,演个跟普通人一样怕社交的领导,反差感一出来,一年就吸了300万粉。

而且他还把短视频当“新品试验场”,之前拍给邻居做鱼子酱蛋糕的视频,后来这蛋糕直接在好利来高端线“黑天鹅”上架了,卖9999元也有人买。

特步的“小公主”丁佳敏则是靠一场婚礼出圈的。

"企二代拍短剧、搞直播:是流量自救,还是传承新路径?"

去年六月,她跟七匹狼二公子周力源办了场“世纪婚礼”,还发了条“校服到婚纱”的变装视频,配文“校服是你,婚纱也是你”,活脱脱晋江小说照进现实。

之后她就走“电子闺蜜”路线,跟网友分享在自家公司打工的日常,婚后生活,甚至带小姑子跳手势舞。

今年12月初她搞了场抖音直播,才3小时GMV就破了300万,还登顶了运动鞋榜单。

"企二代拍短剧、搞直播:是流量自救,还是传承新路径?"

她主导的“半糖系列”,订货额直接冲过了亿。

能把个人热度跟品牌销量结合得这么好,确实比单纯的“大小姐”人设有用多了。

当网红看着热闹,背后全是接班的无奈

这些二代看着在镜头前挺风光,其实好多都是被逼出来的。

"企二代拍短剧、搞直播:是流量自救,还是传承新路径?"

就说茶企二代茶甜甜,她36岁,顶着粉色长发、戴黑框镜,天天喊着要“掀翻领导班子”,看着挺“反骨”,但之前的接班路走得特别顺。

她留学回来进自家公司,一开始想正经接班,还顺便搞了创业。

结果呢?2021年开始的创业,两年时间把钱烧光了,团队也快散了。

无奈之下,她才想着“死马当活马医”,做起了厂二代IP。

"企二代拍短剧、搞直播:是流量自救,还是传承新路径?"

好在她之前当过游戏主播,懂点流量逻辑,拍的“向老爸要创业资金”“模仿老爸进办公室”的小段子,慢慢就有了热度。

现在她抖音橱窗里的茶产品卖了40多万件,自创品牌年销能到7000万,养活了几百号员工。

也因为这成绩,她爸从一开始不理解,变成后来主动配合出镜拍视频,但就算做成这样,还是有人管闲事。

茶甜甜走红后,亲戚不敢当面催婚了,网友却天天在评论区留言,让她“嫁人生子,别接班别创业”。

"企二代拍短剧、搞直播:是流量自救,还是传承新路径?"

她也不软,手速飞快地怼回去,网友也是管得宽,人家接自家的班,凭啥要按别人的想法活?

还有个叫黄希谊的二代,更不容易。

她海外留学10年,回来进了自家钣金机械制造厂当“厂妹”。

之前她发过帖子,说自己在有老鼠屎的车间开会、吃饭,一下子就火了。

也因为这事,好多跟她有一样处境的厂二代都来找她“抱团取暖”,她干脆建了个“厂二代GOGOGO”的群,现在已经有5500人了,里面40%是女性。

但就算这样,30%的女性二代还是要面对“亲戚劝嫁别接厂”的压力。

"企二代拍短剧、搞直播:是流量自救,还是传承新路径?"

山东还有个05后的“锅炉公主”,家里是开了40年的锅炉厂。

她想靠流量帮家里卖设备,就拍团播跳“上车舞”,吸了30万粉。

结果评论区全是恶意留言,问她“有没有男朋友”“求当上门女婿”,甚至有人幻想“她追我怎么办”。

本来想靠流量打开销路,没想到要先应对这些莫名其妙的性别凝视,女性二代的接班路,确实比男生难多了。

流量是块敲门砖,却不是长久饭

"企二代拍短剧、搞直播:是流量自救,还是传承新路径?"

现在做企二代网红的人越来越多,慢慢就卷起来了。

好多人都用一个模板:先晒爹妈创业史,再吐槽接班多憋屈,然后加个“坏亲戚”搞权谋的剧情,结果大多三集就烂尾了。

甚至有说法,今年上半年晚入局的富二代做IP,人均亏了102万。

而且流量这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

"企二代拍短剧、搞直播:是流量自救,还是传承新路径?"

好利来之前因为高价月饼上了热搜,罗成的账号评论区就被“价格虚高”“味道下降”的差评占满了。

之前靠“新鲜感”吸的粉,等新鲜感过了,要是拿不出实在的产品和业绩,很容易就被网友抛弃。

黄希谊之前算过一笔账,平均一个二代只有2年时间、50到100万资金试做IP。

要是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就只能乖乖回厂上班。

"企二代拍短剧、搞直播:是流量自救,还是传承新路径?"

卡拉扬包箱的二代沈若伊,进公司5年,市场部、摄影组、天猫运营、商品部都轮过岗,直到靠“芝士箱”的谐音梗营销,把直播间GMV做到3500万,她妈(公司创始人)才真正认可她的想法。

所以说,这些企二代当网红,不是不务正业,是在流量时代找了条接班的新路子。

镜头前的“显眼包”人设、花式广告,都是为了让自己被看到,让自家品牌被记住。

"企二代拍短剧、搞直播:是流量自救,还是传承新路径?"

但热闹过后,能不能把流量变成实实在在的订单,能不能把短期热度转化成企业的长久能力,才是真的考验。

毕竟镜头里的点赞再多,也不如把企业做稳做久,才算真的接好班了。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