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坦言:外界传闻我是周总理养子的说法,并不确切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5日 16:35 4 admin
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坦言:外界传闻我是周总理养子的说法,并不确切

一面是亲切的“周伯伯”“邓妈妈”,一面是严谨的“老同志与烈士后代关系”——这段被传颂数十年的特殊亲情,背后藏着革命年代最克制的深情。

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病危之际,用尽最后力气吐出两个字:“李鹏……” 当这个消息传开,无数人更加确信,这位总理就是周恩来夫妇的养子。

然而李鹏却在回忆录中郑重写道:“有人传说我是周总理的养子,这是不确切的。”要么是,要么不是,为什么李鹏总理却说“不确切”呢,那究竟是不是呢?

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坦言:外界传闻我是周总理养子的说法,并不确切

在重庆

李鹏父亲李硕勋是中共早期军事领导人,母亲赵君陶同样投身革命,他是正经的根正苗红。

1931年,父亲在海南被捕,就义前写下绝笔信:“死后勿为我过悲,惟望善育吾儿。” 那时李鹏才3岁,这个捧着父亲遗书的孩子,还不懂“烈士遗孤”四个字的分量,他只知道,自己再也见不到亲爱的父亲了。

母亲赵君陶带着李鹏和腹中女儿东躲西藏,从上海回到四川,在成都的岁月里,李鹏头上总绑着纱布,那是日军轰炸留下的伤痕。

1939年6月,这个11岁的受伤男孩第一次见到了邓颖超,她抚摸着李鹏的伤口,轻声唤他的小名“兰兰”。

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坦言:外界传闻我是周总理养子的说法,并不确切

看到年幼的李鹏无人妥善照料,邓颖超当即决定:“我还是把他带到重庆去养伤。”

从此,这个孩子就归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来抚养了。

重庆曾家岩50号的周公馆,李鹏第一次见到了刚从延安归来的周恩来。

周恩来发现少年李鹏有点驼背,便轻轻拍打他的后背:“小鬼,男子汉要昂首挺胸!” 这个细节,成了周恩来日后每次见面必检查的“功课”。

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坦言:外界传闻我是周总理养子的说法,并不确切

在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三层小楼里,李鹏享受着难得的家庭温暖。周恩来虽日理万机,却常把《新华日报》塞给李鹏,让他读社论、谈感想;邓颖超则操心着他的衣食住行,连宋庆龄赠送的丝棉被都转送给了这个孩子。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李鹏,养成了勤学好问,乐观善良等一系列美德。

李鹏曾经在周总理的书房里看书,看完便丢下了,那是一本《堂吉诃德》,周恩来后来找这本书,怎么也找不到,以为被孩子弄丢了,便将李鹏批评了一顿。

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坦言:外界传闻我是周总理养子的说法,并不确切

但这本书却在不久后在角落里出现了,于是周恩来又将李鹏叫到跟前,跟他说起这件事,告诉他,之前是自己批评错了,这本书没有丢,但现在还是要再次提出批评,因为李鹏在看完书之后没有将其归放到原位。

这样一来,李鹏长大后总是会将自己使用过的东西分门别类的整理好,生活工作都井井有条。

在延安

1941年,李鹏被送往延安,在这个革命熔炉里,他度过了整整五年时光。

延安生活异常艰苦,“八到十个人住一个窑洞”,冬天“非常寒冷”,夏天“非常闷热”,但正是这里,让李鹏从少年成长为共产党员。

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坦言:外界传闻我是周总理养子的说法,并不确切

1942年,李鹏在食堂吃饭时偶遇毛主席,当时毛主席也和普通职工一样吃食堂,因此恰好碰见,毛主席问他最佩服《三国演义》里哪个人物,李鹏脱口而出:“曹操。”

主席感到十分惊讶,因为《三国演义》这本书尊刘贬曹,读者们往往更喜欢刘备诸葛亮,作为“反派”的曹操往往不讨喜,于是主席便追问为什么。

“曹操能团结干部,”14岁的李鹏举例,“官渡之战后,他烧掉了部下私通袁绍的信件。”

毛主席大感惊异,一时有后继有人的感觉,他对陈云赞叹:“这个娃娃了不起,要好好培养!”

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坦言:外界传闻我是周总理养子的说法,并不确切

1948年,李鹏被选派到苏联留学,从此与水电结缘,在莫斯科动力学院刻苦攻读,成为全优生,为日后成为中国电力工业的奠基人埋下伏笔。

谣传与辟谣

由于李鹏与周总理的亲密关系,外界有养子的传言,这些谣传并不是出于恶意,也没有对社会造成太大影响,加上当时李鹏工作繁忙,一时间,倒也没有特意去辟谣。

谣言传的十分广泛,人们大都选择相信,原因无他,李鹏真的被周恩来夫妻抚养过一段时间,说是养子,似乎也合理。

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坦言:外界传闻我是周总理养子的说法,并不确切

李鹏退休后,终于有了空闲,他在回忆录中亲自回应:“周总理、邓妈妈与我的关系,就是老同志与烈士后代的关系。”

他进一步解释:“因为周总理、邓妈妈关心的烈士子弟,不止我一个,他们同样关心爱护其他战友的子女。” 事实上,周恩来夫妇关怀的烈士子女还有很多,如孙维世、叶扬眉等。

对于李鹏来说,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虽然这则谣传没有给自己带来什么困扰,但自己确实不是,那就有必要辟谣。

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坦言:外界传闻我是周总理养子的说法,并不确切

这种澄清并非疏远,而是对历史真实的尊重,邓颖超曾伤感地说:“凡是做了我们女儿的人,死得都很惨。”这或许是周恩来夫妇不正式认养子女的原因之一,他们不愿让这些孩子因他们的身份而承受更多风险。

1983年,李鹏当选国务院副总理后,已近八旬的邓颖超亲自上门,语重心长地叮嘱:“不能骄傲,不能脱离群众。” 这不是她第一次这样教育李鹏——早在李鹏赴基层工作时,她就提醒他“不要有干部子弟的优越感”。

1992年7月,邓颖超病重弥留之际,用尽最后力气呼唤“李鹏”。李鹏和夫人朱琳敬献的花篮上写着“痛悼敬爱的邓妈妈”,随灵车至八宝山作最后告别。

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坦言:外界传闻我是周总理养子的说法,并不确切

周恩来、邓颖超一生无亲生子女,却把博大爱心给予了千千万万烈士后代,李鹏一直对邓颖超称呼“邓妈妈”,这句亲切的称呼,比任何形式上的养子关系都更加珍贵。

2014年,86岁的李鹏在回忆录中平静地写下澄清,一如他担任总理时的务实风格。不是养子,却承其志;不是亲情,却胜亲人——这就是革命年代特有的情感表达。

周恩来夫妇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老同志与烈士后代的关系”:比血缘更坚韧,比名义更真实。而李鹏的坦诚,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政治家对历史真相的尊重。这段特殊渊源,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重视传承、珍视情义的生动缩影。

参考信源:

李鹏新书:有人传我是周总理养子 这不正确——2014年06月30日新华网

#上头条 聊热点#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