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1992年,河南教师因“超生”被开除,不料22年后,被省里赔偿60万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0日 17:31 3 admin

1995年腊月二十三,孙存良把最后一摞作业本抱出孙楼小学,以为只是“回家躲几天风头”——超生检查组一走就能回来。

1992年,河南教师因“超生”被开除,不料22年后,被省里赔偿60万

结果这一走,他的“教师生涯”被连根拔起,名字却留在工资表上,一领就是26年。

1992年,河南教师因“超生”被开除,不料22年后,被省里赔偿60万

真正的“孙老师”成了种地的老孙,而冒名的南海潮拿着他的档案,一路评上中级职称,2020年甚至想用老孙的身份证办退休。

直到银行窗口提示“指纹不符”,这场狸猫换太子的戏才彻底穿帮。

很多人以为故事到2021年“赔60万、冒名者被取消退休待遇”就剧终了。

但最新卷宗显示,戏幕落下后,余震才真正开始。

一、处分“板子”轻,却打在了制度七寸

1992年,河南教师因“超生”被开除,不料22年后,被省里赔偿60万

虞城县2021年9月通报里,主谋孙卫星只拿到“党内严重警告”,相当于公务员记大过,工资照发;时任校长南某更是“警告”了事。

三名现任教体局干部仅被“诫勉谈话”,连档案都没留痕。

用纪检系统的行话说,这叫“第四种形态”前踩急刹——看似动了刀,其实刀刃贴着汗毛走。

原因也简单:冒名发生在1995年,按“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很难套用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的“冒用他人身份罪”。

法律够不着,纪律只能“点到为止”。

1992年,河南教师因“超生”被开除,不料22年后,被省里赔偿60万

于是出现荒诞一幕:南海潮每月冒领的退休金比真孙存良种地一年收入都高,最后却只罚1000元,相当于“退还两月工资”。

二、养老金“补洞”方案,给全国同类人打了个样

2022年3月,河南省人社厅开了一次“小灶”会议,议题只有一个:老孙的15年教龄怎么算进社保。

最终拍板:按“民办教师转正”路径,一次性补缴15年养老保险,基数参照1995年全县公办教师平均工资的60%。

老孙当月就领到2800元,比河南农村基础养老金(138元/月)整整高20倍,还一次性追补了2015—2021年差额18.7万元。

1992年,河南教师因“超生”被开除,不料22年后,被省里赔偿60万

这份“特事特办”文件编号豫人社办〔2022〕17号,盖章后立刻被扫描进全省系统,成为模板。

此后一年,河南又冒出7起“被当教师”的冒名案,全部复制粘贴老孙的补缴方案,平均每人补发16.4万元。

一句话:老孙的遭遇,让全省“影子教师”第一次有了退休金“绿色通道”。

三、档案“双轨制”堵漏洞,电子身份证进课堂

2022年6月,河南省教育厅上线“民办教师电子档案库”,把1980—2000年所有纸质花名册扫描、OCR识别、交叉比对公安户籍。

1992年,河南教师因“超生”被开除,不料22年后,被省里赔偿60万

系统会主动预警:同一身份证号出现两条以上任教记录,立即冻结待查。

技术并不高大上,却直击当年“手写+公章”的软肋。

过去想冒名,只需在乡镇教办室改两行字、盖两枚章;现在系统先比对公安部人口库,再比对省教育厅编制库,最后还要活体人脸核验,相当于给每个教师发了一张“电子身份证”。

更狠的是,档案库和养老金系统直连,发现异常先停发退休金,再倒查30年。

南海潮们再想“白嫖”财政工资,得先过三道数据铁门。

1992年,河南教师因“超生”被开除,不料22年后,被省里赔偿60万

四、60万赔偿到底够不够?

律师算了一笔“时间账”

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按“收入差额+精神损害+机会成本”算了一套公式:

1. 收入差额:1995—2020年冒名者共领取财政工资约68万元;

2. 精神损害:参照《河南高院人身损害赔偿纪要》,冒用身份可主张5—10万元;

1992年,河南教师因“超生”被开除,不料22年后,被省里赔偿60万

3. 机会成本:老孙若正常转正,2003年就能参保,到2020年养老金至少每月4200元,与现在2800元差额持续终身,按平均余寿15年折现,合计约48万元。

三项相加,126万元。

即便扣除已补的60万,仍有66万理论空间。

但律师也坦言:侵权事实发生在1995年,适用《民法通则》两年诉讼时效,法院大概率不再支持。

换句话说,60万是“行政协调价”,不是“司法赔偿价”。

1992年,河南教师因“超生”被开除,不料22年后,被省里赔偿60万

老孙想继续追,只能走国家赔偿,而立案前提是先确认当年“口头开除”违法——这又回到25年前那纸找不到的“超生处分决定”。

一圈下来,时间成了最大的护城河。

五、老孙现在最担心什么?

2023年5月,我跟着县教体局工作人员再去孙楼村,老孙正在给大棚番茄吊蔓。

说起赔偿,他摆摆手:“钱够用就行,我更怕死后墓碑上还得写‘农民’。

1992年,河南教师因“超生”被开除,不料22年后,被省里赔偿60万

原来,省里虽然给他补了养老金,但教师资格库里仍查不到“孙存良”——当年冒名者把中级职称也一并卷走,导致老孙想以“退休教师”身份申请丧葬补助,系统显示“无此人”。

教体局答应“年底前列入第二批职称追溯名单”,可老孙已经64岁,他自嘲:“再追下去,得追到火葬场。

六、留给后来人的三张“防骗说明书”

1992年,河南教师因“超生”被开除,不料22年后,被省里赔偿60万

1. 档案不再“沉睡”:

如果你或家人曾在90年代代课、民办、临聘,务必登录“河南教师服务云”小程序,输入姓名+身份证号,一键自查是否存在“被任教”记录,发现异常可直报省厅督导室,48小时内冻结对方工资。

2. 养老金能“倒追”:

只要你能提供当年工资表、教案、合影、奖状任意两项原始材料,即可按豫人社办〔2022〕17号申请补缴,补缴基数按当年公办教师平均工资60%计算,越早申请越划算。

3. 维权别“超时”:

1992年,河南教师因“超生”被开除,不料22年后,被省里赔偿60万

身份冒用类案件,行政协调往往比司法诉讼更管用。

发现线索后,第一时间向当地纪委监委提交书面举报,抄送人社、教育两部门,要求“先停发、再调查”,把对方退休金按下来,后面才有谈判筹码。

一旦进入司法程序,反而可能因诉讼时效被驳回。

尾声

孙存良把番茄蔓轻轻缠到铁丝上,说:“这秧子只要主茎不断,再歪也能长回来。

1992年,河南教师因“超生”被开除,不料22年后,被省里赔偿60万

他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制度缝隙,也映出修补缝隙的轨迹:当法律够不着时,养老金先补;当纪律打不到时,数据先锁;当赔偿算不清时,尊严先还。

对更多“被偷走名字”的人而言,老孙的60万不是句号,而是一张写满操作路径的说明书——告诉你,被命运冒名顶替后,怎样一步步把人生“改回原名”。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