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蚂蚁为防疫情竟改造巢穴结构,科学家称其暗含人类防疫智慧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2日 02:38 4 cc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智子说观点

蚂蚁为防疫情竟改造巢穴结构,科学家称其暗含人类防疫智慧


某些蚂蚁似乎通过改造巢穴网络来预防疫情,这为人类世界的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了启示。

艾尔莎·张(主持人):蚂蚁具有多重特性。它们体型虽小却力大无穷,而且高度社会化。正如阿里·丹尼尔的报道所示,它们或许还能为设计减少疾病传播的空间,提供建筑学上的灵感。

阿里·丹尼尔(记者):这项研究的对象是黑园蚁(Lasius niger)。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行为生态学家娜塔莉·斯特罗伊梅特表示:“这种蚂蚁遍布欧洲各地,只需在七月交配飞行期间采集蚁后即可,研究起来非常方便。”

丹尼尔:她研究的是这些蚂蚁如何应对一种致命真菌。

斯特罗伊梅特:“为了成功转移,这种真菌必须杀死宿主蚂蚁。”

丹尼尔:也就是将宿主蚂蚁转化为所谓的“孢子尸”。

斯特罗伊梅特:“这种尸体会完全被孢子覆盖,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丹尼尔:这使附近的蚂蚁面临致命威胁。斯特罗伊梅特通过在蚂蚁胸腔粘贴二维码状的纸片,来追踪个体蚂蚁的长期活动轨迹,借此研究它们对致命真菌的社会性反应。她首先发现,被感染的工蚁会迅速自我隔离。

斯特罗伊梅特:“它们会花更多时间在巢穴外活动,以避免传染给巢友。”

丹尼尔:此外,一部分负责照料蚁后、卵和幼虫的健康工蚁(即护卵工蚁),会主动远离负责外出觅食的采集工蚁。

斯特罗伊梅特:“这些(采集)工蚁本就是外出觅食的高风险群体——这堪称一种主动的社交隔离。”

丹尼尔:综合研究表明,蚂蚁通过改变社会行为来抵御疫情,并保护群体中“高价值”的成员。

斯特罗伊梅特:“这种行为甚至在最简单的单室巢穴中也会存在。但在现实中,它们栖居的巢穴由数百个房间构成,通过数千条隧道相互连通。”

丹尼尔:斯特罗伊梅特好奇,蚂蚁在病原体威胁下是否也会改变筑巢方式。她与现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系统生物学家的卢克·莱基合作展开了研究。他们先让一个小型蚁群筑巢一天,然后再引入感染了真菌的蚂蚁。

卢克·莱基:“我们对蚁巢进行了CT扫描,这使我们得以观察蚁巢随时间演变的三维结构。”

蚂蚁为防疫情竟改造巢穴结构,科学家称其暗含人类防疫智慧

丹尼尔:六天之内,受病原体影响的蚁巢与未受影响的蚁巢已经显现出明显差异。计算机模拟显示,这些差异似乎有助于减缓疾病传播。

莱基:“它们(受威胁的蚁巢)呈现出更明显的分隔化特征,内部连接也更少。”

丹尼尔:巢穴入口之间的间距也拉大了,通行路线变得更长,这导致巢穴的运行效率降低。但这些结构上的变化,强化了蚂蚁既有的隔离式社会行为。以下是娜塔莉·斯特罗伊梅特的补充说明。

斯特罗伊梅特:“这是首次在人类之外,发现有社会性物种会主动改造环境的空间结构以应对威胁的实证。我认为这绝对令人着迷。”

丹尼尔:该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期刊。未参与此项研究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进化生物学家莎拉·科赫指出,这项发现深化了我们对蚂蚁和蜜蜂等多种昆虫群体中“社会免疫”机制的理解。

莎拉·科赫:“它们并不依赖个体的免疫系统,而是通过群体协作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传播。”

丹尼尔:此外,科赫认为这些蚂蚁能为人类提供启示。

科赫:“其中某些原则可以被直接应用于公共空间的设计,同样有助于预防疾病传播。

丹尼尔:例如,保护社区中更脆弱的成员,以及隔离特定区域。这就像一种“建筑免疫机制”——只不过,它不是依靠抗体,而是依靠蚁群的身体来实现的。

小小的黑园蚁,并不知道它们的选择意味着什么。它们只是在威胁之下,本能地拉开了彼此的距离,用更复杂的通道隔绝了危险。它们牺牲了效率,却保全了蚁后与幼雏。这种以空间换取生存的古老智慧,或许正静静地等待着习惯了建造通途与广场的人们,重新审视。

蚂蚁为防疫情竟改造巢穴结构,科学家称其暗含人类防疫智慧


从蚂蚁的巢穴到人类的城市,空间的设计是否真的能影响我们的集体健康?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察。

作者:阿里·丹尼尔 (Ari Daniel)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