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小米总监警告存储涨价:明年成本预估“有点惊悚”

景点排名 2025年11月06日 03:41 3 cc

明年换手机,预算可能得先加三成,因为存储芯片的涨价已经提前把钱包吓哭。

这不是危言耸听。

小米总监警告存储涨价:明年成本预估“有点惊悚”

小米内部最近把2025年的存储成本预估称作“有点惊悚”,听着像玩笑,背后却是SK海力士、三星的正式通知:2025年Q4,DRAM和NAND闪存最高再涨30%。

换句话说,你现在手里那台512G旗舰,如果明年想换同容量,厂商进货价已经贵了一截。

TrendForce刚更新的数据更直接:今年Q4,DRAM合约价再涨13%-18%,NAND涨10%-15%。

美光甚至说,他们最抢手的HBM内存已经被AI客户包圆,连渣都不剩。

普通人感受到的第一波冲击,大概率是手机。

高端机里,存储能占到整机成本两成以上。

1TB版本最惨,涨价幅度会直接体现在售价上。

中端机也不好躲。

厂商最常见的套路是“减配保价”——把原本512G降到256G,再告诉你“够用”。

听起来像挤牙膏,其实是为了不把价格表做得太难看。

PC圈更尴尬。

小米总监警告存储涨价:明年成本预估“有点惊悚”

DDR5内存条已经连涨几个季度,想给老电脑升个级,发现内存比显卡还难下手。

原本计划换机的用户,可能直接选择“再等等”,结果整个市场节奏被打乱。

供应链的算盘也打得响。

三星、SK海力士把产能优先给利润更高的服务器DRAM和HBM,消费级芯片自然变少。

货少价高,循环就这么简单。

小米的应对思路倒也不神秘:提前锁价、规模采购、供应链多元化。

雷军那句“诚意定价”听起来像安慰,但如果涨幅真失控,终端涨价就是唯一选项。

另一条路是国产替代。

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产能正在爬坡,虽然技术差距还在,但起码能让大厂在谈判桌上有第二个选择。

对普通人来说,最现实的动作只有两个:要么趁年底促销把想买的设备先锁单,要么接受明年“同价减配”的新机。

涨价潮背后,其实是AI需求突然爆发,把原本平稳的消费级市场冲得七零八落。

短期看,钱包最诚实;长期看,国产存储如果能追上来,局面才会松动。

一句话总结:明年买手机,别只看处理器和摄像头,先看容量,再看价格,然后早点做决定。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