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倒计时8天,特朗普不来看阅兵,普京先派人来北京,日本传出杂音

排行榜 2025年08月26日 17:36 3 admin

距离九三阅兵只有8天,北京的空气中已经能感受到那种隆重而庄严的节奏。天安门广场上的彩排已经结束三轮,士兵们的步伐整齐得像一把尺子量过;长安街两侧的观礼台已经开始最后布置。

但在盛大的表面背后,几条让人玩味的国际新闻同时冒了出来——特朗普不来,这在一些观察者眼里,是一次外交舞台上的缺席;普京先派人到北京,释放了某种重要的信号;而日本,在这个时刻传出了充满历史包袱的杂音。

这三件事,放在一个大背景下,信息量就不小了。

倒计时8天,特朗普不来看阅兵,普京先派人来北京,日本传出杂音


特朗普不来——一场缺席背后的算计

特朗普不来,其实已经是意料之中。

原因很现实——外交日程排得满满当当。10月他要出席东盟峰会APEC峰会,如果9月3日再去北京,那就是两个月三次重磅亚洲之行。对于美国总统来说,这是极不寻常的消耗。

更重要的是,美国国内政治牌局太复杂。特朗普的顾虑不只是中国,还包括欧洲、日本这些盟友。如果他单独来北京,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中国的阅兵,美国的亚洲盟友会怎么想?
尤其是日本,恐怕会直接“翻脸”。

而且,美国国内反华情绪依旧高位运行,白宫的顾问团会反复提醒——“这次露面,对美国实际利益有限,甚至会给拜登阵营递刀子。”

所以,行程上不能来,政治上不能来,特朗普缺席就成了唯一选项。

可问题是,他不来,就真的一点损失都没有吗?

倒计时8天,特朗普不来看阅兵,普京先派人来北京,日本传出杂音


错失的外交舞台

特朗普从上台到现在,一直想塑造一种形象——我是和平总统
他在俄乌问题上频频发声,试图推动停火;在中东,他有意扮演调停者;在朝核问题上,他甚至三次跨过板门店与金正恩握手。

九三阅兵,严格来说是纪念二战胜利,而二战中美中同为盟友。如果特朗普真想借机会展现“跨越历史恩怨、推动和解”的胸怀,这本来是一个国际舞台上的加分动作。

他放弃了,也就等于——放弃了在当前紧张的中美关系中打开一个缓和窗口的可能性。
对一个深谙媒体操作的美国总统来说,这算是一次外交上的失分。


普京先派人来——俄罗斯的“探路”与“传话”

在特朗普确认不来后,俄罗斯的动作反而快了——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突然现身北京

别小看这个人。沃洛金在俄罗斯政治体系里的分量不只是“议长”——他是普京的老臣,曾是总统办公厅的二号人物,被媒体称作“普京的影子”。在俄罗斯,能担此职的人,要么是极稳的技术官僚,要么就是总统的铁杆亲信。沃洛金显然属于后者。

在九三阅兵前夕派他来北京,动机显然超过了普通议会交流。


“特普会”之后的平衡术

就在不久前,阿拉斯加上演了“特普会”。虽然会后成果并不具体,但两人高调的互动已被外界解读为——美俄关系可能回暖

这对中国来说,是个必须关注的信号。因为在国际权力格局中,俄美关系的走向,往往会牵动中俄关系。

沃洛金此行,很可能肩负着向中方传递信息的任务:
即便美俄关系有所缓和,俄罗斯也不会动摇与中国的战略合作。

这种提前“打预防针”的做法,透露出普京的外交谨慎——他既不希望失去中国这个战略伙伴,也要最大程度利用和美国的接触空间。

这是一种高超的平衡术,而沃洛金,就是那位拿着平衡杆的人。

倒计时8天,特朗普不来看阅兵,普京先派人来北京,日本传出杂音


日本的杂音——历史包袱背上的不安

与此同时,日本媒体爆出了另一条消息——东京方面通过驻外使馆向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游说:不要派最高领导人出席中国的纪念活动。理由是活动存在“反日色彩”。

对中国来说,这不意外。

日本在二战历史问题上的态度,一直处于 “既想做大国,又回避历史责任” 的微妙状态。更何况,九三阅兵不只是一次军事展示,还带有鲜明的历史回顾色彩——亚洲抗战的主战场在中国。

那么,这对日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那段七八十年前的历史,会再次被全球舆论聚焦。东京显然不愿被贴上“历史问题依旧悬而未决”的标签。


倒计时8天,特朗普不来看阅兵,普京先派人来北京,日本传出杂音

外交游说能改变现实吗?

日本的算盘很简单:削弱纪念活动的国际影响,让出席的外国领导人数量少一点,效果淡一些。

但这能改变现实吗?很难。
历史的事实在那里,不会因为日本的外交游说而消失。反倒是——这种小动作会让外界更加怀疑日本真正面对历史的诚意。

更何况,此前在靖国神社参拜、历史教科书修改等问题上的操作,已经让日本在亚洲的形象吃尽苦头。这一次的游说,可能只是再添一笔负面印象。


九三阅兵的真正目的——实力与和平的双重信号

归根结底,这场九三阅兵,核心并不在于谁来谁不来,而在于中国要向世界传递什么信号

信号很明确:

  1. 中国很强大——新型武器与整齐的部队队列,是硬实力的直观体现。
  2. 中国珍惜和平——活动的主题是纪念二战胜利,提醒世界不要重蹈覆辙。

这样的场合,本身就是一次国家形象的塑造。无论是特朗普的缺席,还是普京的探路,或者日本的阻挠,都不会改变这一点。

倒计时8天,特朗普不来看阅兵,普京先派人来北京,日本传出杂音

正如一位外交学者评论的那样:

“阅兵式其实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各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立场与心理状态。”


从人物故事看国际博弈

特朗普:擅长用推特打舆论战,但在涉及国际政治平衡时,更多选择谨慎。他的缺席,不是无心,而是有意的外交避险

普京:惯用“前奏外交”——先派重要助手试探、沟通,再亲自出场。他的朋友阵容里,中国是关键棋子。

日本政府:在历史议题上依旧拘谨,担心大型纪念活动在舆论上形成压力,于是选择在背后进行“外交稀释”。

这三种姿态,正好形成了中、美、俄、日之间的一个当下缩影:

倒计时8天,特朗普不来看阅兵,普京先派人来北京,日本传出杂音

  • 美国保持距离,但不关门。
  • 俄罗斯靠近中国,同时留条后路给美国。
  • 日本谨慎防范历史议题再次发酵。
  • 中国稳步推进活动,强调和平与记忆并存

未来的几个可能趋势

  1. 中美缓和窗口短期难开
    特朗普的外交节奏更多集中在对内政策延伸,重大缓和动作恐怕要等到2025年中后期。
  2. 中俄关系进入“战略互依”阶段
    即便美俄有接触,俄中的能源、军事、地缘政治合作短期内不会动摇。
  3. 日本会继续低调应对历史议题,但防范动作会升级
    东京会用更多非公开外交,试图影响国际对抗战纪念的舆论温度。
倒计时8天,特朗普不来看阅兵,普京先派人来北京,日本传出杂音


总结一句:九三阅兵,不只是北京长安街上的盛事,更是一次全球外交心理的投射。谁来,谁不来,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是一串深思熟虑的外交算计。

无论这些算计如何变化,有一点是明确的——历史记忆不会淡化,和平信号必须被看到。
而这,才是阅兵式的真正价值。


参考资料

  • 《新华网》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报道
  • 美国国务院公开外交行程文件
  • 俄罗斯塔斯社对沃洛金访华的解读报道
  • 日本共同社外交消息披露
  •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2025年第7期


你认为,特朗普缺席九三阅兵,是聪明的外交策略,还是错失了一个缓和中美关系的机会?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我们一起聊聊背后的国际博弈。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