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没让中方失望,赶在飞机降落美国前,李在明对特朗普泼了一盆冷水!韩国总统的亲笔信送到中方手中

排行榜 2025年08月27日 23:35 4 admin

据上观新闻报道,韩国特使团抵达北京,领头的是前国会议长朴炳锡,身边几位“老中国通”一字排开,落地就抛出一句重话——中韩关系该回到正常轨道。中方表示两国关系处在改善发展的重要时期,中方始终重视中韩关系。门敞开,路也在,但要不要往前走,还看韩国能不能拿出实打实的“工程清单”。

与此同时,李在明先飞东京见石破茂,准备把一份新共同宣言写进日程,紧接着转场华盛顿,媒体预告的议题早已摆在桌面:贸易与安保,两根硬骨头。飞机还没落地,韩国国内就传出一个“冷水消息”——特朗普要把日韩的“投资承诺”写成硬条款,逼着盟友签“准条约”。这下,李在明不得不变招:一边用“先日+特使赴华”的组合向中国释放善意,一边在抵美前给特朗普的“要价法”泼盆冷水。

没让中方失望,赶在飞机降落美国前,李在明对特朗普泼了一盆冷水!韩国总统的亲笔信送到中方手中


韩媒披露,特朗普主导的一揽子“盟友对美投资”承诺金额巨大,其中韩国被标注为3500亿美元,日本约5500亿美元。问题出在兑现机制:怎么保证这些钱不会被拉长周期、拆分项目、挪到下个任期之外?共和党内部的焦虑是公开的,他们担心盟友“口头给足、执行打折”。所以这次想换一套打法:让各国把投资承诺“文件化”,写明投什么、投到哪、什么时候到账,还要附上利润回流比例。韩国媒体形容这像“旧时代的条约”,伤害性可能不致命,侮辱性非常强。接着看礼宾细节,李在明抵美当晚的接机规格偏低,只有国务院副礼宾长和一位韩裔上校露面。

就在外界都在看华盛顿这盘棋的时候,北京与东京这两处舞台同步开演。朴炳锡带来两样东西,一是李在明的亲笔信,二是对中方10月赴韩参加APEC的正式邀请。口径直白:希望“重回正轨”。中国的回话同样简单:愿意修复,但要看行动。这一问一答,既是气氛,也是标准。东京那边,李在明与石破茂谈“新共同宣言”,把“伙伴化”写进文本。这一脚踩在了韩国国内舆论的敏感线上。要知道,李在明竞选时是“反日斗士”的人设,批核污水排海用到“第二次太平洋战争”的重话,还靠绝食拉满情绪。如今上任第一轮外访就扭转姿态,这种加速度并不好驾驭。可现实摆在面前,韩国被夹在美中之间,外有关税与军费分摊,内有产业链和就业账本。政治挤压来了,路线就要压缩空气,不转向就会窒息。

这时候,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说李在明在飞机落地前“泼了冷水”?不是喊口号,是打法改变。他没有把全部筹码丢到华盛顿那张桌子上,而是把筹码切块,先去东京对表,把同盟内的“技术参数”对齐;再让特使团直达北京,拿出“修复意愿+邀请机制”的双信号。这两步把“对美谈判”的压力分流掉一部分。特朗普要价的逻辑是“现金流+时点保证+利润回流”,李在明的还手不是说“不”,而是说“先把参照系搭好,再谈条款”,并且给中国看见“非一边倒”的姿态。这就叫冷水。

中韩之间真正的“硬坎”不在经贸,而在“萨德”遗留。对中国来说,THAAD系统的X波段雷达和反导链路会产生稳定的战略预警外溢;对韩国来说,它被包装在“国家安全”里。这件事没法靠一句“不会针对第三方”就盖章。能化解的路径只有一个方向:技术—政治两层护栏。比如可核查的探测扇区、工作模式、数据接口的约束,配合政治层面的文字保证与第三方核证安排。但中国说“改善发展的重要时期”,这句话本身就是个窗口。只要韩国愿意把“技术护栏”拿上桌,再把经贸清单写得结实,中韩关系的恢复就有台阶。反过来,如果还是停在“希望回到正轨”的表态层面,修复就会一直被“萨德阴影”悬置。

东京这一头,也不是轻松活。“共同宣言”一旦签下,意味着把“伙伴化”嵌入机制。这对日本是加分,对韩国是对内政治成本。历史叙事、核污水、劳工与出口管制的纠纷还热着,社会层面的反噪音不会小。李在明要做的是把“政治噪音”转换成“产业合唱”。怎么转?把汽车—电池—半导体的上下游对接做实,你给我市场准入,我给你投资与就业;把双边出口管制的“白名单”做细,让企业知道哪些项目可以放心做,哪些需要审批;把军事交流的敏感度降级,多做搜潜、反导通联这类降低误判的科目,少做“镜头化”的高刺激动作。石破茂强调国防体系整合与产业升级,正好给了首尔一个切口:把“同盟叙事”转化为“联合研发+本土增量”的稳链条。

没让中方失望,赶在飞机降落美国前,李在明对特朗普泼了一盆冷水!韩国总统的亲笔信送到中方手中


再回到华盛顿。特朗普的语言体系是“交易清单”,他对“可见胜利点”非常敏感。想把谈判从“压价局”扳成“工程局”,就要在三类筹码上拿出东西:新增投资、就业岗位、时间表。比如把某个州的新工厂写进路线图,把本地采购比例配套上,把几年内的新增岗位按季度拆分,配一个“关税稳定窗口期”。这类直给式的条款,才是能在特朗普面前落地的“胜利点”,也才是韩国企业能算得清的账。反过来,若把承诺写成“愿与美国扩大投资合作”“推动供应链深度融合”这种模板句,那叫添油漆,不叫谈判。

再谈半岛安全。韩国要安全,但别忘了安全的质量。演训频率上去,误判概率也会上去。这就得把“危机沟通、空域海域行为规范、识别区通报机制”写进和美日的文本,也要在与中方的渠道里增设“非军事化的技术通告窗口”。越是高频演训,越要把“秒级通联”和“预案分级”做细。这不是谁给谁面子,这叫对操作者负责。把军演镜头的热度降一点,把通联协议的密度加一点,稳的不是对手,是自己。我看过很多年东亚海空的擦边轨迹,每一次风浪后能留住的,都是机制,而不是态度。

没让中方失望,赶在飞机降落美国前,李在明对特朗普泼了一盆冷水!韩国总统的亲笔信送到中方手中


李在明没让中方失望。没失望,不是因为外交辞令好听,而是因为两个动作:承认偏航,递出邀请。“重回正轨”这四个字,就是承认;APEC请柬,就是邀请。对北京来说,这两点至少说明,首尔的路线不是走尹式的“极限亲美”,而是回到可沟通的带状区。泼冷水,也不在嘴上,而在账本上。把对美谈判从“政治宣示”拉回“合同工程”,把对日关系从“氛围营造”拉回“机制搭建”,把对华修复从“言语善意”拉回“项目清单”。这三壶水浇下去,火不会灭,但火势会匀,厨房也就能继续做饭。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