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如果把他的官职放到现代,可能你比他还疯

排行榜 2025年10月05日 18:38 1 cc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一个五十多岁的穷书生,熬了一辈子,突然金榜题名,被皇帝赏识,一路升官……

你以为是励志片?范进的下场却是当场疯癫。

查完史料我只想说:别笑他疯,换成你,搞不好疯得更早。

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如果把他的官职放到现代,可能你比他还疯

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如果把他的官职放到现代,可能你比他还疯

五十四岁中举,疯得一点不冤

范进疯了,这是《儒林外史》写得最狠的一段。读起来荒唐,其实一字一句都是真实社会的映射。

他考中举人的那年,五十四岁。

那之前他干嘛?苦读三十年,穷得揭不开锅。家里吃的是稀饭,母亲眼睛都快饿瞎了,老婆没说话的资格,连岳父胡屠户都当着外人面骂他“饭桶”

范进不敢还嘴,只能赔笑、躲避、忍着。

考不中就等于废人,寒门出身,没有退路。

他不是没才华,是没背景。他不是不努力,是没人给他第二次机会。整个清代读书人都懂,一道榜单,决定你是不是人。

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如果把他的官职放到现代,可能你比他还疯

他连考二十年,吃尽苦头。四乡八邻早把他当笑话。他没朋友,没收入,没地位。靠母亲接济、靠妻子捡布、靠邻居送饭。连自己都觉得“此生无望”。

可谁都没想到,这年他考上了。榜单贴出来那天,他看到自己名字,第一反应是发傻,第二反应是发笑,第三反应直接疯了。

“我中了……我中了……”他嘴里反复喊,眼神失控,衣服扯乱,直奔街口,像疯子一样跑了出去。

有人说这夸张,我不认同,你想想一个人,三十年人生被一句话改变,所有压抑、苦楚、羞辱,一秒炸开。爆炸不是冲别人,是炸自己。

疯不是笑话,是精神撑不住了。

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如果把他的官职放到现代,可能你比他还疯

更讽刺的是,他的疯,还得靠那个常年羞辱他的岳父“扇耳光”才打醒。

胡屠户一个大嘴巴扇过去,他才回神。

这一巴掌扇得疼,也扇出整个清代读书人的荒谬命运:拼了命,只为当人看。

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如果把他的官职放到现代,可能你比他还疯

你以为他疯,是疯得太快,其实是升得太猛

范进疯完以后,命就开始往上飙。

中举是起点,不是终点。中举后,他当上“钦点教谕”,接着当“山东学道”,最后升任“通政使司通政使”。

这几个官职你可能没概念,我替你查了。

“教谕”是地方县学的教官,相当于今天的县级公立中学高级教师,属于基层公务员编制,文职八品。

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如果把他的官职放到现代,可能你比他还疯

“山东学道”可不得了,明清时期的“学道”是掌管全省教育、考试、人事、乡试、监察的省级大员,品级是正四品,对应的是今天省教育厅厅长

再往上,“通政使司通政使”,属于中枢机构,品阶三品,地位等同于现在的国务院下属正司局级领导,甚至接近副部级

在清代,这个官不直接执法,但掌握政令传达、诏书奏折出入、全国表彰公告等,是皇帝面前的传声筒。

也就是说,范进从“没人理”的寒门读书人,一下跃升为正厅级,再跃升副部级。

你能接受这落差?

他用二十多年攒的积怨,一夜间就被捧到台前,从“吃鸡都买不起”变成“通政使”大人,从“村口笑柄”变成“亲朋巴结的香饽饽”。

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如果把他的官职放到现代,可能你比他还疯

别说他疯,你看现在社会,谁能忍住这种掉头式逆转?

一个普通农村考生突然进北大,又被选调进部委,再挂职地方要害,三年评优,两年升职,没背景的逆袭,压力全靠脑壳扛。

你没疯,那是你还没到那个点。

范进疯,不是神经有问题,是现实终于裂口。他以前的卑微、屈辱、压抑,不允许他快乐。他突然高高在上,反而不知道怎么笑,怎么说话,怎么做人。

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如果把他的官职放到现代,可能你比他还疯

他的心理早就崩了,只是没人看见。

现在外人看到的,是高官、锦衣、马车、牌匾,可范进心里住的,还是那个“鸡都买不起”的老寒腿。你给他十套官服,他还是不会抬头。

你说他疯?其实他没疯清楚,才疯了。

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如果把他的官职放到现代,可能你比他还疯

从鸡都买不起,到管整个山东教育系统

范进当上“山东学道”的那天,他还没从“教谕”身份里走出来。

清代制度规定,中了举人,可授七品或八品教谕、训导、典史等低级文职官。

范进刚开始被授“教谕”,也就是县学主管老师,负责教地方生员背书识字、讲四书五经。

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如果把他的官职放到现代,可能你比他还疯

工作体面吗?还行。地位高吗?不高。月俸不多,权力有限,甚至要看知县脸色。

可他一升山东学道,一切全变。

这个“学道”,不仅仅是教书的,是掌管整个山东省教育系统的钦差,是全省文教科举、士人提拔的总负责人。

你以为只是教个书?也不是。

他有权提拔县学教谕,有权主持乡试考试,有权参奏地方读书人,有权劝谕士子忠孝仁义。

在清代,学道手里握着最有话语权的一群人——举子。

谁进贡院,谁背准话,谁能做出“八股文”,全看学道教得怎样、管得怎样。

再说白一点,学道是地方儒教政权下的教育总管加文官裁判员。

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如果把他的官职放到现代,可能你比他还疯

他每年巡各州县学,检查师资、察访学风、主持训导,还能参奏那些“不忠不孝”的士子,甚至能定性思想倾向。

换到现代,像是你从一个中学老师,突然被调去当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兼主抓全省公务员考试、高校招生、教育政策。

手底下人从几十变成几万人,权责从一个课堂变成一个体系。

范进原本窝在家门口躲债、挨骂,如今走在大街上,要有仪仗开道,有地方知县亲自迎接。

过去在茶馆喝水被人赶,如今是地方争着陪吃,学生听训。

变化太快,身份变了,内心跟不上。他走到哪都像在梦里,别人喊“学道大人”,他第一反应是“喊谁呢?”

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如果把他的官职放到现代,可能你比他还疯

现实不等你适应。朝廷给你实缺,地方给你实权,弟子给你实捧,舆论给你实话题。

你要是说错一句话,就会被人传“学道大人没肚量”;你要是多看哪个生员一眼,就有人说“他可能要提拔谁”。

范进疯,不只是因为中举,也不是因为得官,而是因为社会逼他快速从“废人”变“神人”。

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如果把他的官职放到现代,可能你比他还疯

外界只看到他“得了官”,没人看到他得的是“脱胎换骨”的新命。心理没变,命运变了,情绪裂了。

在一个被礼制、名分、出身压了半辈子的人面前,突然说:“你可以主宰他人命运了。”这不是奖赏,是考验。

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如果把他的官职放到现代,可能你比他还疯

你笑他疯,可真到你头上,你撑得住吗?

再往后,范进当上了“通政使司通政使”。

这个职位,属三品,朝廷中枢,归内阁领导。掌诏令转达、百官上奏、地方咨文传达,相当于中央政务协调系统里的“门面官”。

朝廷奏章,从京外到宫内,全经通政使之手。他看得多,说得少,却不能错。

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如果把他的官职放到现代,可能你比他还疯

他要审格式、核内容、排次序、辨轻重。

这官不多言,可说话就必须精准。一旦奏错、转迟、遗漏,是要掉脑袋的。

范进本身出身寒门,又无实战经验,如今被放在如此核心岗位,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你在底层混久了,突然进了部委核心,那种不安,比鞭打更难熬。

他住进大宅,吃起锦食,用上紫袍,接触的是皇帝身边的第一线奏折。

可他面对的是——新的冷眼、新的忌惮、新的盯防。

原来是乡里笑你不中,现在是朝里盯你会不会乱搞。以前是岳父巴掌打你,现在是朝臣借你一句错话往死里参你。

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如果把他的官职放到现代,可能你比他还疯

你以为范进的疯是短暂?其实那是一种持续的惊惶。

他不敢睡懒觉,不敢开口多说,不敢自作主张。每天早朝、晚批、晚坐、礼仪、手札、回文……一样落下,背后就是八百言的弹章。

现在很多人把“范进”当笑柄,说他疯得太快、太软、小家子气。

我问一句:

果你今天还在送外卖,明天突然被点名做“省政府副秘书长”,你能镇得住?

如果你昨天还在和人抢盒饭,今天坐进全国两会代表席,你能不发抖?

范进疯得早,不如疯得稳。至少他醒过来了,还能走到官场中枢。今天有多少人,外表正常,心里早乱成一锅粥?

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如果把他的官职放到现代,可能你比他还疯

清代制度让读书人一生赌一个榜,一次不成就落魄到底,一次考中就跃入天阶。荣光背后,是结构性撕裂。

范进不是个例,是一面镜子。

读书人都在等机会,可机会来时,没人教你怎么接住。名与实、尊与辱、贫与贵,切换太快,精神太迟钝,就爆了。

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如果把他的官职放到现代,可能你比他还疯

所以你再回头看范进中举时那声惨笑,那句“我中了”,是不是像极了现实生活里的某种情绪释放?

疯,不是病,是痛得太久。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