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特朗普宣称战争结束,双方协议生效,人质遗体为何迟迟未归?

排行榜 2025年10月17日 11:39 3 cc

特朗普曾公开宣称以色列与哈马斯的战争已然落幕,双方谈判代表也在相关文件上签了字。

但对以色列而言,这场冲突远没到收尾的时候,他们设定的两个核心目标一个都没完全落地,大部分遇难人质的遗体还没追回来,哈马斯在加沙重新崛起的隐患也没彻底清除。

特朗普宣称战争结束,双方协议生效,人质遗体为何迟迟未归?

在美国的推动下,20名以色列人质被护送回亲人身边,这本该是冲突降温的重要信号,这份停火协议却藏着关键漏洞。

最初的和平计划里写得很清楚,以色列只要公开接受协议,72小时内所有幸存人质和遇难者遗体都得归还。

可10月9日敲定的最终条款里,哈马斯被留了余地,只需在时限内提交剩余遇难者的相关信息,不用真把遗体交回来,这种条款上的松动,基本给后续的扯皮埋下了伏笔。

以色列分析人士早有预判,28名遇难者的遗体里,至少有七八具没法按时归还。

特朗普宣称战争结束,双方协议生效,人质遗体为何迟迟未归?

特朗普后来也急了,直言“任务没完成”,还和内塔尼亚胡一起放话,要哈马斯尽快纠正,否则就用武力解除其武装。

哈马斯显然清楚手里有哪些遗体,却迟迟不行动,这种拖延在外界看来,更像是一种刻意的挑衅,人质问题还没理顺,另一场外交机会又被以色列错过了。

埃及总统塞西临时向内塔尼亚胡发出邀请,让他去沙姆沙伊赫参加加沙和平峰会,可内塔尼亚胡直接拒绝了。

以色列官方给的说法是,峰会时间离犹太教“西赫托拉节”太近,而这个节日又恰逢“哈马斯大屠杀”两周年纪念日,本来想把节日当作理由说得过去,但后来发现这个解释站不住脚。

特朗普宣称战争结束,双方协议生效,人质遗体为何迟迟未归?

毕竟去参会是为了推动和平、可能挽救更多生命,这种正当性按理说能盖过节日禁忌,真正的原因或许更复杂。

当时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专机就在埃及上空盘旋,放话只要内塔尼亚胡出席他就不降落,而埃尔多安一直是公开支持哈马斯的。

更关键的是国内政治考量,内塔尼亚胡的联合政府里有不少极右翼势力,这些人早就放话,要是内塔尼亚胡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同框,他们就退出政府。

特朗普宣称战争结束,双方协议生效,人质遗体为何迟迟未归?

内塔尼亚胡的顾虑不是没道理,但这种妥协付出的代价不小,那次峰会聚集了数十位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的领导人,这些正是以色列想搞好关系、推动地区关系正常化的关键对象,他这一缺席,等于主动把大门关上了。

峰会上的另一个细节很值得琢磨,之前特朗普还禁止阿巴斯进入美国参加联合国大会,逼得对方只能视频发言。

可在这次峰会上,他不仅和阿巴斯合影,还聊了几句,等于公开承认了阿巴斯在加沙未来规划中的地位。

一边是特朗普在为以色列搭建地区合作的桥梁,另一边内塔尼亚胡却选择闭门不出,这种反差让以色列的地区外交陷入被动。

特朗普宣称战争结束,双方协议生效,人质遗体为何迟迟未归?

更连锁的反应是,印度尼西亚总统本来计划峰会后访问以色列,看到这情形也改了主意,直接取消了行程。

特朗普在这场冲突里的角色确实特殊,他一直把“解救人质、结束战争”挂在嘴边,也确实促成了一些进展,他甚至在以色列议会演讲时说“世界再次热爱以色列”,但现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全球的反犹活动明显增多,法国巴黎、德国柏林都出现过针对犹太社区的抗议,不少西方盟友也开始承认巴勒斯坦国,很显然,他的表态和实际局势严重脱节。

特朗普宣称战争结束,双方协议生效,人质遗体为何迟迟未归?

特朗普曾说峰会上的阿拉伯领导人会成为以色列的伙伴,但这个愿景的前提,是以色列愿意主动走出第一步,他亲自说服塞西发邀请,已经把台阶递到了内塔尼亚胡面前,可对方没接住。

特朗普的介入虽然有阶段性成果,但政策反复性太大,比如对阿巴斯的态度忽冷忽热,很难让地区各方建立真正的信任,而哈马斯的拖延态度,也让以色列“彻底遏制其崛起”的目标变得更遥远。

这场冲突的走向,说到底还是绕不开三个核心问题:人质遗体的归还、哈马斯的管控以及以色列的地区外交。

内塔尼亚胡为了稳固国内执政联盟放弃峰会,看似是稳妥的政治选择,实则错失了关系正常化的关键机会,特朗普的介入有力度却缺持续性,没能从根本上化解各方矛盾。

特朗普宣称战争结束,双方协议生效,人质遗体为何迟迟未归?

要真正结束这场纷争,以色列得在国内政治和地区外交间找到平衡,不能总被极端势力绑住手脚,哈马斯也该清楚,靠拖延遗体归还换筹码绝非长久之计。

而美国这类外部力量,更需要拿出稳定连贯的政策,而非单纯追求表面的停火,否则,所谓的和平,只会在反复的拉扯中不断搁浅。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