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李政道曾公开表示,与杨振宁的决裂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

排行榜 2025年10月21日 23:36 3 admin

相遇相知,携手共进

上世纪40年代,那时候中国正乱着,李政道和杨振宁都在西南联大念书,杨振宁比李政道大四岁,早几年毕业。1946年,李政道拿到中国政府资助,跑到美国芝加哥大学跟费米学物理,杨振宁已经在那里当助教了。

李政道曾公开表示,与杨振宁的决裂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

杨的老师吴大猷让杨帮着照应新来的留学生,两人就这样碰上了。刚开始,杨振宁帮李政道找房子、办手续啥的,关系像师兄带师弟。1947年夏天,李政道弄了辆二手车,拉着杨振宁和朋友凌宁去西部转悠,那趟玩得挺开心,拉近了不少距离。

李政道曾公开表示,与杨振宁的决裂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

1949年,杨振宁去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1950年,李政道博士毕业,先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当助教,可朝鲜战争一打,美国反华情绪上来,李政道在那过得憋屈。杨振宁知道后,找普林斯顿院长奥本海默推荐李政道。

李政道曾公开表示,与杨振宁的决裂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

1951年9月,李政道带着老婆秦惠君搬过去,两家住得近,经常走动。到了那儿,两人正式搭档,从统计力学入手,研究状态方程和相变。

1951年秋天,连发两篇论文,一篇讲凝聚理论,定义热力学函数;另一篇涉及格气和伊辛模型,指出相变时函数的不可解析延拓。这俩成果把统计力学往前推了一大步,爱因斯坦都留意了。1952年,爱因斯坦请他们聊了好几个小时,对工作赞赏有加。

李政道曾公开表示,与杨振宁的决裂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

他们俩最牛的是1956年的宇称不守恒理论。那时候物理界有个θ-τ谜题,两种介子质量寿命一样,衰变方式却不同,一个变两个π介子宇称为正,一个变三个宇称为负,这跟宇称守恒定律顶牛。

李政道曾公开表示,与杨振宁的决裂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

宇称守恒是说物理规律在镜像里也成立,在强和电磁相互作用里没问题,但弱相互作用没人仔细查过。1956年4月,罗彻斯特高能物理会议上,大家吵翻天,没人解开谜。

杨振宁和李政道觉得这有文章,翻了堆实验数据,发现弱相互作用没证据撑宇称守恒。于是大胆猜,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5月,杨振宁开车去找李政道,两人关门讨论,杨起初不信,李用数据说服他。

李政道曾公开表示,与杨振宁的决裂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

俩人接着干了两周,分析β衰变、介子衰变、超子衰变,写出论文《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问题》。李政道主笔,署名李政道与杨振宁,提假说,还设计钴-60β衰变实验验证。1956年6月论文一出,物理界炸锅。

1957年1月,吴健雄团队在国家标准局低温实验室做实验,结果跟预测对上,证实宇称不守恒。这事像地震一样震动物理学。

李政道曾公开表示,与杨振宁的决裂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

1957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给李政道和杨振宁发诺贝尔物理学奖,李31岁,杨35岁,最年轻的获奖组合,也让华人头一回拿这奖。中国科学界当时沸腾了,这俩人成了民族骄傲,推动中国物理研究往前走。

李政道曾公开表示,与杨振宁的决裂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

分歧渐现,决裂成仇

合作风光,可问题早埋下了。1951年那两篇统计力学论文,第一篇署名杨振宁与李政道,杨以年纪大为由要排前,李虽不乐意但没争。第二篇按字母序李政道与杨振宁,这事没闹大,但李心里有疙瘩。

李政道曾公开表示,与杨振宁的决裂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

1956年宇称不守恒论文署名李政道与杨振宁,按字母和李主笔的惯例。1957年诺奖前,杨提按年龄领奖,他先上台,他老婆杜致礼在晚宴国王陪同先入,排在秦惠君前。李觉得没必要,但老婆劝他忍了。这次让步给后来大矛盾开了路。

李政道曾公开表示,与杨振宁的决裂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

真正推向深渊的是对宇称不守恒贡献的分歧。1962年5月,《纽约客》杂志出《宇称问题侧记》,回顾过程。杨看后觉得没突出他作用,要改署名杨与李,或加脚注说顺序只字母。

李觉得无聊,没理。杨不干,打电话吵架,说一通激动话,李回句合作到此为止。从那起,两人散伙。争的核心是谁先想出思路,杨1982年文章说突破性灵感是他先提,李坚称自己先有想法。俩人各执一词,外人看不清。

李政道曾公开表示,与杨振宁的决裂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

性格差别也添油加醋。李直来直去,重原则公平;杨圆滑,算计个人名利。这种差异小事上凑合,荣誉分配上就炸了。文化背景有影响,李生上海,家境好,西化教育;杨安徽合肥,传统书香,中式教育,看问题角度常不对盘。

李政道曾公开表示,与杨振宁的决裂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

1962年电话后,关系彻底崩。李递辞职信,离开普林斯顿。院长奥本海默惋惜,说李该丢高能物理,杨该看心理医生。这话尖刻,但显出分裂多遗憾。

2003年7月,李政道发公开信,说他与杨的分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很大悲剧,但事实无法回避。他在信中点明争论焦点是宇称不守恒思想谁先提,杨的说法不实,两人观点对立。

李政道曾公开表示,与杨振宁的决裂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

杨没公开回击,但争执成事实。这事对中国科学界打击大,本来俩人搭档能出更多成果,分开后各自干,效率打折。中国高能物理发展本能借他们势头更快,结果因这恩怨耽搁不少机会。

余恨绵延,启示后世

1962年后,两人没再合作,但争论没停。1970年,李在意大利物理会议演讲,说思路他先提。杨1979年见稿没吭声,1982年发文反击,说突破他想出。1986年,李发文驳斥杨说法不靠谱。

李政道曾公开表示,与杨振宁的决裂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

2006年,美国物理学会办宇称不守恒50周年会,两人演讲分开,李想插话,杨拿出资料对质,场面尴尬。这争执持续到晚年,杨引用苏东坡诗,羡慕苏轼兄弟情,暗指自己和李没这缘。李在自传用沙滩寻宝比喻,说时间模糊记忆,听着挺唏嘘。

李政道曾公开表示,与杨振宁的决裂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

分开后,李回哥伦比亚大学,继续高能物理和统计力学,还搞CUSPEA计划,从1979到1989帮中国选派物理人才赴美深造,好多成了中国科学骨干。杨1966年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建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规范场理论,后来回清华定居,推动科学教育。

李政道曾公开表示,与杨振宁的决裂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

俩人都对中国科学贡献大,李建议建博士后流动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北京近代物理中心,都被采纳,推动中国基础研究上台阶。杨回国后,讲学建所,帮中国物理界接轨国际。

李政道曾公开表示,与杨振宁的决裂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

李政道2024年8月4日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7岁。杨振宁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去世,享年103岁。俩人恩怨到死没解,但成就写进历史。这事儿对中国科学界是教训,合作竞争咋平衡得想清楚。华人科学家本该团结出成果,这分裂提醒大家,个人名利别盖过集体进步。

李政道曾公开表示,与杨振宁的决裂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

中国科学发展靠大家齐心,俩人故事虽遗憾,但他们的追求给后人指路,推动中国物理从跟跑到并跑。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他们的贡献让中国在国际上扬眉吐气,这点谁都抹不去。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