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4 万电车保费涨 500!27 万油车反降,车主懵了:就这险企还喊亏?

排行榜 2025年11月02日 15:38 5 cc

前言

郑州车主赵女士最近很纳闷。

自家4万多的五菱宏光MINI EV没出险,保费反而从2222元涨到2739元。

而27万的燃油车凯迪拉克,保费却从3673元降到3237元。

4 万电车保费涨 500!27 万油车反降,车主懵了:就这险企还喊亏?

这并非个例,不少人提新能源SUV时都遭遇过“保费暴击”!

可奇怪的是,车主喊贵的同时,保险公司也在喊亏。

一边是车主的钱包压力,一边是险企的亏损难题,这中间的矛盾到底出在哪?

风险真的“虚高”?

很多人觉得新能源车险是“漫天要价”,但扒开数据会发现,保费背后确实藏着更高的风险成本。

中国精算师协会的测算显示,2024年新能源车的车均风险成本是燃油车的2.2倍!

4 万电车保费涨 500!27 万油车反降,车主懵了:就这险企还喊亏?

可保费仅为燃油车的1.7倍,相当于险企每接一单都在贴钱做生意。

风险高并非车主“爱出事”,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从车主群体看,35岁以下的新能源车主占比比燃油车高14个百分点。

年轻车主驾龄短、驾驶风格更激进,再加上电车加速快、单踏板模式的操作差异,事故概率自然更高。

4 万电车保费涨 500!27 万油车反降,车主懵了:就这险企还喊亏?

更隐蔽的是“私车营运”乱象,新能源车中营运车占比比燃油车高10%,不少人按家用车投保却跑网约车,高频使用让事故率飙升。

维修成本更是“吞金兽”。

新能源车电池成本占整车的40%到50%,动力电池包的平均零整比超过50%,也就是说单换个电池包就可能花掉半辆车的钱。

更坑的是智能化设计带来的“小伤大修”——单侧尾灯坏了要整灯更换,费用几千元,而燃油车几百元就能搞定。

4 万电车保费涨 500!27 万油车反降,车主懵了:就这险企还喊亏?

加上配件大多是原厂专供,维修渠道被垄断,费用自然降不下来。

拒保是“甩锅”?

“承保越多,亏损越多”成了险企的噩梦,2023年全行业新能源车险亏损更是高达67亿元。

被逼无奈下,险企从抢单变成了挑单: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汉这类热门车,只接3年以上驾龄的车主,保费还要上浮20%。

续航超600公里、车价超30万的车型,核保通过率不足50%。

4 万电车保费涨 500!27 万油车反降,车主懵了:就这险企还喊亏?

险企的委屈在于“定价权受限”。

目前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是0.65-1.35,而燃油车是0.5-1.5,调价空间更窄,没法根据真实风险灵活调整。

更关键的是数据“摸黑”。

车企、充电运营商和险企之间有数据壁垒,险企拿不到电池健康度、充电习惯这些核心数据,精算模型根本算不准风险。

4 万电车保费涨 500!27 万油车反降,车主懵了:就这险企还喊亏?

停产车企的车主更惨。

哪吒汽车破产后,40多万车主面临拒保,保险公司要么要第三方鉴定,要么干脆以“配件停产”为由拒保,有人只能找小公司续保,保费多花1000多元。

这种“一刀切”拒保确实伤了车主,但背后也是险企对未知风险的无奈。

保费能“降温”吗?

新能源车险的“贵”与“亏”,本质是产业快发展和保险定价能力跟不上的矛盾。

4 万电车保费涨 500!27 万油车反降,车主懵了:就这险企还喊亏?

破局需要车企、险企、车主和监管一起发力。

险企首先要解决“精准定价”问题。

2025年四部门出台的政策明确要建跨行业数据共享平台,打通车企、充电企业和险企的数据墙。

现在已有试点:比亚迪通过车联网数据监测驾驶行为,急加速少的车主保费系数能降到0.8。

4 万电车保费涨 500!27 万油车反降,车主懵了:就这险企还喊亏?

小鹏和平安合作推出“里程险”,按实际开的公里数计费,开得少省得多。

监管也在考虑扩大自主定价系数范围,让险企能根据风险灵活调价。 车企得少点“套路”,多做“减法”。

比如采用模块化零件,别再让小剐蹭就得换整套配件,像蔚来推出的“电池租用”模式,车主不用给电池买全险,一年能省3200元。

4 万电车保费涨 500!27 万油车反降,车主懵了:就这险企还喊亏?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搞健康度认证,状态好的车主还能送免费保养,既降低了维修风险,也让车主得实惠。

车主自己也能“省保费”。

中国银保信的数据显示,连续3年没出险的新能源车主,保费能降到燃油车水平。

现在不少险企都有驾驶行为优惠,特斯拉车主共享FSD数据能省18%保费,理想车主开哨兵模式有12%返现。

4 万电车保费涨 500!27 万油车反降,车主懵了:就这险企还喊亏?

更重要的是别搞“私车营运”,既违规又会推高整体保费。

结语

新能源车险的“贵”不是单纯的“保险刺客”,“亏”也不是险企的借口,而是产业转型期的必经阵痛。

随着数据共享平台建成、车企优化设计、车主规范驾驶,风险成本和保费的倒挂终将改善。

就像燃油车险从混乱到规范用了十几年,新能源车险也需要时间磨合。

对于车主来说,现在可以多关注驾驶行为优惠,对于行业来说,只要守住“风险与保费匹配”的核心,这千亿赛道终将实现车主、车企、险企的三方共赢。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