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美国的美梦破灭了?中美元首会晤后,中国仍继续加强稀土出口管控!贝森特放狠话,欧洲成了最大输家?

排行榜 2025年11月05日 22:40 1 admin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期,随着中美两国领导人在釜山的元首会晤,美国及其盟友都期待着一场全面的“稀土解禁”行动。在会晤后,双方在经贸领域取得初步共识,美国对中国释放暂停部分关税的信号,外界一度看到了缓解经贸摩擦的希望。然而,紧随其后的稀土问题却重新成为了焦点。美国财长贝森特信心满满地宣称,美国将在两年内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试图掩盖美国在稀土问题上的深层困境。而中国却坚定地表态:稀土出口管控不松动,资源战略底线不可触碰。

中国作为全球稀土的“掌舵人”,长期以来在稀土资源的开采、精炼、加工等环节占据主导地位。从全球60%的稀土开采到90%以上的精炼加工,中国对全球高科技产业,尤其是军事装备的依赖早已深入人心。稀土不仅是芯片、电池等高端制造的原材料,还是现代军事技术,尤其是高精尖武器和卫星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国的美梦破灭了?中美元首会晤后,中国仍继续加强稀土出口管控!贝森特放狠话,欧洲成了最大输家?

在今年10月的商务部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明确表态,稀土问题不在中美经贸会谈的范畴内。中方始终坚持的是,稀土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必须确保其使用符合中国自身发展需求和安全利益。“中国的稀土政策是长远考虑的结果,关乎国家产业链的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不容外部施压改变。”这番话无疑为美国的期待泼了一盆冷水。

然而,美国财长贝森特并未因为中国的强硬表态而收敛言辞,反而放话称,预计在12到24个月内,美国将彻底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这种过于乐观的预测,显然忽视了稀土产业的复杂性及其全球产业链的深度依赖。

美方的这种“自信”发言,无疑是在“自嗨”。现实是,美国尽管有资源储备,并且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替代材料逐步实现某些稀土的替代,但要完全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恐怕短期内难以实现。

尽管美国近年来在寻找替代供应链方面有所努力,但全球稀土资源的分布不均,储量有限,加工技术也依赖中国的先进经验。即便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拥有稀土矿藏,精炼和加工环节依然要依赖中国的技术,无法短期内打破这一垄断格局。因此,贝森特的言论充其量只是政治上的一厢情愿,显然低估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

美国的美梦破灭了?中美元首会晤后,中国仍继续加强稀土出口管控!贝森特放狠话,欧洲成了最大输家?

与此同时,欧洲成为这场稀土博弈中的最大输家。虽然欧盟在布鲁塞尔与中国进行了一轮闭门会谈,意图通过外交途径缓解稀土供应紧张的局面,然而这场会谈的实际效果却微乎其微。欧盟虽然对中美元首会晤后的共识表示欢迎,认为这对全球稀土供应链的稳定有帮助,但面对现实的供应链危机,欧洲的窘境愈发明显。

尤其是在全球汽车制造业,稀土的短缺直接威胁到生产线的正常运行。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负责人透露,由于稀土材料的不足,部分欧洲汽车厂商已经开始停产,进一步加剧了对稀土依赖的焦虑。尽管欧盟积极寻求外交突破,但其与美国、中国之间的贸易博弈,使得其在全球供应链的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

荷兰更是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荷兰政府此前因“国家安全”理由,强行接管了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造成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不稳定。此举无疑是对中国的挑衅,但事实证明,这种粗暴的“干预”不仅没有让欧洲企业获得长期的安全感,反而加剧了稀土材料的供应问题。

面对美欧的压力,中国的态度始终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中国并不是不愿意与世界合作,而是坚持在公平、平等的基础上推动稀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共享。李成钢在回应中明确表示:“中国愿意与国际社会展开合作,但稀土资源的合理管理是我们的优先考量。”

中国的稀土政策并非是简单的封锁,而是出于对全球资源安全和自身经济发展的长远考虑。中国对稀土的出口实行精细化管理,确保其供应链稳定、合理,避免过度开采和无序竞争。对于依赖稀土的企业,尤其是欧洲和美国的企业,中国依然保持着合作的意愿,但前提是要遵循透明、公平和可持续的合作原则。

美国的美梦破灭了?中美元首会晤后,中国仍继续加强稀土出口管控!贝森特放狠话,欧洲成了最大输家?

中国的稀土战略,并非是为了与外界对抗,而是为了确保国家的发展不被外部压力所干扰,保持产业链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对于那些通过外交施压、企图打破中国稀土垄断的国家,最终只能发现自己在全球资源竞争中的处境愈加困难。

中国的稀土管控政策,不仅是对外部压力的理性应对,更是确保全球资源博弈中,国家战略安全不受威胁的核心举措。美国和欧洲在稀土问题上的种种幻想,无疑是对中国在这一领域深厚积累的轻视与低估。而中国在这场资源博弈中早已占据主动,无论是通过精细化管理、政策创新,还是加强与合作伙伴的资源共建,都为未来的稀土市场定下了新的规则。

或许,未来的全球资源博弈,早已不再是单纯的“供应链竞争”,而是关于战略主动权的深刻较量。而这场较量,显然是中国牢牢把控的。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