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供销社时期绝版老香烟,见过3种以上的,差不多是“爷爷”辈人了

十大品牌 2025年08月14日 14:34 1 admin

香烟的历史悠久,在最初卷烟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大多都是以叶子烟、旱烟来代替,在清末时期香烟就有了基本的雏形,直至民国,各种类型的香烟品牌开始层出不穷。

供销社时期绝版老香烟,见过3种以上的,差不多是“爷爷”辈人了

香烟的发展过程也经历了多次演变,最初需要用专门的烟杆来抽食,后来卷烟形成后就有了过滤嘴和无过滤嘴两种不同类型的烟。

供销社时期绝版老香烟,见过3种以上的,差不多是“爷爷”辈人了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过滤嘴的香烟已经停产,几十年前盛行的香烟也早已不见踪影,那些绝版的老香烟记录了一个特殊的年代和难忘的记忆,现如今你还能想起多少早已绝版的老香烟呢?

供销社时期绝版老香烟,见过3种以上的,差不多是“爷爷”辈人了

一张烟票,撬动半个江湖

在那物资奇缺、供销社说了算的年月里,一张小小的烟票,却能撬动半个地下的江湖。

这些烟票以家庭为单位发放,却常常透着一股子离谱的“不对劲”:家里没人抽烟,票据反而堆成了小山。

供销社时期绝版老香烟,见过3种以上的,差不多是“爷爷”辈人了

而烟民呢,哪怕瘾大到挠墙,也常常面临一票难求的窘境。于是,那个充满市井气的交换市场便悄然浮现。

人们攥着鸡蛋,或是捂着粮票、油票,小心翼翼地,像做贼一样,去换那几片写着“禁止买卖”的薄纸。

供销社时期绝版老香烟,见过3种以上的,差不多是“爷爷”辈人了

烟票上那四个字,非但没能禁住交易,反而像是给它的身价打了高光,仿佛在无声宣示:看,这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供销社时期绝版老香烟,见过3种以上的,差不多是“爷爷”辈人了

特供香烟,身份的无形天梯

即便手里攥着宝贵的烟票,也并不意味着你能买到所有的香烟。有些品牌从出生起,就注定了与普通柜台无缘。

它们像是无形的身份天梯,将人群悄然分隔。辽叶牌香烟就是其中的典型。这烟一露面,就是民航系统的专属特供,普通老百姓哪怕踮脚也够不着。

供销社时期绝版老香烟,见过3种以上的,差不多是“爷爷”辈人了

抽一口辽叶,不只是抽烟,更像是在呼吸一种与众不同的高贵,一种让人难以企及的特权光环。可惜,再金贵的特权,也终会随着时代变迁而褪色。

当航空出行不再是稀罕事,辽叶的“特供”意义也随之瓦解,最终黯然停产,成了收藏家烟标簿里那抹渐远的旧梦。

供销社时期绝版老香烟,见过3种以上的,差不多是“爷爷”辈人了

凤凰烟,风光无限却命运多舛

如果说辽叶牌的价值在于其制度性的稀缺,那凤凰牌香烟的辉煌,则完全展现在了寻常人家的喜庆场景中。

1956年,凤凰带着它华丽的“凤凰于飞”图案,顶着一嘴亮眼的金色过滤嘴,横空出世,迅速成了婚宴酒席上的“排面担当”。


供销社时期绝版老香烟,见过3种以上的,差不多是“爷爷”辈人了

试想,一个新郎官口袋里不经意露出半截凤凰烟盒,那股子风光劲儿,在当时,可一点都不输给如今豪车钥匙的炫耀。

然而,它的命运却如同它的名字般富有传奇色彩,戛然而止得令人唏嘘。并非市场所弃,而是1966年,一封轻飘飘的举报信,说它商标“带有封建色彩”。

顷刻间,这款曾经风光无限的香烟便销声匿迹,它无奈的结局,折射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敏感与荒诞。

供销社时期绝版老香烟,见过3种以上的,差不多是“爷爷”辈人了

方寸天地,文化艺术尽揽其中

当一些香烟忙着彰显社交地位,另一些,却在方寸烟盒上描绘起山水人文,把自己变成了微型的艺术展。

这些烟标设计,远不止是简单的品牌logo,更是一本本浓缩的文化地理小百科,里面藏着设计师大胆又奇妙的创意。

比如成都的五牛牌香烟,直接把唐代名画《五牛图》“搬”到了烟盒上。你拿到的每一包,烟盒上的牛都可能姿态各异,有的低头吃草,有的回头张望。

供销社时期绝版老香烟,见过3种以上的,差不多是“爷爷”辈人了

抽烟之余,就像把玩着一件微型艺术品,品咂着一种触手可及的文化逸趣。同是诉诸文化情怀的,还有长沙烟厂的岳麓山牌,它的烟标以爱晚亭为主题,亭旁枫叶红得灼目,无需言语,那句“停车坐爱枫枫林晚”的诗意便油然而生,将地方地标与人文精神结合得浑然天成。

供销社时期绝版老香烟,见过3种以上的,差不多是“爷爷”辈人了

地域特色,无疑是烟标设计的另一大富矿。

云南的石林牌,包装素雅,一片白底之上,仅仅印着石林的奇峰异石,就像一张无需多言的云南名片。

供销社时期绝版老香烟,见过3种以上的,差不多是“爷爷”辈人了

而内蒙古的大青山牌,则把蓝天绿草下的牧人策马奔驰的场景搬上了烟标,画面生动,在当时千篇一律的单调设计中显得格外醒目。

供销社时期绝版老香烟,见过3种以上的,差不多是“爷爷”辈人了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香烟干脆以城市为名,长沙牌、南京牌,直白得仿佛在说:“没错,我就是来自这儿!”

供销社时期绝版老香烟,见过3种以上的,差不多是“爷爷”辈人了

在这些相对规矩的设计里,偶尔也会闯入那么几个“异类”。1983年,兰草牌推出了一款中南海纪念版,烟标设计大胆到颠覆常识:一半是庄严的中南海标志建筑,另一半却是柔美的兰草。

供销社时期绝版老香烟,见过3种以上的,差不多是“爷爷”辈人了

这种乍看像“错版”的不对称,实则暗含着微妙的政治与文化隐喻,极具先锋意味。

正是这份超前的胆识,注定了它只能是昙花一现,发行时间极短,却在烟标史上留下了独特又迷人的一笔。

供销社时期绝版老香烟,见过3种以上的,差不多是“爷爷”辈人了

一口入喉,那是属于一个人的味道与记忆

剥离掉所有的身份标签和艺术外衣,香烟的终点,无非是那一口入喉的滋味,以及因此牵连出的人群记忆。

不同的烟,往往对应着不同的人,以及他们各自的生活百态。

提起山东烟民的记忆,大鸡牌香烟是绕不过去的“经济适用款”。它从1942年呱呱坠地,一直走到2006年停产,经历了漫长的时光,价格却始终稳稳地控制在一块多。

供销社时期绝版老香烟,见过3种以上的,差不多是“爷爷”辈人了

在90年代,当许多“口粮烟”纷纷跳涨到五块左右时,大鸡依然像个朴实可靠的庄稼汉,坚挺地躺在小卖部的货架上。

它的味道算不上多好,甚至有些呛人,但就是这份不加修饰的粗粝,陪伴了无数普通人走过平凡的日子,咽下生活的酸甜苦辣。

供销社时期绝版老香烟,见过3种以上的,差不多是“爷爷”辈人了

而有些烟,则承载着对更好体验的追求。河北的玉兰牌,包装素雅得像朵洁净的花,是保定卷烟厂当仁不让的“当家花旦”。

它之所以能成为三代人的集体记忆,不仅仅因为性价比高,更在于那一口独特的香气。

供销社时期绝版老香烟,见过3种以上的,差不多是“爷爷”辈人了

据说烟丝里偷偷加了中药成分,点燃后没有常见的呛味,反而散发着淡淡的草本清香,抽起来不伤喉咙,这让它在烟民圈里积攒下了实打实的好口碑。

供销社时期绝版老香烟,见过3种以上的,差不多是“爷爷”辈人了

还有些记忆,则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物质匮乏紧密相连。

湖北的游泳牌香烟,以其“另类”的防潮纸闻名——不用锡箔,偏偏用了沥青纸。在那简陋的年代,这种粗糙的质感非但没被嫌弃,反而成了一种独特印记,一种让人说不清道不明的时代“烙印”。

供销社时期绝版老香烟,见过3种以上的,差不多是“爷爷”辈人了

而河南的芒果牌,在那个连真芒果都少见的年头,它翠绿的包装和新奇的名字吸引了无数年轻人。

他们攒下整整一周的工资,只为买一包尝尝鲜,可抽了一口后,却集体露出满脸困惑:“怎么不甜啊?”

这种因信息闭塞而产生的可爱误解,如今想来,也成了一段令人莞尔的趣闻。

供销社时期绝版老香烟,见过3种以上的,差不多是“爷爷”辈人了

当这些烟——无论是曾代表身份的凤凰,寄托诗意的岳麓山,还是经济实惠的大鸡——都随着卷烟厂的兼并浪潮和市场迭代,渐渐从货架上消失时,它们带走的,不仅仅是缭绕的尼古丁。

它们卷走的是凭票购物的紧张与期待,是婚礼上不为品吸只为炫耀的虚荣,是孩子把烟盒当画片一样收藏的童真,也是那一口呛出眼泪才算“够劲”的粗糙年代。

供销社时期绝版老香烟,见过3种以上的,差不多是“爷爷”辈人了

当所有的烟雾都消散在风里,留下的或许并非对烟草本身的留恋,而是一个已经远去、物质相对匮乏却情感更为直接的时代剪影。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