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陈忠和久违现身:68岁弓腰驼背,老得不敢认,二婚娶女排弟子为妻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09日 20:35 1 cc

68岁生日恰逢双节,昔日门徒从四面八方赶到福建,陈忠和弓着背站在队伍中央,笑得像从前那样亮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的几张合影,让好多老球迷心里一热

陈忠和久违现身:68岁弓腰驼背,老得不敢认,二婚娶女排弟子为妻

杨昊、周苏红、张娜这些“黄金一代”来了,“青铜一代”的李娟、王一梅也来了,大家在武夷山集合,跟着恩师在九曲溪上坐竹筏,水面安安静静,筏子划过,陈忠和伸手扶了扶弟子的肩,站定再拍一张

杨昊在社交平台晒出了照片,留言里是清一色的祝福:生日快乐,恩师保重

说句实话,那一刻很多人都愣了一下

68岁的他头发短短的,白得很明显,脸上的纹路更深了,跟弟子挨在一起,总要稍微驼着背,这身体的变化骗不了人

可是,你看他眼睛,还是亮的;

你看他笑,还是熟悉的那种开——合

站在武夷山的风里,他老了,但不疲惫,像一个把重担卸下来的跑者,终于可以慢一会儿

这位福建男排出身的教练,把一辈子都搭在了中国女排上

年轻时,他以陪练的身份进入中国女排队伍,五连冠年代他就在场边,看着每一次吊球、拦网、翻盘,见证也参与

后来他做助理教练,换了好几任主帅,他都在,站在训练馆里扯着嗓子,盯着每一个细节

悉尼奥运会之后,女排跌进低谷,他临危受命接手

2003年,他带队赢下世界杯,2004年的雅典更是很多人心里的巅峰一战

对阵俄罗斯,0比2落后,第三局再上,大家的手心都出汗了,最后居然真的把比分扳过来,站上最高领奖台

那场决赛之后,不少人从电视机前跳起来,深夜里邻居都听见楼道里的欢呼

到了北京奥运周期他还在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力多人带伤,队伍最后拿到季军

之后,他离开了女排一线岗位,但从不远离,女排每逢大赛,他总会出现在看台,拍掌、摇旗,像个老球迷

陈忠和久违现身:68岁弓腰驼背,老得不敢认,二婚娶女排弟子为妻

很多人把他对队员的严苛当作“老派”,可老派有老派的底色

训练里不让放水,站位不准就返工,体能跑不掉一米,年轻队员抱怨过,掉过泪,但今天能在竹筏上围着他笑,里面有说不完的感激

网易新闻也说,他当年的苛刻换来了队员的敬重,这些人如今都成了各自生活里的强者

教练的苛刻也许是一面镜子,照见的是你自己到底能走到哪儿

他的人生不止有赛场,还有那些不被人频繁提起的起落

1973年他认识了福建省队的女排队员王莉莉,1977年两人结婚,后来有了女儿陈珑

那时国家队工作离家远、时间长,家里常常是“一个人在等,一个人在忙”

1992年,王莉莉在厦门出差遭遇车祸离世,这个消息把他整个人击穿

三年后,也就是1995年,他和自己的女排弟子李东红结婚,后来他们生下儿子陈翔,家又重新有了热饭和灯火

这样的私人史,和赛场的金牌不在同一个维度,但都在同一条时间线上走

你很难说哪一个更重要,人这辈子,最后都是在面对自己的选择和结果

我总觉得,陈忠和的坚韧,既来自训练馆,也来自厨房和病房门口的长椅

从这次相聚拉远一点看,我们也得承认当下的中国排球并不轻松

2025年女排成年队世锦赛只拿到第9名,U21是第5,U19第6,一路看下来,大家都在问怎么了

主帅赵勇的选人和排兵被讨论,朱婷、袁心玥等名将的缺席也让人揪心

男排这边更艰难,成年队世锦赛三场只赢一局,排到第30位,U21第8,U19第9,外教海宁的临场指挥和换人被诟病,他赛后还说“中国男排没有想赢的决心”,这话一出来,争议更大

陈忠和久违现身:68岁弓腰驼背,老得不敢认,二婚娶女排弟子为妻

成绩就是成绩,它不会替你说话,也不会替你遮丑

但同时,另一个镜面里,有人在发光

10月6日,国际排联盛赞朱婷仍是“奥运MVP与排坛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把她上赛季意甲数据翻出来——482扣228中,成功率47.3%,效率44%

10月7日的意甲揭幕战,她所在的科内利亚诺先失两局再连扳三局,她首发拿了9分,更关键的是承担全队最多的27个一传,到位率62%,只有一次失误

一传这种脏活累活,她扛着,这就是领袖的方式,不一定要每球都暴扣,但要兜住队伍的呼吸

我也忍不住想,时代变了,我们在训练里、赛前准备里,大概需要更多“新东西”

有观点提到法国女排主帅用AI模拟研究中国队球员扣球线路,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种方法,它确实有效

我们是否可以更大胆地拥抱数据、拥抱科技,把训练、诊断、排兵布阵都再“聪明”一点?

技术不是魔法,但它能把你的直觉变成证据,把你的经验变成模型

有人说,教练的路有很多种走法

郎平是一个例子,她当年从运动员到教练,去美国,也回中国,2008年执教美国队在北京打败中国队,那一阵争议不小;

2009年她回国执掌中国女排,带队重返巅峰;

2016年和历史学者王育成办婚礼,如今退休生活安稳

古德蒂是另一个方向,他没当过职业运动员,却凭着热爱和战术创新把土耳其瓦基弗银行女排带成了“出产名将”的地方,严谨又有激情

走法不同,但站稳的诀窍相通:尊重规律,尊重人

再把镜头拉回武夷山

陈忠和久违现身:68岁弓腰驼背,老得不敢认,二婚娶女排弟子为妻

竹筏轻轻靠岸时,陈忠和把脚往上提了一下,年轻队员顺势伸手扶他——这个动作很普通,却让我一下子想到他在北京奥运周期里,为了让伤病队员多打一场又少打一场那种精细计算

师徒之间的交接,常常不是一个宣布,而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

这次相聚的起因,其实很简单

10月2日是他68岁生日,又赶上双节,弟子们就前往福建给恩师庆生,一起过节,带他去看山看水,坐竹筏看九曲溪的流速

结果也很简单:大家心里更近了一步,师徒情被传为佳话

截至10月8日,这次相聚并没有更多后续动态传出,故事就停在了那几张照片上

可我猜,照片背后还有些没拍出来的东西,比如离开前的拥抱,比如“注意身体”的叮嘱,比如“好好打”的念叨

世事都有起承转合,真正的余音,往往落在不被报道的那一句

有人问,陈忠和是不是该彻底退休、彻底放下

我的感受是,他的“放下”,更像是一种递交——把火把递给下一队人,自己坐在看台上看一看,偶尔也提一句,“这球可以这么打”

有些人老去,不是退场,是把路让出来

从五连冠的记忆,到雅典的逆转,再到北京的坚守,我们其实一直在和时间赛跑

中心的那句话我愿意重复一遍:他是一位把时间与团队拧成一股绳的人

而我们这些看客也该明白,胜负之外,还有那条更长的线,叫传承

武夷山的风吹过九曲溪,也吹过一代人的肩膀

愿这股风长久一点,愿我们走远一点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