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不管你信不信,男性过 62 岁后,基本都有如下现状,要学会接受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18日 21:35 1 admin

去年九月,上海徐汇区街道文化站办了个摄影展,本来就是给街坊邻里闲了去看看解闷的,没成想一张特别普通的双人照,直接把现场挤得水泄不通。

照片左边,是 55 岁的李卫国,穿着灰色工装,手里拿着游标卡尺,背后是还没封顶的南浦大桥,那叫一个精神;右边呢,67 岁的他肩膀都垮下来了,站在幼儿园门口,手里还替孙子拎着个粉色的水壶,看着就没了当年的劲儿。

照片下面就一句话配文:“我还在,只是不是从前那个我。” 有网友看完,叹口气说:“这哪是李叔啊,这分明是我爸,说不定将来我也是这样。”

其实比照片更让人心里发沉的是数据:全国现在有 1.26 亿 60 岁以上的男性,其中七成压根没参加过任何帮着适应退休生活的课程;从 65 岁开始,每年都要少掉四成的老朋友;身上的肌肉更是一年比一年少。你看,身体不如从前、在家说话没分量、钱包里的钱不够花、身边朋友越来越少、还要面对生老病死这事儿,这五件事就像五把钝刀子,慢慢磨着人,看着没流血,可愣是让人直不起腰来,这就是很多男性过了 62 岁要面对的现状。

不管你信不信,男性过 62 岁后,基本都有如下现状,要学会接受

“男人味” 和底气消失

美国国立衰老研究所跟踪了三千个男性十年,最后发现 60 岁以后要是不锻炼,下肢的力气五年就能掉 40%。这可不是简单的 “腿没劲儿”,对男人来说,这更像是 “男人味” 被身体硬生生抽走了。李叔就说过,55 岁那会还能把孙子举过头顶逗着玩,可到了 65 岁,连一袋 30 斤的米扛到五楼,都得歇两回才能喘过气。

有次家庭聚餐,儿子随口说了句 “爸你坐着吧,我来”,旁人听着是孝顺,可李叔心里却不是滋味,总觉得儿子这话的意思是 “你已经不行了”。你看,当身上的肌肉慢慢变成脂肪,男人最先丢的不是力气,而是那种能说了算、发号施令的底气,这也是 62 岁后常见的一个坎儿。


话语权暴跌,老经验敌不过新规矩

中科院心理所曾在 2022 年做过抽样调查,发现退休后的男性,在家庭重大决策里能说了算的比例,从退休前的 68% 直接跌到了 27%,跌幅比同龄的女性还多一倍。为啥会这样?其实道理特简单:一方面手里能支配的钱少了,另一方面以前靠经验解决问题,现在年轻人都查搜索引擎,老经验根本不管用了。

张叔以前是厂里最牛的八级钳工,技术没人不服,可现在呢?儿媳一句 “网上专家说这样不行”,就能把他怼得说不出话。有一回他偷偷给孙子的辅食里加了点盐,结果被女儿当场指出来 “一岁前的孩子不能吃盐”,全家人的目光都聚在他身上,那感觉就像被聚光灯照着,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张叔后来跟人说:“我不是故意想害孩子,就是老规矩改得太快了,我还没搞明白新的规矩是啥。”

不管你信不信,男性过 62 岁后,基本都有如下现状,要学会接受


朋友逐年减少

北京老龄化研究院做过跟踪,发现 65 岁以后的男性,平均每年要少 4.2 个常联系的朋友。有的是搬去别的城市了,有的是身体不好没法出门了,还有的就是不在了,理由各种各样。

上海有个 “夕阳钓友群”,发起人老周说,刚建群的时候有 108 个人,结果三年过去,能线下聚在一起钓鱼的就剩 63 个人了,现在群里说 “头像灰了”,大家都知道是啥意思,别提多心酸了。

更让人无奈的是,男人不像阿姨们,跳两场广场舞就能交到新朋友,他们不擅长找新的情感寄托。这种孤独就像厨房的煤气,看不见也闻不着。


要解决,并不是没招了

67 岁的林树森,查出脂肪肝那年,决定给自己办一场 “生前葬礼”。他把三十年没见的大学同学都请来了,现场放自己剪的 “黑历史” 视频:1989 年烫着爆炸头跳霹雳舞,1998 年穿着西装挤春运绿皮车,2015 年退休当天把工牌扔进黄浦江,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可他还把自己的 “遗照” 摆在旁边,说:“先给自己开个追悼会,以后就没人能背后说我坏话了。” 日本管这种事叫 “终活”,最近三年,中国一线城市主动立遗嘱的老人都翻了一倍。其实提前想死亡这事儿不是认输,而是把最后想说的话、想做的事,都攥在自己手里,不让自己留遗憾。

同济医院老年康复科有过记录,只要坚持系统的抗阻训练,比如举哑铃、拉弹力带,六个月后,参加训练的男性骨骼肌量能增加 5.7%,出去跟人打交道的活跃度也能提高 32%。李叔就是听了医生的劝,每周三次去练这些,还把康复室当成了 “老男人俱乐部”,跟一伙老头一起练,特热闹。

文旅部有数据说,2023 年 60 岁以上的国内游客,人均花的钱比前一年多了 18%,其中男性的比例第一次超过了四成。张叔以前准备把 50 万首付给孙子买学区房,后来想通了,划出 8 万,带着老伴去坐了量子号邮轮。回来那天,他把在济州岛早上跑步的照片发到家庭群里,儿子就回了一个字:“酷!” 那一刻张叔才明白,“不给子女添麻烦,自己过得开心”,本身就是对家里最大的贡献。

李叔现在常跟人说,62 岁就像坐火车到了换乘站,老天把开车的方向盘收走了,却给了你一张能随便坐的通票。你可以选择坐在原地,抱怨座椅太硬、不舒服,也可以换辆车,去看看以前从没见过的站台风景。其实年过 62 岁遇到的这些事儿,不是过不去的坎,关键是怎么换个心态面对。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