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黛安·基顿:不止“安妮·霍尔”丨逝者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31日 06:33 3 admin
黛安·基顿:不止“安妮·霍尔”丨逝者

黛安·基顿(1946-2025),美国,演员、导演、制片人

2025年10月11日,美国知名演员、导演、制片人黛安·基顿(Diane Keaton)去世,终年79岁。作为半个世纪以来最具代表性的美国女演员之一,黛安·基顿在五十多年的职业生涯里贡献了几十部作品,塑造了诸多鲜活、生动的银幕形象。

黛安·基顿演艺生涯的起点,如同一个隐喻。1968年,她在“摇滚音乐剧”《毛发》剧组时,因拒绝参与某唱段的集体全裸表演而放弃了彼时可被称为“重金”的50美元奖金。这份坚持昭示了她此后的人生之路——不会因为眼前的利益而从众。

在《教父》三部曲中,黛安·基顿饰演的凯·亚当斯以冷静自持的气质成了黑暗中的一抹亮色。然而,真正奠定她影坛地位的还是与伍迪·艾伦合作的一系列影片:《呆头鹅》(1972)《傻瓜大闹科学城》(1973)《爱与死》(1975)……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要数被誉为“知识分子浪漫喜剧巅峰”的《安妮·霍尔》(1977)。黛安·基顿凭借这个为其量身打造的角色,不仅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更明确了她独树一帜的个人风尚。片中,她的率真与笨拙、聪慧与自嘲、古灵精怪与不合时宜,以及逃离传统女性气质规训的中性穿搭(圆顶礼帽、男式衬衫、阔腿裤、领带、马甲成为1970年代美国流行文化的符号),塑造了一代独立女性的经典形象。

可贵的是,黛安·基顿并没有就此与伍迪·艾伦绑定,而是不断突破自己的演艺边界,勇于塑造复杂甚至不讨喜的女性角色。她潜入《寻找顾巴先生》(1977)的复杂人性,捧起《婴儿热》(1987)带来的职场女性困境,身处《前妻俱乐部》(1996)诠释一种老派但永不过时的女性力量,化为《烽火赤焰万里情》(1981)中一位女性理想主义者的激情与幻灭……当然,她依旧会出演伍迪·艾伦的电影,有时轻轻松松、嘻嘻哈哈、神经兮兮,有时在现实与心理的幽微地带寻寻觅觅——如同在“安妮·霍尔”之上,叠加了更多的图层。

到了《马文的房间》(1996),黛安·基顿饰演身患白血病的贝西,她的表演透出历经世事的沉静力量。这与她的亲身经历密不可分。从1993年到2008年,她一直在照顾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2021年,长期受心理问题困扰的弟弟也在她的看护下离去。《马文的房间》里的合作演员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说过:“黛安·基顿是一个传奇、一个偶像、一个真正善良的人。”

黛安·基顿的多元并不只停留在镜头前。自1980年代起,她拿起导筒,掌镜了《双峰》等影视作品。她也提携新人和后辈,是电影《大象》(2003)(获戛纳金棕榈奖、戛纳最佳导演等奖项)的制片人和幕后推手。

正如《教父》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描述——“她即创造力的化身”,黛安·基顿的创造力早已溢出了银幕的边界,出版回忆录和摄影集,投身历史建筑保护,甚至拥有自己的家居和服装品牌。

2017年,美国电影学会授予黛安·基顿终身成就奖。她没有长篇致辞,而是即兴演唱了一首歌——《安妮·霍尔》中令人难忘的《Seems Like Old Times》。这一刻,40年前那个在帽檐下呢喃着“La-di-da”的自由灵魂,完成了从一代偶像到时代传奇的华丽蜕变。

南方人物周刊特约撰稿 丁正如意

责编 杨静茹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