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车还在路上,车企却没了......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31日 16:38 4 cc

“一个前保险杠等了半年,才‘可能’有货。我甚至 要自己 去二手平台 , 搜罗 别人拆车剩下的零件来修车。 ”北京朝阳区的张磊在2020年花20万元购入一辆威马EX6新能源车。如今,他早已没了提车时的兴奋,只剩下“落魄和糟心”。

2023年10月,威马汽车 宣告 破产。随后,经销 点 和 4S店人去楼空,张磊陷入“车还在开,车企却没了”的尴尬。随之而来的是远程控制 的手机App 失效、车机音乐和导航 全部 断网。他现在靠车友群分享的破解版软件勉强操作,但软件不稳定, 经常需要 手动更新 、 重新安装 ,甚至手机系统升级后就不能再用。

车还在路上,车企却没了......

受访者供图

车辆 维修也愈发困难。 张磊的车型销量不高,配件稀缺,第三方维修店对 电机等 核心部 件 也束手无策。 “特别是三电系统,维修师傅说只有原厂才能准确 判断问题 。 擅自拆装电池风险太大,容易着火,甚至还面临法律风险。 ”张磊说。

车企倒闭后,张磊自己成了 “半个修理工”。对于一些简单的空调滤芯更换、剐蹭喷漆、钣金修复的手艺,他从零开始学习,到现在“已经烂熟于心”。

“车友群 里经常会分享一些 更换门把手、更换轮胎的教学视频,也会共享一些配件信息。 ”张磊说 , 群里 原本有 200多人,如今只剩60多人 , 大部分人都卖车换新了。

根据公开信息,2018年中国有超过487家电动车制造商, 2023年年底能正常运行的新能源车企仅40多家。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部分车企“黯然退场”,留给车主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1

从“智能”到“失能”

新能源汽车高度依赖车企提供软件支持和配件服务。 一旦车企破产,车主便面临车机停摆、维修困难、保险难续、服务承诺落空等一系列问题。

浙江温州的哪吒汽车车主黄明谦在今年续保时 就 吃了闭门羹。 “ 车企已经停产, 保险公司说无法评估理赔风险,拒保车损险,只能上交强险和第三者 责任 险。 ”他最终 只能选择一些 小众保险公司,但保费 却 涨了约 2000元 , “只能硬着头皮交。”

车还在路上,车企却没了......

而在保险公司从事车险工作的李华(化名)透露,保险行业内部对于经营出现异常的车企,普遍会调低评分,投保申请常会被自动拦截。 “车企一旦倒闭,往往会被列入高风险名单,就算是人工核保也难以通过。”

李华解释,这是由于车企倒闭后,维修链断裂,保险公司的理赔风险大增。 “ 核心配件 一旦 停产 , 出险后遇到没有配件的情况,容易 导致理赔成本失控。 ”

保险受阻仅仅是车企倒闭引发的连锁反应中的一环。 当 黄明谦想卖车止损 时 ,二手车市场又给了他沉重一击: 由于续保困难、售后体系停摆,他的车在二手市场上几乎遭到 价格 “腰斩”。 “20万买的车,开了三年,现在连7万都卖不到,一下子赔了十几万。”他无奈地说。

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接手这样的 “烫手山芋”。对于失去车企背书的品牌,许多二手车商明确拒绝收购。黄明谦的车在交易平台挂了三个多月,至今仍无人问津。

“车就这么砸在手里”,黄明谦既愤怒又无力。而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购车时销售人员许下的承诺 —— 所谓 “三电系统终身质保”“永久免费流量”,在车企倒闭后统统 成了一纸空文 。

车还在路上,车企却没了......

2023年6月16日,观众在2023(第二十七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汽车博览会暨新能源汽车博览会上参观。新华社记者梁旭 摄

2025年,黄明谦的车机彻底断网,自动泊车等智能功能随之失效。他不得不自费购买流量卡,靠手机热点勉强维持车机联网。可即便如此,一旦哪吒汽车的服务器瘫痪,他和众多车主仍将陷入“车机变砖”的困境。

“当初的承诺,难道就因为车企倒闭,就一笔勾销了吗?为什么没有任何补救或赔偿?”黄明谦 质疑 , “凭什么所有后果都要由车主承担?”

2

车企的两难

《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 “ 供应商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停产或者停止销售的车型,并保证其后至少 10年的配件供应以及相应的售后服务。 ” 然而,对许多车企而言,履行这一法定售后义务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曾在某已停产车企担任营销专员的张岚(化名)向记者透露,新能源汽车行业普遍面临 “投入高、回报慢”的挑战。据乘联会数据,新能源车企要构建成熟的技术体系,平均需累计投入超过300亿元,而从技术突破到实现盈利,通常需要5至8年的漫长周期。

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车企往往将资源向产品研发与市场扩张倾斜,售后环节的资金预留则相对有限。 张岚坦言, 据她了解, 其前公司在电池技术和智能操控系统上的投入占比超过 50%,而用于售后服务的资金不足5%。

对于法规中 “10年配件供应”的要求,张岚认为这对新能源车企尤其困难。“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极快,电池、芯片等核心部件几乎每年都有新技术涌现,”她解释道,“如果提前囤积10年所需配件,不仅会因技术迅速过时造成巨大浪费,一些定制配件由于生产规模小、成本高,供应商也不愿持续接单。”

车还在路上,车企却没了......

2024年1月14日,“BYD EXPLORER NO.1”(比亚迪“开拓者1号”)滚装船抵达深圳港小漠国际物流港。新华社发

北京 执业 律师杨鑫则从法律角度分析了企业在破产程序中的现实困境。她指出,企业破产时财产需优先用于清偿破产费用、职工工资及担保债务,能够预留足够资金用于未来售后服务的新能源企业 “几乎不存在”。此外,车主关于质保等未到期服务的诉求,因金额难以精确核算,“在债权申报中处于弱势地位”。

张岚补充道, 不少企业在正式破产前就已陷入售后危机。 “比如威马汽车在申请破产前,全国近80%的授权维修网点已陆续关闭,”她说,“这时即便企业仍有履约意愿,也缺乏相应的服务能力。”

更严峻的是,企业一旦资金链断裂,技术团队往往 也会 随之解散。张岚强调,技术团队是新能源车企的核心支撑,负责车机系统维护与智能功能升级。 “如果团队解散,系统更新与漏洞修复便无人跟进,车主的长期使用体验将受到严重影响。”

3

矛盾根源

多位 业内人士 指出, 问题的关键在于现行制度设计已难以适应新能源汽车的新特性。

从法律层面看,车主的售后诉求通常被归为普通破产债权,在破产财产分配中处于末位,排在共益债务、职工工资、社保及税款之后。杨鑫解释道,由于售后服务难以在破产清算时精确量化,破产管理人往往优先处理数额明确、凭证齐全的 “确定债权”,以提升清算效率。

“归根结底,企业破产制度的初衷是保障企业存续而非消费者权益,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债务重组或清算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这种理念下,车主的售后诉求很难获得优先地位。”杨鑫分析称,在传统燃油车时代,车主对售后依赖度较低,矛盾并不凸显;但随着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现有制度显然需要更多调整。

车还在路上,车企却没了......

2022年9月21日,观众在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新能源汽车展厅内参观。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则认为,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与车企的强绑定关系也是矛盾根源之一。 “燃油车时代,配件通用性强,第三方供应商活跃;而如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多由车企独家供应,第三方难以介入。”张翔表示。

杨鑫进一步强调, 新能源车的售后诉求与燃油车存在本质差异: 电池质保、三电系统关乎车辆核心安全,智能系统涉及基本使用功能,不能简单视为合同履约问题。 “然而,现行法律并未赋予新能源车售后优先地位,这亟待完善。”她总结道。

4

破局之路

目前,业界 正在 呼吁建立 “车企售后责任基金”,强制企业按销量缴纳保障金 , 并推动建立第三方售后认证体系,打破品牌垄断。

但张岚认为,该制度在落地层面仍存在诸多挑战:资金筹集标准如何设定?对不同价格和利润水平的车型采取统一比例并不合理,而按利润水平核算又可能带来监管难题。此外,设立基金将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影响竞争力。若对车企售后责任要求过严,还可能抑制行业创新。

“管理主体也是一大难题。”张岚补充道,“若由政府管理,可能面临效率问题;若由行业协会负责,又缺乏强制力。加之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快,售后成本随时间递增。若资金来源单一,车辆老化后维修成本上升,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

对此,汽车流通协会专家王萌建议,售后维修基金可在一定年限后将部分资金返还车企,这样即使品牌退市,仍有资金用于车机维护与零部件供应。

“车企售后维修基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方向。” 杨鑫表示,“但目前仍处于初步讨论阶段,除了收缴、管理与使用机制外,还需明确其在破产债权中的法律地位,以及如何与现有法规衔接,这些问题仍需深入探讨。”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院教授郑翔指出, 应制定更严格的汽车生产技术标准,推动关键零部件统一化, 以节约社会资源。对个性化配件,则要求企业承担更严格的质量保证责任,如在可维修性与质保期限方面设立高标准。

郑翔还强调,地方政府应发挥协调作用,联合供应商、经销商与车主共同分担风险。同时,保险行业也需针对新能源汽车特点,制定更合理的行业规范。

张翔则认为, 车企售后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建立多方协同的制度兜底”, 使汽车售后能像家电维修一样便捷。但他预测,售后难题在未来1至3年内难以彻底解决,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实力较强的品牌,或通过商业保险降低风险。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歌猛进的背后,许多像张磊、黄明谦这样的车主,正默默承受着企业退场带来的连锁困境。他们曾为智能与便捷买单,却不得不在品牌消失后自学维修、面对保费上涨、接受资产缩水。

“为什么车企的责任,要由车主来扛?”这个问题,亟待一个答案。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