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肯尼迪中心空座如海!政治化改造翻车,艺术家集体抵制

十大品牌 2025年11月03日 22:39 3 cc

在今年的2月,美国特朗普把肯尼迪中心攥到了手里。

肯尼迪中心空座如海!政治化改造翻车,艺术家集体抵制

他亲自当董事会主席,还派了前驻德国大使格雷内尔来掌舵。

两人一开始喊得很响,说要让这国家级艺术殿堂“重新火爆”,结果现实狠狠打了脸。

9月11日那天,国家交响乐团要演出。

现场照片拍出来,1603个座位空空荡荡,看着就像疫情最严重的时候。

本来想夸夸新管理层敢改革,后来发现他们连基本的运营逻辑都没搞懂。

肯尼迪中心空座如海!政治化改造翻车,艺术家集体抵制

格雷内尔接受采访时还骂前任,说人家净搞些没人看的小众节目,说中心“太左”。

可他上任后呢,三大剧场平均差不多一半座位都空着,比去年同期高了好几倍。

消费数据更直观,有公司查了4000万笔支付记录,发现今年9到10月中旬,观众在中心花的钱少了一半。

这可是2018年以来,除了疫情封锁外最惨的一次。

肯尼迪中心空座如海!政治化改造翻车,艺术家集体抵制

艺术机构偶尔票房波动正常,但差到这份上,肯定不是偶然。

空座遮不住:赠票撑场面,经典剧目也遇冷

最尴尬的是那些公认的好节目,《音乐之声》够经典了吧,32场演出下来,平均三分之一座位还是没人买。

我去看了一场“约翰・威廉姆斯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音乐遗产”音乐会,本来以为会满座,结果坐下没多久,工作人员就过来问要不要升舱到前排,说那边有空位。

肯尼迪中心空座如海!政治化改造翻车,艺术家集体抵制

高层看台更直接,演出前几天就关了,明摆着是怕人看到空得太难看。

票房差成这样,中心也没想着好好解决,反而搞起了遮羞的法子。

内部员工偷偷说,现在经常发免费票凑人数,纸面上看着满座,其实一分钱没赚。

有些场次实在空太多,就把整层座位封起来,对外说“售罄”。

肯尼迪中心空座如海!政治化改造翻车,艺术家集体抵制

公关副总裁还嘴硬,说《音乐之声》是“大家最爱的爆款”,这话说出来,怕是连她自己都不信。

更麻烦的是,票房差还连累了捐赠。

前任总裁凯泽说得很实在,以前中心有4万个个人捐赠者,这些人大多是常买票的老观众。

他们喜欢这个地方,才愿意额外捐钱。

现在观众都不来了,捐赠自然就悬了。

肯尼迪中心空座如海!政治化改造翻车,艺术家集体抵制

有数据显示,今年9到10月,咨询捐赠的人少了快三成,还有几家企业直接暂停了赞助。

如此看来,光靠免费票撑场面,根本不是长久之计。

政治掺了手,艺术失了魂

肯尼迪中心落到这步田地,核心问题就一个,政治味太浓,盖过了艺术味。

肯尼迪中心空座如海!政治化改造翻车,艺术家集体抵制

特朗普团队上来后,没先琢磨怎么做好节目,反而塞了不少基督教相关的活动进来。

这些活动大多免费,赚不到票房不说,还把原来的老观众得罪了。

更要命的是,他们把懂行的人都逼走了。

资深的节目策划人要么被辞退,要么主动离职,裁员潮闹得人心惶惶。

肯尼迪中心空座如海!政治化改造翻车,艺术家集体抵制

外行来管内行,结果可想而知。

本来想靠“大众化”吸引观众,后来发现连最基本的节目质量都保不住了。

最典型的就是《汉密尔顿》,这剧2022年给中心带来了2600万美元票房,结果制作方直接宣布取消2026年的演出,理由很直白,“肯尼迪中心变成了党派斗争的工具”。

肯尼迪中心空座如海!政治化改造翻车,艺术家集体抵制

格雷内尔这位掌舵人,也确实没拿出像样的本事。

他之前是驻德国大使,跟艺术运营八竿子打不着。

上任后除了骂前任,就是喊口号,实际操作一塌糊涂。

有前员工说,现在的情况比疫情后还糟,疫情是外部原因,现在是内部烂了。

当然,外部环境也有点影响。

肯尼迪中心空座如海!政治化改造翻车,艺术家集体抵制

今年8月特朗普政府派了国民警卫队到华盛顿,游客少了不少,夜生活和文化消费都受了冲击。

纽约百老汇票房也降了点,但人家只降了一成多,肯尼迪中心却降了一半还多。

很显然,外部因素只是小问题,真正的病根还是在自己身上。

肯尼迪中心本来是美国的艺术名片,现在却成了政治秀场。

肯尼迪中心空座如海!政治化改造翻车,艺术家集体抵制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还喊大家去“世界上最棒的艺术娱乐中心”,可观众用脚投票,老主顾直接抵制。

我觉得吧,艺术机构拼的从来不是政治立场,是专业和包容。

把艺术绑在政治战车上,迟早会被观众抛弃。

肯尼迪中心空座如海!政治化改造翻车,艺术家集体抵制

要是再不想着剥离政治色彩,把懂行的人请回来,好好做节目,这座曾经的艺术宝库,怕是真要在空座位里彻底凉透了。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