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最后48小时,美方逼中国二选一,贝森特喊话中国,谈判加入新议题

热点资讯 2025年07月25日 19:44 3 cc

距离中美第三轮经贸谈判只剩最后48小时,美国又逼中国二选一,与此同时,贝森特喊话中方,要在谈判中加入新议题。那么,这次美方出了怎样的难题?贝森特的表态又有何目的?

距离7月27日的第三轮中美经贸谈判只剩最后两天,就在这个敏感时间点,美国一连放出重话。当地时间7月24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如果中国不同意TikTok的出售协议,那么就准备让TikTok在美国下架。他还“贴心”地给出方案:中国可以保留一点股份,但绝大多数控制权,必须归美国所有,连算法也得交出来。

最后48小时,美方逼中国二选一,贝森特喊话中国,谈判加入新议题

换句话说,这不只是卖公司,还是交出控制权,而且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要么照办,要么“出局”。这套“二选一”的逼宫逻辑,其实早在拜登政府就已开启。TikTok“不卖就禁用”的法律路径几经波折,至今未曾停止。拜登签署禁令、特朗普延长期限,到如今的第三次宽限,TikTok依旧处于“被迫谈判”的状态中。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盯上的不只是TikTok,在催着中国交出TikTok的同时,其还突然扩展了谈判议题。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明确表示:第三轮磋商将不仅讨论关税问题,还将新增关于中国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石油的内容。

美方的意图不难猜,一方面,中国是俄罗斯和伊朗石油的主要进口国,85%的中俄石油贸易以人民币结算,中伊也早已签署本币互换协议。这直接挑战了美元在全球石油市场上的定价权。美国看到了这个趋势的危险,便试图用谈判的方式进行遏制。

最后48小时,美方逼中国二选一,贝森特喊话中国,谈判加入新议题

另一方面,其也是为了给中美谈判铺路,换句话说,华盛顿不想将话题仅仅放在关税上,而是要搞一场“战略博弈”。关税、能源、科技、供应链、TikTok、甚至欧盟数字税,不管是什么筹码,美方一口气全都往谈判桌上甩,就是想在对华谈判中建立优势。

对此,中方迅速做出回应,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中方立场一直明确,不接受地缘政治强加,更不接受把经贸谈判当成政治操控的工具。中美经贸磋商机制的建立,原意是为了处理彼此在经济、贸易方面的分歧,而不是美国借此推进其地缘战略的舞台。回应虽然简洁,但态度坚决。中方不会接受强加的议题,也不会因为所谓的制裁威胁,就调整与其他国家的正常贸易。

可以预见,如果美方继续在关税谈判中夹带地缘政治意图,那中方的回应也将更具战略反制色彩。比如推进本币结算、扩大多边能源采购网络、在关键矿产出口上加强管理等等。全球供应链的“去美化”趋势,本就是现实逻辑所致,而不是出于政治操弄,美方越是加压,越会加快这种趋势的速度。

最后48小时,美方逼中国二选一,贝森特喊话中国,谈判加入新议题

当然,当前中美都还有“缓和”的空间,这次瑞典谈判就是一次最好的机会。正如瑞典方面说的,这次谈判对全球贸易具有重要意义。至于能否真正达成新共识,关键看美方是否愿意将谈判重新拉回理性轨道。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中美目前还处于5月12日达成的“90天关税休战期”,这个休战期将在8月12日前后截止。换句话说,留给双方谈妥的时间也不多了。如果谈不拢,之前暂停的加征关税可能重新启动,谈判氛围将会彻底恶化。

目前美方也为此做了准备,贝森特表示有可能会延长休战期,借此继续谈下去。如果其提出,那么我们也可能愿意接受这一安排,毕竟谈判周期延长,总比在关税上激烈对撞来得更务实。但延长并不能掩盖根本问题——美方到底是来谈贸易,还是来逼政治立场的?

美国之所以急着提出这些附加议题,背后其实是对“多边主义浪潮”的焦虑。诸如TikTok之类的问题不过是个引子,真正的核心是想借经贸平台,打压中国与非西方国家之间日益密切的经济合作。

最后48小时,美方逼中国二选一,贝森特喊话中国,谈判加入新议题

但是,如果美方继续无限扩张议题,把经济合作当成政治斗争工具,那这场谈判注定“谈不完”。相反,如果双方都退一步,将焦点重新放在关税、贸易等实际问题上,或许还能为中美关系创造一点喘息机会。总之一句话,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中方从来不畏惧与美国的任何一次交锋,美方若执意搞“议题炸弹”,中方自然也有回击手段,接下来就看特朗普具体要如何考量了。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