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牺牲太大了!中国首个出舱女宇航员谈太空之旅:落地后路都走不了

热点资讯 2025年08月07日 20:17 3 admin

前言

王亚平回忆自己在太空上飘出舱门的那一刻:“身体‘噌’地一下就飞起来了,体现很是奇妙”。

然而,等她在183天后重返地球,这位“摘星星的妈妈”却连水杯都端不稳了,更别提走路。牺牲简直是太大了!

那么,当年王亚平究竟是如何从一个普通农家,一步步地迈向太空?为了克服重返地球的“后遗症”,王亚平又付出了多少努力和艰辛?

牺牲太大了!中国首个出舱女宇航员谈太空之旅:落地后路都走不了

王亚平的“摘星之路”

1980年,王亚平出生在山东烟台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在童年的夏夜,她总爱躺在院子里的樱桃树下,看着天上那些闪烁的繁星,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亲手触摸到,那些遥远的光点。

当时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竟真会在41年后,身穿印着金色五星的舱外航天服,迈出中国女性在太空行走的第一步。

牺牲太大了!中国首个出舱女宇航员谈太空之旅:落地后路都走不了

而她人生的第一道分水岭,还得从其17岁时说起。当时正值1997年,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到烟台招飞,而王亚平则瞒着父母报了名。

此后,凭借着强硬的身体素质,以及过人的反应能力,王亚平很快就从数万名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正式成为我国第七批女飞行员之一。

更让人敬佩的是,即便是已经顺利地进入航校学习,王亚平却也没有丝毫放松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

牺牲太大了!中国首个出舱女宇航员谈太空之旅:落地后路都走不了

据当时她的同窗们后来回忆,在航校时,王亚平每天5点都要雷打不动地早起跑步;此外,她还经常学习空气动力学公式到深夜,很是刻苦;

当同龄的女孩子们讨论裙子、口红时,王亚平却还在机舱里反复练习盲操仪表,一直练到闭着眼也能精准切换所有开关的地步才罢休。

也正因如此,4年后,王亚平不仅以全优的成绩顺利毕业,还如愿成为了能同时驾驭4种机型的优秀飞行员。

后来,她甚至还参加过汶川救灾、奥运消云等重大任务,为自己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牺牲太大了!中国首个出舱女宇航员谈太空之旅:落地后路都走不了

等到了2010年,我国正式启动了第二批航天员选拔,王亚平也很快就递交了申请书,并光速投入到紧张有序的训练中。

但让王亚平没有想到的是,航天训练远比她先前所经历的战机飞行训练,更加残酷。

尤其是在8G超重训练中,她的面部肌肉被严重拉扯变形,胸腔更是被压迫到狂吐胆汁。

此外,离心机旋转时,人在其中也宛如“被巨石反复碾压”,痛苦不堪。

牺牲太大了!中国首个出舱女宇航员谈太空之旅:落地后路都走不了

可即便如此,王亚平却也只是咬着牙忍着,根本就没想过按下近在咫尺的暂停键。

甚至之后为了弥补在体型力量上的差距,她每天还要加练2小时,其中包括抓握铅球来练习指力,负重30公斤深蹲来练臀力、臂力等。

当看到王亚平练习到手臂都快抖成虚影,却仍不松手,教练谷志明都忍不住表达敬佩:“她的训练服里每次都能倒出半斤的汗,我看着都心疼。而她却只是笑着说,这下我离星星又近了一步。”

牺牲太大了!中国首个出舱女宇航员谈太空之旅:落地后路都走不了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3年6月,33岁的王亚平终于如愿随着神舟十号飞船,一起飞向了太空。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任务中,王亚平还多了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中国首位“太空教师”。

牺牲太大了!中国首个出舱女宇航员谈太空之旅:落地后路都走不了

原来,当时她不仅在天宫一号的实验舱中,用旋转陀螺演示着太空微重力的存在,还当着全球6000万学生的面,耐心地回答着大家关于太空的各种问题。

而其中一名名叫王楠的高二学生,正是受到王亚平此次“太空课堂”所带来的震撼,才在8年后正式成为一名真正的航天科工设计师!

牺牲太大了!中国首个出舱女宇航员谈太空之旅:落地后路都走不了

当然,这还不算完。

2021年10月,王亚平作为神舟十三号乘组成员,再次进驻中国空间站,并在183天的驻留时间里,接连创造三项纪录,分别是:首位空间站女授课教师、累计在轨时间最长女航天员、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

牺牲太大了!中国首个出舱女宇航员谈太空之旅:落地后路都走不了

自然,在这些荣耀的背后,王亚平也舍弃了很多,比如:

为适应太空环境,她提前数年就开始控制饮食,甚至就连自己最爱吃的樱桃都严格忌口;

遇到生理期,她还得习惯用特制的吸水装置,替代太空马桶;在进行出舱训练时,重达200公斤的水下服磨破了她的肩颈,甚至在结痂还未愈时就又被浸入汗水,导致伤口反复。

牺牲太大了!中国首个出舱女宇航员谈太空之旅:落地后路都走不了

但面对这些“苦痛”,她却毫无怨言,反而还在日记里宽慰女儿道:

“你的一句‘妈妈是摘星星的人’,妈妈的所有付出就都值得。”

不过,对王亚平来说,上面的这些还远不是结束。等她随着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第二重考验也将随之来临!

牺牲太大了!中国首个出舱女宇航员谈太空之旅:落地后路都走不了

从“蹒跚”到“重生”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返回舱顺利着陆在东风着陆场。

当医监、医保人员奔过去小心翼翼地打开舱门后,王亚平的笑容透过记者的镜头,瞬间就传遍了全国,大家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可鲜为人知的是,在被搀扶出舱后,她的双腿就像灌了铅一样沉重。甚至在落地的瞬间,还险些踉跄跌倒。

牺牲太大了!中国首个出舱女宇航员谈太空之旅:落地后路都走不了

随后据有关专家介绍,在太空的183天,她的肌肉流失了15%,骨密度下降了8%,而心血管系统也经历了一场“去重力化”革命,一时间很难适应。

所以在重返地球后,王亚平简单走几步路便会头晕眼花。

甚至原本应该是放松和享受的睡眠,对她来说也变成了煎熬。因为,即使是再软的床垫,对她也宛如“硌在钢板上”一般,就连平躺都成了折磨。

牺牲太大了!中国首个出舱女宇航员谈太空之旅:落地后路都走不了

而这些来自于身体上的强烈不适,也让王亚平在着陆后的最初三周,简直过得如同炼狱一般。

据悉,为了能够尽早恢复身体的正常机能,在最初的恢复训练阶段,她甚至需要像婴儿那样重学走路,比如,在水槽中模拟失重迈步;靠电动肌肉刺激仪器,唤醒那些早已休眠的神经等等。

后来为了重建骨骼强度,王亚平几乎每天都要负重深蹲200次,且每次都疼得忍不住在夜里蜷在床上抽气。

牺牲太大了!中国首个出舱女宇航员谈太空之旅:落地后路都走不了

当然,这其中最让她崩溃的,还得是平衡训练。

据她后来回忆,当时她闭眼单脚站立,十秒就得摇摇晃晃地倒地。而航天员的及格线,最少也得两分钟。

可见,为了我国的航天事业,王亚平的牺牲得有多大!

牺牲太大了!中国首个出舱女宇航员谈太空之旅:落地后路都走不了

好在,后来在家人、朋友的陪伴,以及航天局医疗团队的悉心照顾下,王亚平的身体一天天地好转了起来。

甚至在康复的第90天,她就已经能陪着孩子玩耍、奔跑了!

当时的她高兴地忍不住抱着女儿又笑又跳,仿佛比太空出舱时还要激动。

牺牲太大了!中国首个出舱女宇航员谈太空之旅:落地后路都走不了

半年后,根据体检结果显示,她的肌耐力和心肺功能,终于重新回归到飞行前的水平。

当然,180多天的太空旅行,还是不可避免地给她留下了一些“后遗症”!

比如,在阴雨天,她的关节会不时地酸胀,而这几乎是所有航天员都无法摆脱的终身影响,自然王亚平也不例外。

牺牲太大了!中国首个出舱女宇航员谈太空之旅:落地后路都走不了

不过,即便过程再难,代价再大,对于上太空一事,亚王平却从不后悔。对此她表示:“如果还需要我再上太空,我仍会毫不犹豫!”

至于这其中所做出的牺牲,她认为用半年的走路不稳,来换183天的亲身拥抱宇宙,值了!

在这里,也让我们向她致敬!我国的航天正因有了他们,才会如此飞速发展。在这其中,他们每个人都功不可没!


参考资料:

1.牺牲太大了!中国首个出舱女宇航员谈太空之旅:落地后路都走不了——新浪财经

牺牲太大了!中国首个出舱女宇航员谈太空之旅:落地后路都走不了

2.英雄航天员王亚平深情讲述筑梦摘星奋斗路——中国新闻网

牺牲太大了!中国首个出舱女宇航员谈太空之旅:落地后路都走不了

3.对话大咖|中国英雄航天员王亚平:实现梦想,超越梦想,奋斗圆梦——新华社新媒体

牺牲太大了!中国首个出舱女宇航员谈太空之旅:落地后路都走不了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