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热点资讯 2025年08月10日 21:38 1 cc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在上海康桥工业区,扎根二十年的昌硕科技选择了整体撤离,这个被誉为苹果供应链中 “小富士康”的代工巨头带走了近十万个就业岗位。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消息一出,不少人对此感到担忧,我们“世界工厂”的招牌是不是要保不住了?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那么,事实到底是什么?

“迁移”

2004年,昌硕入驻上海浦东康桥工业区,凭借120亿投资和“苹果”这棵大树,迅速崛起,业务涵盖了苹果手机、笔记本等重要代工项目。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没几年,昌硕已经站上了中国制造业的“C位”,成为行业里的“小巨无霸”,高峰期工人接近10万,那时候,流水线上即使天天打螺丝,旺季加班费算上,工人一月也能赚到上万块,昌硕甚至间接养活了工人背后的数十万个家庭。

可谁也没想到,20年后,这座巨大的工业机器开始“生锈”,不是它自身不行了,而是全球化的供应链棋局发生了变化。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2019年开始,昌硕的合作伙伴——苹果的指挥权其实已经把它推向了“抉择的死胡同”,一边是全球经济放缓,另一边则是越南、印度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勃勃崛起。

数据显示,印度普通工人月薪折合人民币只有1500元,而越南稍高一点,在1500-2000元之间,可昌硕要养活的是一群平均薪资6900元的中国工人。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表面上听着风光,实际上企业死死咬住微薄利润生存,昌硕无力改变苹果的战略调整,也没有资本与这些新兴市场竞争。苹果的算盘响得清脆:谁成本低,订单就流向谁。

于是,从2019年开始,昌硕的产线逐渐减少,到2023年初,这“搬迁”的消息更是迅速发酵,一部分产能转移到了昆山,随后又瞄准了印度和越南。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说白了,这家巨头自己也不得不划分“移民计划”,也无奈跟着苹果走向它所“不能得罪的客户”指定的方向。

这些年,苹果在印度疯狂扩张,甚至公开放言:要让印度的iPhone产量达到其全球总量的25%。昌硕作为合作链条里的重要环节,怎么可能拒绝。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对于昌硕来说,选择离开并非兴师动众的逃跑,而是一场不得不采取的生存策略,至于这段关系中最大的受害者,恐怕要数那些突然被甩下的上万名工人。

被工业体系“按下暂停键”

昌硕迁离带来的阵痛,不只是企业账本上的几行数字,它背后的工人群体,是最直观的“受害者”,经年累月,他们已经习惯了调试流水线设备、装模组、拧螺丝这些机械性工作,突然宣布迁厂就好像摧毁了他们的生活根基。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7月,多达上千人涌到工厂门口,指控企业赔偿方案不合理,要求改正,在大家的坚持下,最终昌硕才答应支付了“N+1”的补偿金,算是给了工人一些安慰。但对于那些被忽然失业的工人而言,他们的生活轨迹已经被彻底改变,或彻底打乱。

如果说昌硕搬迁是一场经济博弈的必然结果,那上海的反应显得出奇冷静,事实上,这座城市的长远目标早就在“代工制造”之外——追逐科技含量更高的“智造中心”。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比起守住劳动力密集型的工厂,上海更愿意腾出空间,发展芯片、人工智能、医疗技术等高附加值产业,从昌硕撤出后,浦东短期内的工业减产确实会让GDP数据受点冲击,但同时,这也为高新产业入驻腾出了建设场地。

比如半导体巨头、创新药物研发公司都在上海扩展版图。这些领域创造的机会更少量化,却能吸引研究型人才、技术人才,从而与城市转型共同迈向深水区。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外企逐渐减少的势头虽然让人感到隐隐失落,但本土品牌正在迅速崛起,以比亚迪为例,这家公司在深圳和西安都建立了纵向研发、纵向制造的整套产业链,主导新能源车出口至全球76个国家。华为,中兴等品牌则在5G和新能源领域持续实现技术突破。

上海在舍弃一些过去低端代工产品背后,正在迎接更重要的产业迭代期。当然,这并非一帆风顺。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现在有人担心中国是否会丧失“世界工厂”的标签,然而事实并没有那么悲观。表面上看,苹果、富士康还有昌硕这样的搬迁潮塑造了一种危机感,仿佛谁比谁先抢走“工厂名片”,实际上,中国制造依然稳稳守住了最核心的“高地”:产业链和工业配套体系。

越南、印度凭借廉价劳动力扩大版图,但他们始终无法复制中国那种“拿到零件就能拉一条生产线”的效率,也难挑战中国已经形成的高端技术护城河。

第二个富士康?宣布全线搬迁、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

从螺丝到芯片的每个环节,中国都能独立完成,所以说,世界工厂不必悲观,它的下一代版本,已经在路上。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