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热点资讯 2025年08月13日 15:39 1 cc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编辑|朝暮古今

地球村,地球村的叫了这么多年,如果有机会的话,那一定要去感受一下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

但是如果出了国门之后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也许会有人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甚至还觉得有点被别人歧视的感觉。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具体的现象就是一些国家的部分公共场所贴出了中文标语,首先是德国,然后就是英国。

其实,如果咱们不去细想,不看内容的话。

可能会觉得人家还专门贴出中文标语,还挺贴心的嘞。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但如果看了一些网友们的分享以及标语内容。

可能就会反应过来这些中文标语,所写的内容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背后又反映出怎么样的问题呢?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在德国的街头和景点,确实能看到一些醒目的中文标识,比如禁止吸烟,请勿喧哗,禁止触摸展品等。

而且这些中文标识,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中文的字体特别大,甚至有些还超过了德语和英语。

给人一种,这就是专门用来提醒中国人的感觉。

于是很多中国游客认为,这是对中国人的歧视和针对。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德国官方和商家对此的回应是,由于中国游客数量大幅增加,使用中文标识是为了更直接、有效地提醒游客遵守规则,避免语言不通导致产生误解。

他们还强调说,这只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并非歧视。

不过很多网友吐槽,德国的中文标识专挑负面内容,而且字体比德语、英语大两倍以上。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甚至有些商场的中文标语比德文大 3 倍,明摆着把中国人当重点盯防对象。

另外,还有人表示,中英文的标识内容不一样,英文和德文相对来说,语气比较温和,而中文就特别强硬,看起来很双标,像故意搞针对一样。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比如说,一家商场收银台前,英文写的是:请排队,但中文却写的是:插队罚款50欧元。

让很多中国游客不舒服的是,不仅德国是这样做的,英国也迅速跟进了。

伦敦的一些店铺里,一进门就贴着超大号中文标语:“请勿试穿,摸坏赔偿”

旁边英文写的却是 “Please try on with care”(请小心试穿),语气温和很多。

有游客吐槽:“这感觉像把我们当小偷防着,试衣服都不让碰,太不尊重人了!”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在曼彻斯特一家大型商场,休息区立着一块纯中文的 “请勿占座休息” 牌子,可旁边英国老太太坐在沙发上喝咖啡,店员连理都不理。

中国游客质问:“凭什么只盯着我们?本地人占座就不管?”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当然还有更过分的,明目张胆挂着 “不卖东西给中国人” 的纸条。

伦敦哈罗德百货化妆品柜台直接贴出“本店不接待中国游客”的中文告示,把中国消费者当瘟神一样排斥。

大英博物馆门口的中文标语写着 “请勿在展厅内饮食”,字体比英文大三倍,而英文提示只是用小字写在不起眼的地方,对比特别扎眼。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除了英国和德国,很多国家也用过类似的方式,点名批评中国游客。

韩国济州岛海滩边立着超大中文警示牌:“禁止随地大小便”,而英文提示只是温和的 “Please keep the beach clean”。(请保持海滩清洁。)

更过分的是,首尔明洞部分餐馆直接贴出 “中国人禁止入内” 的纸条。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米兰和罗马的某些连锁商店门口,贴着中文:请勿在店内打嗝、放屁,不要剪指甲,而英文提示只是:Please behave appropriately(请举止得体)。

更夸张的是,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中文标语写着 “禁止喂鸽子”,而意大利本地人喂鸽子却无人制止。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日本一家餐厅还明确用中文写着:我们不允许中国顾客光临我们的商店。

这些国家为什么屡次针对中国游客,到底是什么原因?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其实原因有很多,大多数网友都表示,其实也不怪这些国家,毕竟这几年我国游客在外国旅游的时候,素质的确不怎么样。

确实有少数中国游客在卢浮宫喧哗、在泰国大皇宫脱鞋,但这些问题在各国游客中都存在。

德国《图片报》曾用头版报道中国游客在瑞士喷泉洗脚。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有不少人发现,国外的一些景点上,经常出现一些中文刻字,像是xxx到此一游这种。

比如说2013 年,一名中国初中生在 3500 年历史的卢克索神庙浮雕上刻下一行字:丁XX到此一游。

有人把照片拍了下来,引发了全球批评。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而且还有不少中国游客选择组团去国外,每到一个景点就大声喧哗,声音很大地打电话,就连在餐厅吃饭的时候,也是在大声聊天。

所以不少游客表示,现在中国游客素质差,都快成为刻板印象了,人家摆这些也正常。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而且我国出国旅游的游客非常多,2019 年中国出境游人数 1.5 亿,到 2025 年预计突破 2.5 亿,相当于每 5 个出境游客中就有 1 个是中国人。

要知道,很多国家人口本来就很少,这样一大批中国游客涌进来,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都跟不上,只好连夜摆出中文标语来提醒。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而且对于标语的描述,每个国家的文化不同,中国人习惯用禁止开头的警示语,而英国人更倾向委婉表达。

比如东京迪士尼的中文提示是:感谢您的安静,既提醒了游客,又让人感觉被尊重。

而英国商家直接用Shut up(闭嘴)翻译「请勿喧哗」,变成了侮辱性词汇。

而且制作中文标语比培训多语种导览员便宜十倍。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不过好在近年来,中国游客的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法国卢浮宫 2025 年推出多语言平等标识系统,所有提示语字体和语气统一,并公开道歉。

继德国之后,英国也开始贴出“中文标语”?中国游客:不能够接受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从 2015 年开始建立旅游不文明行为黑名单,限制 3 年内不能参团旅游。

未来,我们期待双方能更好地相互包容,毕竟,旅游的意义是拥抱世界,而不是互相伤害。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