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行程结束,王毅外长返回北京,临走前印度变脸,突然取消涉台承诺

热点资讯 2025年08月24日 00:37 4 cc

访问行程结束后,王毅外长返回北京,临走前印度变脸,突然取消涉台承诺。这一幕让人疑问,为何印度在中印关系刚回暖的时刻突然“变脸”?而这又会给未来中印关系带来怎样的冲击?

王毅外长刚结束了为期数日的南亚之行,先后访问了印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临别时在伊斯兰堡的记者会上强调,南亚地区的发展潜力巨大,各国都把“发展”视为最大的共识。在与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的会谈中,中国都展现出邻里外交的姿态,强调合作与互利共赢的逻辑。

行程结束,王毅外长返回北京,临走前印度变脸,突然取消涉台承诺

尤其是与印度的互动,被外界视作中印关系走出低谷的重要信号。事实上,在新德里的会谈中,印度外长苏杰生不仅感谢中方为印度香客赴西藏朝圣提供便利,还明确表态“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表态被普遍解读为印度在中印建交75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向中方释放善意和战略调整的信号。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王毅外长结束访问准备启程回国前夕,印度却声称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变化,还要继续同台湾地区开展经济、科技与文化合作。这等于直接否定了此前的承诺,也在客观上制造了外交摩擦。中方对此第一时间回应,明确指出印方的说辞不符合事实,印度国内某些人企图在台湾问题上动摇中国主权,这是严重挑衅。

从表面看,这似乎是外交表述上的“技术处理”,但若从更深层逻辑去看,则折射出印度长期以来在对华政策上的摇摆和算计。近年来,印度在对外战略上始终处于多重拉扯之中,一方面,它无法忽视与中国这样一个最大邻国的现实互动需求,尤其在经济与安全领域,印度急需稳定的大环境。

行程结束,王毅外长返回北京,临走前印度变脸,突然取消涉台承诺

另一方面,新德里又在地缘政治上不断寻求与美国、日本等国的战略合作,试图在中美博弈中左右逢源。在涉台问题上,印度并未像多数国家一样公开承认“一中原则”,而是长期维持“模糊战略”,在不同场合根据需要调整措辞。

这一次的突然“变脸”,很可能与印度国内政治氛围和外部压力同时有关。首先,印度战略界对“过于靠近中国”的警惕感依然强烈,莫迪政府在推动对华关系改善的同时,也要平衡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避免被批评“向中国让步”。在台湾问题上模糊处理,既可安抚国内鹰派,也能在国际上显示所谓的“战略自主”。

其次,美国近期对印度加征高额关税的威胁,令新德里深刻感受到美国并非完全可靠的伙伴,迫使其在中美之间寻求更大回旋空间。但与此同时,印度也不愿在关键议题上被视作“向中国倾斜”,因此通过“澄清”来制造平衡。

行程结束,王毅外长返回北京,临走前印度变脸,突然取消涉台承诺

短期来看,印度这一做法不会立即推翻双方近期建立的政治氛围,但无疑会让中方在后续互动中保持更高的警惕。对于中国来说,“一中原则”不容讨价还价,这是政治底线。如果印度在台湾问题上反复摇摆,中方必然会通过外交渠道表达强烈不满,甚至在经贸、边境等其他议题上采取更审慎的态度,防止印度借机谋利。

长期来看,这一事件提醒我们,中印关系的改善虽有现实需求,但脆弱性仍然存在。印度虽然因美国的霸凌政策而认识到与中国合作的重要性,但其战略文化决定了它不会彻底倒向中国,而是会在中美之间保持一种“骑墙”的姿态。这意味着,中印之间的合作将始终伴随着竞争与猜忌,战略互信的建立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行程结束,王毅外长返回北京,临走前印度变脸,突然取消涉台承诺

总的来说,印度此次在台湾问题上的突然“变脸”,并不是孤立的外交插曲,而是其战略摇摆的必然体现。它既折射出印度对自身大国身份的执念,也揭示了其在处理中美关系时的矛盾心态。中方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哪怕印度在某些国际立场上逐渐与中国靠拢,比如反对单边霸凌、支持多极化,但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印度随时可能留下伏笔。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