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医生发现:大量喝水的糖尿病患者,用不了多久,身体或有3大变化

热点资讯 2025年10月18日 20:38 1 cc

不少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的习惯:觉得“多喝水能排糖”,于是每天一瓶接一瓶地喝。有人甚至认为,喝得越多越能“冲走血糖”。

但医生提醒,这种做法并不科学。水确实是代谢的重要参与者,但“以量取胜”并不能帮助控糖。长期大量喝水,反而可能让身体出现新的麻烦。

糖尿病患者体内的代谢机制和普通人不同。由于胰岛素作用受限,血糖升高后,肾脏需要通过排尿的方式代谢一部分葡萄糖。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出现口渴、多尿的原因。

医生发现:大量喝水的糖尿病患者,用不了多久,身体或有3大变化

喝水能暂时缓解口渴,但如果饮水量过多,超出肾脏的负荷,就会打破体内电解质的平衡,甚至引发代谢性问题。

医生指出,糖尿病人如果每天大量喝水,最先出现的变化就是电解质紊乱。身体的钠、钾、氯等离子维持着水分平衡和神经肌肉功能。

一旦喝水太多,血液被稀释,血钠浓度下降,就会导致低钠血症。表现为乏力、头晕、肌肉无力,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意识障碍。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本身能量利用效率就不高,电解质再失衡,更容易出现疲乏无力、反应迟钝。

在笔者看来,这种疲乏常常被误以为是“血糖高引起的”。不少患者越累越喝水,以为能缓解,结果越喝越严重。

医生发现:大量喝水的糖尿病患者,用不了多久,身体或有3大变化

身体在水分过多时,还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尿量进一步增加。尿液中带走的钠、钾也会更多,电解质进一步失衡,形成恶性循环。研究显示,短时间内饮水超过体重的3%就有可能引起低钠血症,这种风险在糖尿病人群中更明显。

除了电解质紊乱,肾脏负担也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

肾脏在处理水分时,需要经过滤过、重吸收、分泌等多个环节。当饮水量突然增加,肾小球滤过率被迫提高,长期下去容易导致高滤过状态,加速肾小球硬化。

医生在临床中发现,部分糖尿病患者自觉“多喝水有益”,每天喝到四五升以上,结果尿蛋白升高、肌酐上升。

医生发现:大量喝水的糖尿病患者,用不了多久,身体或有3大变化

这些指标说明肾脏过滤功能正在受损。对于肾功能已经受损的糖尿病人,这种行为更危险。过多的水会造成体液潴留,引起下肢浮肿、心脏负担增加。

研究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肾脏就已经处于损伤早期阶段。如果这时仍让肾脏持续高负荷运作,肾病进展的速度会更快。

医生建议,饮水量应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一般来说,糖尿病人每天总水摄入量(包括食物中的水)控制在2000毫升左右较合适,具体要结合气候、运动量、肾功能和尿量判断。

在笔者看来,很多人以为“多喝水能稀释血糖”,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水能稀释血浆中的糖浓度,但并不能降低体内葡萄糖总量。

医生发现:大量喝水的糖尿病患者,用不了多久,身体或有3大变化

血糖控制靠的是胰岛素调节和细胞摄取利用,而不是“冲走”。短时间喝大量水确实可能让血糖测值略微下降,但那只是浓度变化,不代表病情改善。

更重要的是,过度饮水还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加大。当体液稀释后,身体为了平衡渗透压,会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水分排出。

这样一来,葡萄糖代谢的节奏也会被打乱。肾脏在调节水与糖的排泄时需要依赖渗透压梯度,如果外部水分太多,这种调节会紊乱,导致血糖忽高忽低。

医生发现:大量喝水的糖尿病患者,用不了多久,身体或有3大变化

在一些研究中,糖尿病患者过量饮水后,血糖监测曲线的波动幅度明显增加。特别是在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患者中,这种波动容易导致低血糖或反跳性高血糖。

医生称这种现象为“液体干扰性血糖不稳”,主要是因为体液变化让血糖分布不均匀。

不少人喝水还伴随着另一个误区,就是喜欢喝“功能水”“矿泉水”“苏打水”。这些看似健康的饮品,有的含有较高钠离子或碱性成分,会进一步影响体内酸碱平衡

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长期饮用碱性水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减少,影响消化吸收;含钠过高的矿泉水则可能让血压升高,对心肾都不利。

医生发现:大量喝水的糖尿病患者,用不了多久,身体或有3大变化

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应优先选择白开水或温水,少量多次饮用,不渴不强灌。感到口干时可以小口饮水,每次100至200毫升即可,全天分散摄入。

若尿量明显增多或减少,都要及时检查血糖和肾功能,不要盲目靠“喝水”解决。

在笔者看来,水确实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但任何东西都有一个“度”。糖尿病人的身体对水的需求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的。

医生发现:大量喝水的糖尿病患者,用不了多久,身体或有3大变化

如果血糖高、尿多、天气热,适当多补水是对的;但在血糖稳定、肾功能不佳或有心脏病时,大量喝水就是在加重负担。医生常说“水能救人,也能伤人”,在糖尿病患者身上,这句话尤其适用。

现代医学越来越强调个体化管理。糖尿病的控糖不仅是降数值,更是维持平衡。

饮水、饮食、药物、运动都要协同,任何一个环节过度都可能打破这种平衡。喝水本身没错,但当它成为“保健手段”时,就得小心。科学的饮水,是根据身体信号来调整,而不是凭感觉去灌。

在医生看来,糖尿病患者学会“聪明喝水”,远比“多喝水”更重要。

医生发现:大量喝水的糖尿病患者,用不了多久,身体或有3大变化

要关注身体反馈,比如体重突然上升、脚踝浮肿、尿液泡沫增多,都可能意味着水分摄入过量或肾功能受损。测血压、查尿常规、监测电解质,是判断饮水是否合适的重要依据。

在笔者看来,健康管理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而是做得恰到好处。糖尿病患者更需要理解身体的“度”,水是朋友,但不能变成负担。科学饮水、理性控糖,才是真正的平衡之道。

参考文献:
[1]饮水方式与代谢性疾病风险关系[J].现代营养学报,2024,36(7):501-506.
[2]糖尿病患者水代谢与肾功能关系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4,40(5):412-418.
[3]饮水量与血糖波动性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3,31(8):621-626.
[4]高水摄入导致低钠血症的临床特征研究[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24,32(6):455-460.
[5]糖尿病肾病患者液体管理策略[J].中国肾脏病杂志,2023,29(9):737-742.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