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架从美国飞来的专机悄然降落在北京。来的不是别人,正是美国金融界的重量级人物、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他此行特意面见了中国的外交最高官员王毅。明眼...
2025-10-20 2
我叫张卫国,今年五十五。
从干了三十多年的国企办了内退,揣着一笔不算丰厚但足够养老的钱,我以为我的下半辈子,就是拎着鸟笼子,在公园里跟一帮老头子吹牛,看太阳从东边升起,再从西边落下。
我儿子张远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大厂的中层,忙得一年到头见不着面。我老伴儿走了五年,这屋子就彻底空了。
空得能听见灰尘落地的声音。
直到那场三十年没见面的高中同学会。
地点定在市里最高档的酒店,包厢富丽堂皇,水晶灯亮得晃眼。我穿着洗得发白的夹克,坐在角落里,像个误入的观众。
周围的同学们,一个个不是“总”就是“董”,大着肚子,亮着脑门,互相递着烫金的名片,唾沫横飞地谈着上市和融资。
我格格不入。
正当我准备提前开溜时,一个声音叫住了我。
“张卫国?”
我回头,看见一个女人。短发,精干,穿着一身得体的米色风衣,眼睛亮得像星星。
我愣了半天,才从记忆的犄角旮旯里,把她和当年那个扎着马尾辫,总爱跟我斗嘴的林慧对上号。
“林慧?”
她笑了,眼角的细纹像漾开的涟天。
“可算想起来了。怎么一个人躲这儿喝闷酒?”
我讪讪地笑了笑,“跟你们这些大老板聊不到一块儿去。”
她在我对面坐下,自己倒了杯茶。“什么大老板,瞎折腾罢了。”
我们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起来。我才知道,她离了婚,自己带着女儿。前几年开了家服装店,赚了点钱,但实体生意不好做,去年也关了。
“现在就是个无业游民。”她自嘲道。
我心里莫名地平衡了些,“彼此彼此,我也是个退休老头。”
酒过三巡,包厢里的气氛更热烈了。有人提议,每个人说说现在最大的烦恼和梦想。
轮到林慧,她站起来,端着酒杯,眼神里有种不属于这个年纪的火焰。
“我的烦恼是闲不住,我的梦想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餐馆。”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我身上。
“一家做家常菜的小馆子。不求多大,但得干净、温暖。让那些跟我儿子一样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下班后能有个地方,吃上一口热乎的、有家味道的饭。”
全场静了一下,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我却听得心里一动。
有家的味道。这五个字,像根针,扎在我心上最软的地方。
同学会散场,我跟林慧走在最后。晚风吹在脸上,有点凉。
“你那个开餐馆的想法,是认真的?”我鬼使神差地问。
她看了我一眼,眼神很亮。“当然。钱都准备了一部分了。”
“还差多少?”
“缺个合伙人。”她忽然停下脚步,看着我,“一个信得过、踏实肯干的合伙人。”
我的心,咚咚地跳了两下。
“你看我怎么样?”话一出口,我自己都吓了一跳。
林慧也愣住了,随即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张卫国,你行吗?你这辈子跟锅碗瓢盆打过交道吗?”
“我……”我被噎住了。确实,我连个西红柿炒鸡蛋都做得咸淡不均。
“但我有时间,有力气,还有点退休金。”我梗着脖子,像个不服输的年轻人,“最重要的是,我跟你一样,也想找点事做。”
她盯着我看了很久,久到我以为她会把我当成一个笑话。
最后,她伸出手。
“行。那就试试。”
就这样,五十五岁的我,像个愣头青一样,一脚踏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我把大半辈子的积蓄,五十万,投了进去。林慧也拿出了六十万。
我儿子张远知道后,在电话里差点跟我吵起来。
“爸!你疯了?五十多岁了创什么业?餐饮业的水多深你知道吗?十个开店九个倒!那都是你的养老钱!”
“你懂什么,我这是实现人生价值。”我嘴硬。
“什么价值?万一赔了,你喝西北风去?我可没钱给你填窟窿!”
电话“啪”地挂了。
我捏着手机,心里堵得慌。
林慧看出了我的失落,递给我一瓶水。
“别听他的。孩子们都希望我们安安稳稳,但他们不知道,人老了,最怕的不是折腾,是闲着等死。”
她的话,像一束光,照进了我心里那片灰暗的角落。
是啊,我怕的,不就是这个吗?
店面选在了一个老小区附近,租金不贵,周围都是居民楼和几个小公司。
店名叫“慧食记”。
我提议叫“老同学家常菜”,被林慧无情驳回。
“土。”这是她的评价。
接下来的两个月,我活得比上班那三十年加起来都累。
我们俩,一个当老板,一个当监工,每天泡在工地上。
我学会了看装修图纸,跟工人讨价还价,扛水泥,搬砖头。
有一次,我踩着梯子换灯泡,脚下一滑,摔了下来。虽然没伤到骨头,但腰结结实实地扭了。
疼得我龇牙咧嘴,躺在床上一个星期动弹不得。
林慧没说一句安慰的话,只是每天算好时间,提着保温桶来我家。
一天三顿,不重样。
排骨汤、鲫鱼汤、猪脚汤……
她说:“吃哪补哪,你这老腰,得好好补补。”
我躺在床上,看着她在我那乱糟糟的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心里五味杂陈。
这场景,我好像只在老伴儿还在的时候见过。
鼻子一酸,差点掉下泪来。
“谢了。”我闷声说。
“谢什么。你现在可是我的合伙人,是革命资产,可不能倒下。”她头也不回,声音脆生生的。
我却从这硬邦邦的话里,听出了一丝暖意。
餐馆终于开业了。
开业那天,我们请了舞狮队,放了鞭炮,红红火火。
同学群里发了红包,来了几个关系近的同学捧场,坐了三四桌。
第一天,营业额三千出头。
刨去成本,不亏不赚。
我跟林慧都很兴奋,觉得开了个好头。
但现实很快就给了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新鲜劲儿一过,生意断崖式下跌。
有时候,一天都开不了张。
厨师和服务员坐在店里玩手机,比我们还悠闲。
我和林慧,坐在空荡荡的店里,面面相觑。
每天的房租、水电、人工,像流水一样往外淌。
我账户里的数字,每天都在减少。
焦虑,像蚂蚁一样,啃噬着我的心脏。
我开始失眠,大把大把地掉头发。
“这样下去不行。”一天晚上,关了店门,林慧的脸色很严肃。
“我知道。可……能有什么办法?”我愁得一根接一根地抽烟。
“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她把我的烟掐了,“明天开始,我们自己干。”
“自己干?”我愣了。
“对。把厨师辞了,服务员也暂时辞退。我来炒菜,你来打杂、收银、当服务员。”
“你行吗?”我看着她。
她瞪了我一眼,“小看我?我女儿可是被我喂大的,手艺差不了。”
第二天,我们真的把人都辞了。
偌大的一个餐馆,就剩下我们两个五十多岁的老家伙。
林慧穿上厨师服,钻进了后厨。
我系上围裙,在前厅忙活。
她还真没吹牛。
几道家常菜,红烧肉、糖醋里脊、麻婆豆腐,做得色香味俱全。
她说,她做菜没什么秘诀,就是用料实在,用心。
就像做给自家人吃一样。
可生意还是不见起色。
最惨的一天,中午一个客人都没有。
我们俩,就着一盘炒青菜,吃了两碗白米饭。
吃着吃着,我一个没忍住,眼泪掉了下来。
一个五十五岁的男人,在自己赔钱的店里,哭了。
太丢人了。
我赶紧低下头,扒拉着碗里的饭。
林慧没笑话我。
她只是默默地给我夹了一筷子菜。
“张卫国,别泄气。这才到哪儿啊。”
“我……我就是觉得,对不住你。把你的钱也赔进去了。”
“说什么呢?”她声音不大,但很有力,“店是咱俩的,赔了赚了,一起扛。”
那天下午,我俩谁也没说话,就是闷头打扫卫生。
把每一张桌子,每一把椅子,都擦得锃亮。
傍晚,来了一个客人。
一个很年轻的女孩,背着个大大的双肩包,一脸疲惫。
她点了一份番茄炒蛋盖饭。
林慧亲自下厨,多给她卧了两个荷包蛋。
我端上去的时候,女孩愣了一下。
“我没点荷包蛋。”
“阿姨送的。看你一个小姑娘,工作辛苦。”我笑着说。
女孩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她埋着头,大口大口地吃着饭,吃得又快又香。
临走时,她扫码付了钱,还特意多付了十块。
“谢谢阿姨的荷包蛋。”她小声说。
那天晚上,我们盘账,总共收入十八块。
加上那十块,二十八。
我看着那张皱巴巴的十块钱,心里却比第一天开业赚三千块还踏实。
事情的转机,就从那个女孩开始。
过了两天,她带着两个同事来了。
又过了几天,她又带了一帮朋友来。
她说,她把我们的店发在了她的朋友圈和本地一个美食公众号上。
她说:“这家店的饭,有我妈做的味道。”
一传十,十传百。
店里的客人,渐渐多了起来。
大部分都是附近的上班族和居民。
他们说,喜欢我们这儿的干净,喜欢我们这儿的菜,有家的感觉。
我跟林慧忙得像两个陀螺。
我每天早上六点去菜市场采购,挑最新鲜的蔬菜和肉。
回来就洗菜、切菜,做准备工作。
林慧在后厨掌勺,一颠一炒,烟火气十足。
我则在前厅跑来跑去,点菜、上菜、收桌子、结账。
一天下来,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晚上十点关门,我俩累得瘫在椅子上,一句话都不想说。
但看着当天流水单上不断增长的数字,心里又是满足的。
这种满足感,是我在国企混了三十年,从未有过的。
生意好了,矛盾也来了。
我俩的经营理念,开始出现分歧。
我觉得,既然是家常菜馆,就应该物美价廉,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林慧却坚持,菜价必须提一提。
“张卫国,你当是做慈善呢?房租水电人工不要钱?我们的食材用的都是最好的,凭什么卖白菜价?”她在后厨对我吼。
“价格一提,客人不就跑了吗?”我不服气。
“跑了的,就不是我们的客人!我们要留住的是懂得我们价值的客人!”
我们为此大吵了一架。
吵到最后,我摔了手里的抹布。
“不干了!这店你一个人开吧!”
我冲出店门,一个人在街上瞎逛。
心里又气又委屈。
我觉得她太强势,太不讲理。
我辛辛苦苦,起早贪黑,不就是为了这个店吗?她凭什么这么说我?
我在外面游荡到半夜,气也消得差不多了。
想着店里还有一堆活没干完,她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又灰溜溜地往回走。
走到店门口,看见灯还亮着。
透过玻璃窗,我看见林慧一个人,正佝偻着背,在刷着堆成山的碗。
她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那么单薄,又那么倔强。
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揪了一下。
我推开门进去。
她听到声音,抬起头,看了我一眼,没说话,又继续低头刷碗。
我默默地走过去,从她手里拿过一只油腻的盘子,打开水龙头。
“我来吧。”
“不用。”她声音还是硬邦邦的。
“你手都泡白了。”
她没再坚持。
两个人,在寂静的厨房里,一个刷,一个冲。
水流声掩盖了所有的尴尬和争吵。
“对不起。”我先开了口,“今天……是我太冲动了。”
她擦了擦手,转过身看着我。
“卫国,我知道你也是为店好。但是,我们开店,不是为了把自己累死,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提价,是为了保证我们的利润,也是为了能让我们喘口气,以后能请人,能把店做得更好。我们不能一直这样,拿命去拼。”
她的声音很平静,但每一个字,都说到了我心里。
是啊,我只想着眼前的得失,却忘了我们开店的初衷。
“我明白了。”我点点头,“明天,就改菜单。”
那晚之后,我们的关系,好像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我们依然会为了一些小事争执,比如今天该买五花肉还是前腿肉,明天要不要推出新菜。
但我们再也没有红过脸。
我们更像是……一对搭伙过日子的老夫老妻。
互相嫌弃,又互相依赖。
店里的生意,走上了正轨。
我们请了一个服务员,一个洗碗工。
我俩终于不用那么累了。
空闲的时候,我们会坐在店里,喝着茶,看着窗外人来人往。
“你说,我们这算不算是成功了?”我问她。
“离成功还远着呢。顶多算是活下来了。”她呷了口茶,淡淡地说。
但我从她微微上扬的嘴角,看到了一丝笑意。
张远休年假,回来看我。
他没提前打招呼,直接摸到了店里。
当时正是饭点,我正忙着给客人点单。
他站在门口,看着我穿着围裙,满头大汗的样子,一脸震惊。
“爸?”
我看见他,也是一愣。
“你……你怎么回来了?”
他没回答我,而是走进店里,四处打量。
店不大,但干净整洁,坐满了客人,热气腾腾,充满了烟火气。
林慧从后厨端着菜出来,看见张远,也愣了一下。
“这是……张远吧?都长这么大了。”她笑着打招呼。
我给张远介绍:“这是林阿姨,我的……合伙人。”
那天中午,张远就坐在店里,点了我推荐的几个招牌菜。
他吃得很慢,很认真。
吃完,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把账结了。
晚上,我收了店,回到家。
他坐在客厅等我。
“爸,我们谈谈。”
我心里咯噔一下,以为他又要开始说教。
“坐了一天的车,累了吧?早点休息,有什么事明天再说。”我准备开溜。
“爸。”他叫住我,“那家店……挺好的。”
我停下脚步,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菜很好吃。比我公司楼下那些外卖强多了。”
“店里很干净,很有人情味。我看见你跟那些老顾客打招呼,像老朋友一样。”
“你……虽然看着比以前累,比以前老,但是……”
他顿了顿,似乎在寻找一个合适的词。
“但是,你眼睛里有光了。”
我愣在原地。
眼睛里有光。
是吗?
我走到卫生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
头发白了大半,皱纹也深了,眼袋耷拉着,确实是一副饱经沧桑的模样。
但那双眼睛,好像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
不再是那种退休后的空洞和茫然。
而是……一种踏实,一种笃定。
我走出卫生间,看见张远已经给我倒好了一杯热水。
“爸,对不起。之前是我不理解你。”他低着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我总觉得,你们这个年纪,就应该在家享清福。但我忘了,你们也有自己的追求。”
“那五十万,就当我投资你的。以后店里要用钱,跟我说。”
我的眼眶,一下子就热了。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想说点什么,喉咙却哽住了。
父子俩,第一次这样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
我们聊了很多。
聊他的工作,他的感情,也聊我的餐馆,我的……林慧。
“爸,你跟那个林阿姨,到底什么关系?”张远忽然问,眼神里带着一丝八卦。
“合伙人!跟你说了一百遍了!”我老脸一红。
“真的只是合伙人?”他坏笑着,“我可看见了,她看你的眼神,不一般。”
“小孩子家家,胡说八道什么!”我嘴上呵斥,心里却像被投进了一颗石子,荡起一圈圈的涟漪。
林慧看我的眼神……不一般吗?
从那天起,我开始不自觉地观察林慧。
我发现,她会在我累的时候,不动声色地把一杯泡好的胖大海放到我手边。
我发现,她记得我不吃香菜,每次做员工餐,都会把我的那份单独盛出来。
我发现,她会在我跟客人因为一点小事争执时,笑着出来打圆场,然后背地里数落我“一把年纪了,火气还这么大”。
我发现,我们俩之间,已经有了一种不需要言语的默契。
我一个眼神,她就知道我要递什么。
她一咳嗽,我就知道该去倒水。
这种感觉,很微妙,也很……温暖。
让我这个孤单了五年的老男人,心里重新有了着落。
可我不敢多想。
我们都这把年纪了,都是有过家庭的人,再谈感情,总觉得有些别扭和难为情。
而且,万一是我自作多情呢?
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以后连朋友都没得做,这店还怎么开下去?
我只能把这份心思,悄悄地藏在心里。
直到林慧的女儿,从上海回来。
她女儿叫陈曦,跟张远差不多大,在一家外企做设计,是个很时尚、很干练的姑娘。
她一回来,就对我的存在,表现出了明显的敌意。
她总是“张叔叔”、“张叔叔”地叫我,客气又疏离。
她会不动声色地打听我投资了多少钱,在店里占多少股份。
她看我的眼神,充满了审视和怀疑。
我明白,她把我当成了图她妈钱的骗子。
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但也能理解。
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对母亲的保护欲,总是会强一些。
那天,店里不忙,陈曦来店里吃饭。
吃完饭,她把我叫到一边。
“张叔叔,我能跟您聊聊吗?”
“好啊。”
我们俩就坐在店门口的小马扎上。
“我妈这个人,一辈子要强,也一辈子没享过什么福。”她开门见山,“跟我爸离婚后,她一个人把我拉扯大,吃了很多苦。”
“我知道。”我点点头。
“她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心眼,很容易相信别人。”她的目光,像刀子一样,直直地射向我,“所以,我希望您……不要伤害她。”
我心里一沉。
“陈曦,你误会了。我跟你妈,只是单纯的合伙关系。”
“是吗?”她冷笑一声,“我可不觉得。我妈现在,三句话不离你。说你老实,说你可靠,说你让她觉得踏实。”
我愣住了。
“张叔叔,我不管你接近我妈是什么目的。我只告诉你,我妈的钱,都是她辛辛苦苦攒下来的血汗钱。你要是敢骗她……”
“我没有!”我急了,声音也大了起来,“我张卫国虽然没什么大本事,但还没下作到去骗一个女人的钱!”
“我投进店里的五十万,是我全部的家当!我赔得起,也输得起!我跟你妈合伙开店,就是想找点事做,不想混吃等死!就这么简单!”
我的激动,似乎让她有些意外。
她愣愣地看着我,半天没说话。
这时候,林慧从店里出来了。
“你们俩在这儿说什么呢?”
“没什么。”陈曦站起来,“妈,我先回去了。”
她走了。
林慧看着我,眼神里有些担忧。
“她……是不是跟你说什么了?”
我摇摇头,“没什么。就是随便聊聊。”
我不想因为这件事,让她为难。
但这件事,像一根刺,扎在了我心里。
我开始刻意地跟林慧保持距离。
不再跟她开玩笑,不再跟她聊家常。
我们之间,又回到了纯粹的“合伙人”关系。
林慧似乎也察觉到了我的变化。
她几次想跟我说话,都被我找借口躲开了。
店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很沉闷。
连新来的服务员小姑娘都看出来了。
“张叔,你跟林姐吵架啦?”
我只能苦笑。
这样过了半个月,我实在受不了了。
这天晚上,关了店。
我把林慧叫住了。
“林慧,我有话跟你说。”
“你说。”她看着我,眼神很平静。
我深吸一口气,把陈曦找我谈话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
“……你女儿说得对。我们俩,走得太近了,容易让人误会。”
“为了避免闲话,也为了你好,我觉得……我还是撤股吧。”
“这店,现在也走上正轨了。你一个人,或者再找个合伙人,都能做得很好。”
“我那五十万,就当我借给你的。你什么时候方便,什么时候还我就行。”
我说完,心里空落落的。
像是一下子被抽走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林慧一直静静地听着。
等我说完,她忽然笑了。
“张卫国,你是不是个傻子?”
我愣了,“你……什么意思?”
“我女儿的话,你也信?”她走到我面前,直视着我的眼睛,“我自己的事,什么时候轮到她来做主了?”
“可她也是为了你好……”
“为我好,就可以不问我的想法,就来干涉我的生活吗?”
她也深吸了一口气,眼神里,有我从未见过的光。
“张卫国,我问你。”
“我们俩,从同学会重逢,到一起开这个店,这么长时间,我林慧是什么样的人,你看不出来吗?”
“我把你当成什么人,你感觉不到吗?”
我感觉到了。
我怎么会感觉不到。
只是我不敢承认,不敢面对。
“我……”我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你什么你?”她忽然上前一步,抓住了我的手。
她的手,因为常年操劳,有些粗糙,但很温暖。
“张卫国,我告诉你。这个店,是咱俩的,少一个都不行。”
“我林慧,离过一次婚,这辈子没想过再找个伴。但要是那个伴是你……”
她顿住了,脸颊泛起一抹红晕。
“……我觉得,也挺好。”
我的大脑,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幸福,来得太突然。
突然到我这个五十五岁的老男人,像个毛头小子一样,心跳如雷,手足无措。
我看着她,看着她眼睛里的光,看着她眼角的细纹,看着她鬓角的白发。
我忽然觉得,眼前这个女人,就是我下半辈子,要找的那个人。
我们一起经历了这么多。
从零开始,把一个冷冰冰的铺面,变成了一个热气腾腾的家。
我们吵过,闹过,哭过,笑过。
我们的关系,早就不只是合伙人那么简单。
它是战友情,是亲情,更是……一种相濡以沫的爱情。
我反手,紧紧地握住了她的手。
“林慧,我也是。”
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很多。
聊我们的过去,聊我们的孩子,聊我们的未来。
我们决定,等店里的生意再稳定一些,就去领证。
不办婚礼,不请客。
就我们俩,还有孩子们,一起吃顿饭。
就像这个小餐馆一样。
平淡,真实,但充满了家的味道。
第二天,陈曦又来了。
是林慧叫她来的。
我们三个人,坐在店里。
林慧把我们的决定,告诉了她。
陈曦听完,沉默了很久。
最后,她站起来,对着我,深深地鞠了一躬。
“张叔叔,对不起。”
“之前,是我太不懂事了。”
“我妈……就拜托您了。”
我连忙扶起她,“好孩子,快起来。”
林慧在一旁,笑着,眼眶却红了。
后来,我给张远打了电话。
他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半天,然后说了一句:
“爸,恭喜你。记得给我改口费。”
我跟林慧都笑了。
生活,还在继续。
“慧食记”的生意,越来越好。
我们成了那一片小有名气的“夫妻店”。
每天,我们一起去菜场,一起开店,一起迎接客人,一起打烊。
日子忙碌,琐碎,却充满了踏实的幸福感。
我常常会想,如果当初,我没有去那场同学会。
如果当初,林慧没有提出开餐馆。
如果当初,我没有鬼使神差地问那一句。
我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
大概,还是那个守着空房子,拎着鸟笼子,在公园里混吃等死的老头吧。
是这家小餐馆,让我赔进了我全部的积蓄和安逸的晚年。
但也因为它,我赚回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和一个温暖的家。
还白捡了一个能干、漂亮,笑起来眼角有细纹的老婆。
这笔买卖,怎么算,都是我张卫国,赚大了。
相关文章
最近,一架从美国飞来的专机悄然降落在北京。来的不是别人,正是美国金融界的重量级人物、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他此行特意面见了中国的外交最高官员王毅。明眼...
2025-10-20 2
2025年10月上旬,中国商务部抛出的稀土出口新规在国际市场炸了锅——只要产品里哪怕含有一点点中国稀土,出口都得经过审批。这个看似针对供应链安全的调整...
2025-10-20 2
稀土不是土,是工业味精,也是21世纪的“石油”。 10月16日,中国海关把出口审批缩到3天,同时新增8家“白名单”企业;大洋彼岸,美国国会刚批52亿...
2025-10-20 2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欣逢故宫百年大展,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帅克自是少不了去看的。与大多数爱好者一样,帅克最主要是奔着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
2025-10-20 2
前言446万元人民币——这不是一笔普通的港口账单,而是一声在太平洋上炸开的闷雷。如果说过去几年中美的摩擦还只是文件与协议间的拉锯,那么这一次,已经落到...
2025-10-20 2
我叫张卫国,今年五十五。从干了三十多年的国企办了内退,揣着一笔不算丰厚但足够养老的钱,我以为我的下半辈子,就是拎着鸟笼子,在公园里跟一帮老头子吹牛,看...
2025-10-20 4
你有没有发现,今年的寒露,不像从前了? 早上出门,风一吹,后颈立马缩起来——不是凉,是刺。 北京的朋友说,她妈凌晨五点就打开暖气,说“这天儿,不像...
2025-10-20 2
本来以为跟着美国就能高枕无忧的马科斯现在遭到了政治生涯中的滑铁卢,愈演愈烈的反腐游行不但让自己的内定接班人引咎辞职,还被爆出马科斯也贪污了80万,在战...
2025-10-20 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