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份子钱该“随大流”还是“守本心”?“礼金互免”,你认可吗?

抖音热门 2025年11月09日 23:42 2 admin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份子钱该“随大流”还是“守本心”?“礼金互免”,你认可吗?

文|钱晓明

十月的婚礼请柬像密集的红叶纷飞,随之而来的是沉甸甸的“份子钱”负担。三年前就有数据显示,职场人国庆期间人均份子钱高达2369元,而如今这一数字仍在攀升——有人月薪4000元要随礼2000元,有人国庆8天赶3场婚礼花掉800元,刚入职的年轻人更是要面对500至2000元不等的“行情压力”。

社交媒体上,“如何体面拒绝份子钱”的求助帖越来越多,这场源于乡土社会的人情仪式,正在现代社会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份子钱该“随大流”还是“守本心”?“礼金互免”,你认可吗?

份子钱的本意:循环的人情互助

在传统乡土社会,份子钱是朴素的“众筹互助”机制。宗族邻里在婚丧嫁娶时凑钱送礼,既分担了主家的开销,也构建起“循环的社会关系”。社会学家阎云翔在《礼物的流动》中提到,这种礼尚往来是确认彼此位置、延续依存秩序的纽带,礼金本质是“社会信任和情感债务的具体化”,象征着“我在你心中有位置”。

那时的人情往来有稳定的网络支撑:居住相近、联系频繁,今天送出的礼金,未来总能通过相似场合收回,形成良性的情感与物质循环。一份薄礼承载的是实打实的关心,而非冰冷的数字比拼。

份子钱该“随大流”还是“守本心”?“礼金互免”,你认可吗?

现代变形:从“人情互助”到“情感绑架”

城市化与人口流动打破了传统的“礼物循环”,份子钱的互惠逻辑逐渐变形,沦为难以承受的负担。

互惠链条断裂:年轻人背井离乡打拼,今天送给异地同学的礼金,可能因自己未来婚礼的地域、形式差异,永远无法收回,单向支出变成“隐性债务”。

攀比之风盛行:礼金数额成了关系亲疏的“度量衡”,同学间互相打听行情,500元起步、好友2000元以上的标准,让本应真诚的祝福变成面子比拼。

无效社交裹挟:多年未联系的同学、仅点头之交的同事广发请柬,甚至出现“再婚再邀”的情况,请柬变成“明码标价的通知”,拒绝则被贴上“不懂事”的标签。

更令人无奈的是,这份“人情债”常常加速关系破裂:有人因无力随礼而疏远好友,有人因未收到回礼而心生隔阂,原本维系情感的纽带,最终变成了社交枷锁。

份子钱该“随大流”还是“守本心”?“礼金互免”,你认可吗?

新风突围:让祝福回归本真

当份子钱的沉重压过喜悦,年轻人和部分地区正在用行动重构人情规则,让婚礼回归“祝福至上”的本质。

地域新风:折角红包里的“讲心不讲金”

广东顺德的“折角红包”近期爆火全网:新娘接过宾客红包后,轻轻折下一角再退回,笑着说“心意已收下”。这种“不收礼金”的习俗在佛山、茂名等地流传已久,被中央文明办点赞为“婚事新办的文明新风”。当地新人认为,亲友能到场分享喜悦就是最好的祝福,金钱不该成为团聚的阻碍。

群体约定:打破规则的“默契共识”

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礼金互免”:95后大学生室友提前约定,结婚时“人到即可,互不随礼”;职场人建立“三不原则”——非挚友不赴宴、非互助不随礼、非必要不攀比,用筛选社交减轻负担。这种方式虽多限于亲密关系,却彰显了“不为金钱绑架情感”的态度。

形式创新:用心意替代礼金

年轻人正在跳出“现金红包”的框架,让祝福更有温度:有人送上手工贺卡、定制视频,有人用摄影、设计技能为婚礼出力,还有人准备小众纪念品替代礼金。而新人这边,也在主动为宾客“减负”——小酒馆办婚礼、海底捞包场,取消司仪和煽情环节,甚至在请柬上注明“无需随礼,祝福就好”。

政策引导:移风易俗的正向推动

除了民间自发探索,各地也在推进移风易俗:顺德发布倡议书推广“折角红包”风尚,广西百色提倡压岁钱不超过20元,湖南辰溪用村规民约规范红白喜事消费。这些举措让“重情轻礼”的理念获得更多认同。

份子钱该“随大流”还是“守本心”?“礼金互免”,你认可吗?

现代关系的本质是真诚,而非数字

份子钱的困局,本质上是传统人情模式与现代社交结构的碰撞。当亲缘、地缘不再是社交的唯一纽带,当流动的生活让“礼尚往来”难以循环,我们不必固守“金钱衡量情感”的旧规。

广东顺德的折角红包、年轻人的礼金互免、新式婚礼的心意表达,都在传递同一个信号:祝福的价值不在于金额大小,而在于那份纯粹的真诚。十月的婚礼本该是喜悦的聚会,而非“人情债”的考场。当我们卸下金钱的枷锁,才能让情感回归本真,让现代关系在真诚互动中更有温度。(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