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重庆星光68商场内一女子将店铺衣服点燃,火势瞬间蔓延。危急时刻,烟雾感应消防系统迅速作出反应并启动灭火程序,店内工作人员也第一时间手持灭火...
2025-11-10 1
德国外长刚在台湾问题上踩线,转头就急着打电话求谈稀土。
王毅接通后却只字不提技术合作,反而讲起了德国历史。
这场“认错通话”看似缓和,实则划下红线。
大家好呀,今天小汉就和大家聊聊德国外长是怎么前倨后恭,令人发笑的。
2025年10月26日原本是德国外长瓦德富尔首次正式访华的日子,随行团里不仅有外交官员,还有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稀土进口商代表等重量级企业人士。
此行被外界普遍视为为德国总理默茨后续访华“打前站”,议题聚焦在稀土供应、半导体出口管制以及中德经贸合作等现实问题上。
然而就在出发前两天,德国外交部突然宣布行程“推迟”,理由是“中方除安排王毅外长接见外,未确认其他会晤安排”。
这个说法听起来像是中方接待规格不够,但明眼人都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几乎同一时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点名批评德方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踩了红线”。
瓦德富尔此前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称,德国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具体实施方式由德国自行决定”,并强调“反对以武力改变台海现状”,却只字不提反对“台独”。
这种话术看似中立,实则暗藏玄机。
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核心就是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模糊化处理都是对这一原则的掏空。
中方明确指出:只谈“维持现状”却不反对“台独”,等于变相纵容分裂势力,这已严重损害中德关系的政治基础。
于是,原定的访问不了了之。德方嘴上说“只是推迟”,但中方既未确认新日期,也未释放积极信号。
这场外交风波迅速发酵,在德国国内引发不小震动。
执政联盟中的社民党议员公开批评此举“发出不良信号”,德国经济界更是忧心忡忡。
毕竟,中国连续七年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高达2018.8亿欧元,2025年前8个月已达1634亿欧元,超过同期德美贸易额。
访华计划搁浅不到一周,局势出现转折。
11月3日,中国外交部发布消息: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德方请求,同瓦德富尔通电话。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措辞罕见使用了“应德方请求”而非惯常的“应约”,这本身就说明问题——不是中方主动邀约,而是德方主动求谈。
通话中,瓦德富尔一改此前强硬姿态,反复强调“高度重视对华关系”,并急切表示“期待在中方方便时间尽早访华”。
显然,这位外长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试图通过电话挽回局面。
而王毅的回应直截了当,没有客套铺垫,开门见山讲了一件事:台湾问题。
他重申,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方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德关系最重要的政治基础,不容任何模糊或附加条件。
王毅还特别提到一段历史:1990年德国统一时,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坚定支持,不设前提、不附条件。
如今德国经历过分裂之痛,理应更能理解中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正当性。
言下之意很清晰:当年我们无条件支持你统一,今天你却在中国统一问题上耍滑头,这不公平,也不厚道。
这番话并非情绪宣泄,而是正告德方中国的底线。
瓦德富尔一边想从中国获取稀土、稳定供应链,一边又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玩文字游戏,试图两头占便宜。
中方的态度很明确:合作可以,但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若想一边踩红线一边要好处,门都没有。
瓦德富尔为何如此着急?根本原因在于德国对中国的稀土依赖已深到难以承受中断的地步。
数据显示,德国约64%的稀土进口来自中国,而在稀土加工环节,全球85%的产能集中在中国。
这些材料是制造电动汽车电机、风力发电机、导弹制导系统乃至高端芯片的关键原料。
2025年,德国大众因荷兰强抢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导致部分车型面临停产风险。
与此同时,欧盟正推进“重新武装欧洲”计划,计划投入近8000亿欧元加强国防,但《纽约时报》直言:没有中国的稀土,这一切都是空谈。
欧盟安全研究所研究员乔里斯·蒂尔坦言:“一切都取决于此。”
德国政界并非不知道问题所在,基民盟议员诺贝特·勒特根就曾公开承认:“中国已经强大到可以用经济依赖来‘惩罚’德国。”
但他提出的“去风险化”策略在现实中寸步难行。
瑞典虽在2023年发现超百万吨稀土储量,但从勘探到量产至少需10到15年;欧洲本土开发又面临环保法规严苛、社区抗议激烈、成本高昂等障碍。
即便日本将对中国稀土依赖从90%降至60%,仍绕不开中国在冶炼分离技术上的绝对垄断。
更讽刺的是,西方当初正是为了规避污染和成本,主动将稀土提炼环节外包给中国。
如今却反过来指责中国“垄断资源”,甚至准备动用《反胁迫工具法案》进行反制。
这种双标,既暴露了战略短视,也反映出认知失调。享受了中国廉价稀土带来的科技红利,又不愿承认对方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布局能力。
其实,德国内部对华政策早已分裂。
以瓦德富尔为代表的基民盟倾向跟随美国,强调“制度对手”“去风险”,甚至不惜在台湾问题上挑衅。
而社民党及工商界则主张务实合作,认为德国离不开中国市场和供应链。
就在瓦德富尔访华告吹后,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立即宣布将于11月中旬按计划访华,参加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试图稳住经贸大局。
这种内部分歧背后,是更深层的认知危机。
德国资深媒体人施泰因加特在10月23日发表评论,尖锐指出:“惩罚而非学习,是德国对华政策的最大错误。”
他列举了五个值得德国借鉴的领域:电动汽车普及率、市场化改革路径、国家产业政策、资源战略布局、贸易韧性。
他提醒德国社会:中国不是靠“低环保标准”崛起的,而是通过长期规划、技术投入和制度创新,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优势。
施泰因加特
施泰因加特的话戳中了要害,德国今天的困境,不是因为中国太强,而是因为自己在过去几十年选择了短期利益,放弃了关键产业的自主能力。
现在想靠道德指责或制裁手段逼中国让步,既不现实,也不公平。
真正的出路,是放下优越感,正视差距,像19世纪学英国、20世纪学美国那样,敢于在21世纪向中国学习。
王毅在通话中没有谈稀土、没提关税、也没讨论技术转让,只讲了台湾问题。
这不是回避现实,而是划清底线:政治互信是经济合作的前提。
如果连一个中国原则都要“自行解释”,那再大的贸易额也撑不起真正的伙伴关系。
瓦德富尔的“认错电话”或许能暂时缓和气氛,但中德关系能否重回正轨,取决于德国是否真正愿意用行动尊重中国的主权和核心利益。
否则,再多的“高度重视”也只是空话。
相关文章
11月5日,重庆星光68商场内一女子将店铺衣服点燃,火势瞬间蔓延。危急时刻,烟雾感应消防系统迅速作出反应并启动灭火程序,店内工作人员也第一时间手持灭火...
2025-11-10 1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何珊珊数字人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化。十年前,数字人还是只能静态展示的“虚拟模特”。如今,它们已经能直播、能带货,并创造实际营收。...
2025-11-10 1
01事关新场景大规模应用,国办重磅发文11月7日,据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
2025-11-10 1
德国外长刚在台湾问题上踩线,转头就急着打电话求谈稀土。王毅接通后却只字不提技术合作,反而讲起了德国历史。这场“认错通话”看似缓和,实则划下红线。大家好...
2025-11-10 3
欧盟“一次一签”政策一出来,落下的第一锤,砸在了无数想俄罗斯普通人身上。以前一张签证能用好几年,说走就走,现在每次都得重新申请、准备一堆资料,还得等排...
2025-11-10 3
在乌姆・舒克里邻居手机的视频里,暴行的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得令人窒息,这段时长3分钟的视频,没有激烈的冲突画面,却用这种“慢镜头式”的残忍,记录下定居者如...
2025-11-10 2
45年前,1980年,《中国青年》杂志刊发了一封署名“潘晓”的来信,直言自己对职业和生活的困惑,追问“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引发了全国青年的热烈讨...
2025-11-10 2
大象新闻2025-11-09 18:38:14据商务部网站11月9日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方关于安世半导体问题的声明答记者问。问:近日,欧盟委员会...
2025-11-10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