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开国将帅至今健在的仅剩一位,101岁高龄身体依旧健朗,他是谁

抖音推荐 2025年08月12日 14:41 1 admin

谁会想到,2024年还能听到一位横跨世纪、见证新中国诞生的开国将帅,就活生生地走在这世间?王扶之,101岁,仍然有底气答应媒体采访,说自己身体还行。这种“还行”,放在他那一代人身上,别人的疲惫、大病,在他身上永远成不了事儿。有人说他是传奇——其实他就是一部活历史,一部偶然与悲壮纠缠、像被风雨摇晃后又强硬站起的小人物大史诗。迷人的不是他有多聪明,也不是他有多少勋章。而是他活成了一个时代的缩影,让人怎么都绕不开那几个让人心头一紧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才能磨出这样的人?

开国将帅至今健在的仅剩一位,101岁高龄身体依旧健朗,他是谁

1923年,陕西子洲一个典型的农家。家里没什么田地,母亲早早去世,王扶之五岁时就失去了最可靠的那份依靠。父亲和爷爷领着他满山跑,生活的狼狈像影子一样甩都甩不掉。想吃饱饭,得去地主家打工。可即便那么惨,王扶之也没掉过眼泪。小时候,受到苦难教育的孩子太多,但是他身上有种不肯被命运踩扁的角劲,13岁的脸,17岁的心气。再看看今天不少“苦难教育”包装出来的鸡汤,和眼前的对比就怪异。或许,什么鼓励都比不过现实泼一盆冷水。

转折来了,从来都是最没准备的时候。12岁那年,村里来了红军。王扶之第一次瞧见刘志丹的队伍,不哭不闹,红军的纪律和眼色,在他心里扎下徒根——这些人跟地主武装完全是两回事。连最微小的日常,红军都和乡亲们有说有笑,为老百姓担水扫地,操场上分不清谁是兵谁是百姓。王扶之看呆了,把参军的念头一遍一遍盘算,多少有点赌气似的想抓住一切离苦的可能。明明12岁,个头倒有1米6,说自己17,红军也就收了。

开国将帅至今健在的仅剩一位,101岁高龄身体依旧健朗,他是谁

第一次走进军营,山沟沟的少年一夜长大。没枪,只有梭镖,不管够不够用,照样拼命往前冲。第一次上阵不是演习,是真刀真枪的围城打援。小孩子的脸招人小看,敌人放松警惕,他却带人背着梭镖把高地拿下了。第一次冲锋,他捡到了人生第一把枪,是用吼出来的:“缴枪不杀!”后面,枪声停了,他才觉得胳膊发麻。很多人都觉得战争考验人,其实更多的是拼命试探你的底线。没多少戏剧性,没人念诗讲道理,就是往前冲,摔下去就可能再也起不来。

很难说到底什么让他坚持下来。或许仅仅是身后还有爷爷和父亲等着他挣口饭吃,又或许真有些执拗的耿气。他立了功,去测绘训练班,开始接触更专业的东西。后来重遇自己亲手俘虏的马德良,马当上了团参谋长。这事儿听起来有点像老电影,不是所有敌人都能变成战友,但那时候就是发生了——谁能料到呢?也许,人和人的相逢,本就没有那么多套路。

开国将帅至今健在的仅剩一位,101岁高龄身体依旧健朗,他是谁

抗日战争开始,整个中国都在流离失所。王扶之跟着部队东奔西走。四平保卫战,江南三下,平津决战,他打了前面打后面。都是外人只道其表,看不见其里。他不是那种一出场就带光环的人,有的仗他自己甚至不敢回想太多。每打一次胜仗,就有仨回避不开的词:死、怕、硬撑。可偏偏,这种反复在他生命里扎得很深。有几年,他每回忆起战场,几乎闭不住眼。可转回身来,他又说人活着就得向前看。

锦州、天津、广西,总攻时他是副团长、是团长,也是传令兵,是急先锋。当时的决定,跳过诸多繁琐手续,一旦犹豫哪怕一分钟,仗就会输。不像今天什么都要公示、要程序,那个时候很多事就是靠“就是要干”,干成了就能活下几百人。王扶之能活下来,有点侥幸,有点踩点,还有点狠命。他说过自己长得壮,身体结实,大难来时碰上点运气。这话在旁人听起来像玩笑,但经历的人,其实明白,那种苦,是已经无法诉说和分享的。

开国将帅至今健在的仅剩一位,101岁高龄身体依旧健朗,他是谁

新中国成立,第一个“大块头”的任务还没结束,抗美援朝又来了。这一次,他直接上了前线。别人怕死,他怕拖累别人。什么都失败可以,唯一不能失败的就是带不回自己的兵。五次战役,他场场不落。1952年8月,有场轰炸打得突然,满地炸弹。他和战友在坑道里,突然轰隆巨响,黑烟和混乱狠狠吞了他们。巨石把他一条腿压住。醒来的时候,他迷糊地想:是不是该等着死了。可呼吸又觉得还活着,声音能喊出来,说明人还没完。

他一边往外爬,一边喊战友,只听见两声有气无力的回应。没声的那几个,可能已经一动不动。他把自己弄出来,又硬是把那两个人拖着拽出来。可是他们根本联系不上外面的世界。38小时,饿得发懵,天昏地暗。王扶之还在想,这仗打到这一步,是不是只有等人来找?来了,救出三个人,其他五人却没了。不管以前受到多少训练,这种事过后心里总会留下阴影。他嘴上不说,身体有点虚这种事他也不承认。

开国将帅至今健在的仅剩一位,101岁高龄身体依旧健朗,他是谁

获救以后,他什么都没见怪。有人说英雄就该铁骨铮铮,他却觉得其实大家都怕死。自己不是不怕,只是怕死前输了。1949年那会儿,他觉得新时代要来了,就应该有新活法。可几十年过去,身边的人不断换,许多老战友、老长官,名字一个个消失。他默念过那些名字,轻易不会对外人讲。岁月似乎绕过他单独走,他活的时间长了,有些东西也装在心里多了。他也犯过错,有次命令下得太快,队里小兵受了伤,他却一句话也说不出道歉——不是不想,只是觉得道歉也不能让人复活。

1964年,少将。国家给他荣誉,他也就默默接过。没开怀,也没矫情。很多老同志说王扶之带兵勤快,话不多,却什么事都肯自己扛,人前也不抢风头。可这话要让他自己听见,他有时会突然转开话题,说自己其实粗心。前后说的那个“自己”,到底哪个是真的?谁能说得准。他嘴上说一切都靠集体,可要是没他那个时候逞能,很多仗不会打成那样。

开国将帅至今健在的仅剩一位,101岁高龄身体依旧健朗,他是谁

人老了,有时候又喜欢回忆。到了上个世纪末、再到今天,王扶之变得健朗。身体没什么大毛病,这让很多老友都觉得不可思议。有老干部开玩笑说他是“老顽童”,王扶之还真不否认。可偶尔有情绪上来,他自己其实也会发呆。家里墙上贴着合影,少将军服,孙辈围绕左右,看着照片反而觉得那些军旅生涯像是隔着黑白滤镜的电影短片,有的画面清晰,有的模糊。

很多战后的将军、元勋,都一个个慢慢地走了。按理说,孤独是他的常态。可翻一翻网上资料,却总有人还记得他的故事——不光媒体,陌生的网友也在留言。2023年庆祝他百岁时,人民日报、陕西媒体都做了专访。有人在B站和抖音剪辑他的老照片,年轻人居然会认真留言说“了不起”。他自己有没有在意这些新媒体的力量?很可能并未太在意,但总比没人关心强。

开国将帅至今健在的仅剩一位,101岁高龄身体依旧健朗,他是谁

王扶之不止是个人的符号。从他身上折射出来的,是爷爷那辈子孙间哼哼唧唧、还有那些逃荒打仗、乡愁与血脉拌在一块儿的记忆。他代表的不是超级英雄,而是那个年代里普通人为了生存、为了尊严憋出来的一股狠劲。说他传奇,其实身上更有种“谁都能干点什么”的意思。很多人只看到了他的荣光,没有看到他内心偶然泛起的那种茫然或不服。

仔细想想,王扶之的人生里,没有谁在最黑暗的夜里为他点过灯。但他自己用手捂着一点火种熬过了风雪。今天再去看他的访谈,会有种奇怪的距离感。有些段落是自豪,有些地方他却淡淡带过。活着的人总有说不出口的事,很难全都交代。也许,他并不喜欢被铭记,也并不一定喜欢自己成为历史。有些矛盾,他嘴上说不在意,其实心里还是有点自豪的吧?

开国将帅至今健在的仅剩一位,101岁高龄身体依旧健朗,他是谁

王扶之的故事,其实和传奇、神话关系不大,说到底就是一场生命和时代大的碰撞。他的坚韧,也许不是天生的本事,而是被命运反复打磨出来的棱角。活成这样,不靠谁带,也没有剧本。

这就是王扶之,从头到尾,没什么玄妙的道理,但就是让人想起那个年代,想起那些拧着不认输的普通人。

开国将帅至今健在的仅剩一位,101岁高龄身体依旧健朗,他是谁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