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钟大大最近听说医保又要改了,安徽明年起门诊能多报5%,住院还能多报十多个点。这政策要是全国推行,去大医院看病自己掏的钱真的能少不少。不过听说之...
2025-08-18 0
[下雨]有这么一种动物,在中国吃它要违法,甚至可能坐牢,可在英国,它却成了“过街老鼠”,多到泛滥成灾,政府还得花钱请人来打。
这个动物就是野鸡,你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野鸡听起来这么普通的动物,为什么也能是保护动物?而且同样一种生物,怎么会在两国的待遇差别这么大?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动物。
要说野鸡,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就是山里跑的那种五彩小鸟,其实它的学名叫“雉鸡”,古人特别喜欢它,因为羽毛漂亮,尾巴修长,是画作和诗句里的常客,古籍里经常能看到“雉”字,它不仅是猎物,更是吉祥的象征。
后来因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叫“吕雉”,人们避讳不敢直叫,就改成“野鸡”,所以现在叫它野鸡,其实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习惯,野鸡在中国的地位,从来都不只是“山里的鸟”那么简单。对农耕社会的人来说,它象征丰收与吉祥。
古代不少民间传说里,它甚至是传递好消息的小使者,可别看它形象文雅,说到吃,中国人可从没客气过,在过去的年代,肉类紧缺,能吃上一顿肉就是大事。野鸡肉鲜美,汤清香浓,红烧清蒸都能做,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炖一锅野鸡汤,既能御寒,又能补身体。
中医典籍里更提到,野鸡性温,有助于滋补气血,久而久之,它就成了人们眼中的“滋补佳品”,但是好吃也就意味着被疯狂捕捉,尤其在农村,野鸡是最容易被盯上的目标,人们打猎手法多样:有的设网,有的放陷阱,还有的干脆端着猎枪进山。
一只野鸡,既能换钱,也能换来一顿丰盛的饭,久而久之,数量锐减,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野鸡几乎成了奢侈品,有人甚至专门偷猎拿去市场卖,价格比家禽贵好几倍,你想想,在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谁家能在饭桌上端出一只野鸡,那可是真正的“排场”。
可问题是,再多的野鸡也架不住全国人民这样抓,随着数量急速下降,政府只好出手,把野鸡列入二级保护动物,现在在中国,哪怕野鸡自己飞进院子里不小心撞死了,你也不能吃,一旦被发现,轻则罚款,重则坐牢。
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过去人们吃得太狠,才让野鸡成了需要保护的物种,所以在中国,野鸡的命运是从美味佳肴到重点保护”,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人类欲望和自然之间的较量,吃是满足一时的口腹之欲,但如果失去节制,最后反而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相比中国,英国的野鸡故事就显得讽刺得多,其实野鸡并不是英国本土的物种,它是英国贵族亲手引进的,在 11 世纪,英国皇室和贵族特别喜欢搞庄园狩猎,他们每年会举办盛大的打猎活动,猎物多半是野鸡。
为什么偏偏是野鸡?因为它们体型适中,飞行不高,跑得快,还机灵,正好能考验射手的技术。对于贵族来说,这不仅是娱乐,更是炫耀身份的一种方式,随着时间推移,狩猎成了英国上流社会的标配。普通人觉得这活动挺刺激,也开始加入。
农场主们见有商机,就开始大规模饲养野鸡,然后再放进林子里,供人们打猎。这本来是个赚钱的好主意,可没想到却种下了大麻烦,野鸡的适应能力太强了,它几乎什么都吃:谷物、昆虫、草籽都能下肚,英国气候温和,既没有酷暑,也没有极寒,简直是野鸡的“天堂”。
更关键的是,野鸡在英国几乎没有什么天敌,原本能威胁它的狐狸数量减少了,于是野鸡在野外几乎横着走,结果就是,野鸡的数量像坐火箭一样上涨,1970 年英国大约只有 400 万只,到 2020 年,已经涨到 6000 万只。
这个数字听着就夸张,相当于全英国每户家庭分几只都绰绰有余,野鸡数量一旦多到一定程度,就不只是“风景”,而是灾难,它们会啄农作物,破坏草地,甚至抢夺本地鸟类的食物资源。英国生态学家早就发出警告:野鸡已经成了入侵物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政府也不是没想办法,从 2013 年开始,野鸡被正式列入“泛滥物种”,民众被鼓励狩猎,甚至设置奖金,可问题是现在谁还会打猎?现代人要么没兴趣,要么嫌麻烦,就算有人愿意动手,成本也远远高于奖励,结果野鸡依然在英国的田野里撒欢,数量丝毫没有减少。
这就很讽刺:当年是英国人自己把野鸡请进门,现在却成了赶不走的“客人”,为了打猎而引进,如今反而被反噬,这大概就是自找的麻烦的最佳例子吧。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同一种动物,在两个国家的待遇天差地别,首先是历史背景不同,在中国,野鸡原本分布广泛,但因为过度捕杀,数量锐减,所以不得不被列为保护动物,换句话说,中国人是“吃出来”的保护。
反观英国,野鸡本不是本地物种,是人为引进的,为了娱乐放养,结果养过头,成了泛滥物种,所以他们是“放出来”的灾难。
然后就是饮食文化差异,中国人吃东西讲究“滋补”,对野味有兴趣,野鸡肉质鲜嫩,很快就被纳入各种菜谱。从红烧到炖汤,几乎没有人不喜欢,而英国人呢?他们的饮食习惯相对单调,烹饪方式不适合处理野鸡肉,对他们来说,野鸡并不是好吃的食材,反倒只是打猎的“靶子”。
再有就是生态差异,中国野鸡数量稀少,需要保护,英国的野鸡数量爆炸,反而要清理,一个是物以稀为贵,一个是多到成灾,于是同样的动物,在两个国家的地位完全不同。
更有趣的是,网上有人开玩笑说:要是把中国人放到英国,保证能把野鸡吃到濒危,这话听着挺逗,但从科学角度讲,根本行不通,入侵物种的问题,不能靠吃来解决,就算中国人真过去吃,也只是治标不治本,野鸡依然会继续繁殖。
真正的办法,还是要靠生态管理,比如限制放养,恢复天敌数量等等,野鸡的故事,其实给我们提了个醒,在中国,它提醒我们,别等到一个物种濒临消失才想着保护,在英国,它则证明了,人类随意引入外来物种,可能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自然界的平衡不是人类能随便打破的,一旦出了问题,往往需要几代人来弥补,所以同一只野鸡,在中国和英国的不同命运,其实是人类和自然关系的一个缩影。它让我们看到,人类的选择,往往决定了动物的未来,而动物的未来,又会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生活。
信息来源:
相关文章
文|编辑钟大大最近听说医保又要改了,安徽明年起门诊能多报5%,住院还能多报十多个点。这政策要是全国推行,去大医院看病自己掏的钱真的能少不少。不过听说之...
2025-08-18 0
出访美日的消息刚刚传出,李在明就立马下了一道命令,中国几次三番向韩国提出的要求,必须尽快实现。既然已经把美日事务放在头一位,就不能再忽视中国。李在明召...
2025-08-18 1
[下雨]有这么一种动物,在中国吃它要违法,甚至可能坐牢,可在英国,它却成了“过街老鼠”,多到泛滥成灾,政府还得花钱请人来打。这个动物就是野鸡,你是不是...
2025-08-18 2
今天给各位分享手机麻将软件开挂器免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手机麻将万能挂下载安装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手机...
2025-08-18 1
一个香港商人被捕,却让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发声,甚至向全球喊话要“救人”,还用“全力营救”的字眼来博眼球。美国最近在香港问题上频繁发声,连开“三枪”表态...
2025-08-18 3
毛主席身边那些年,什么风雨没见过?谢静宜这个名字,曾让不少北京干部都心里咯噔一下,也让毛主席格外放心。可是风风火火走过人生前半程,最后却是清淡如水地老...
2025-08-18 2
中国男篮和澳大利亚,决赛碰头,这事搁前几年,估计谁都不敢想,现场沙特吉达体育城,观众席那点灯光一亮,气氛直接拉满,三军用命,谁看了不说一句,这届男篮,...
2025-08-18 2
1984年的春天,河北省正定县举办了一场全县全民运动会。在正定一中的操场上,田径、体操、舞蹈等多个运动项目吸引了1300多人参加,现场气氛火热。当时就...
2025-08-18 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