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网都在悼念朱媛媛?从世俗的意义上来讲,她或许不是一位顶流明星,但她的离世却能让无数人破防。不知不觉,朱媛媛去世已经三个多月时间了,可时间并没能...
2025-09-03 0
欲寻万物之理,可观阴阳两面、捭阖两种状态。我是中国鬼谷子研究学院院长兰彦岭,带您了解《鬼谷子思维》,解锁新人生!欢迎交流,为您答疑解惑。
茶馆里的说书先生老王,今儿个敲着醒木开了腔:“列位,咱今儿不聊帝王将相,说说老百姓家里的事儿。您可发现没有,古书里写偷鸡摸狗的多,写强人欺负妇女的少,这是为啥?”
确实经常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史书中很少关于强人欺负少女的事件,这是为何?难道那时候的人素质高?还是另有隐情?
要说最根本的,还得提那些挂着红灯笼的院子。早在春秋战国那会儿,管仲就琢磨出个新鲜主意 —— 开官办妓院。
这招可太绝了,既能给国家赚银子,又能让当兵的、读书人有个消遣去处。
就说唐朝的长安吧,平康坊里的青楼比饭馆还多。有接待达官贵人的,姑娘们弹着琵琶唱着诗;也有面向贩夫走卒的,几文钱就能喝杯酒听段曲。
就比如邻村的王二麻子,年轻时在码头扛活,攒俩钱就往“醉春楼”跑,用他的话说:“花点小钱舒坦了,总比憋出邪念强。”
官府对这行当管得也严,按时收税,还不让姑娘们随便跑。这种半合法的存在,就像个“减压阀”,把不少潜在的祸事给消弭了。
再说说那会儿的姑娘们,可不是现在这样能随便逛街。大户人家的小姐,从懂事起就被圈在院子里,二门都很少出。
出门要么坐轿子,要么前呼后拥跟着七八个仆人,哪有单独碰面的机会?
就连普通百姓家的姑娘,也是白天跟着娘干活,晚上早早关门。村东头的李家姑娘,当年要去镇上赶集,她爹得请邻居王大叔护送,来回都得踩着日头走。
用她娘的话说:“姑娘家抛头露面,容易招闲话,更怕遇上歹人。”
这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的规矩,虽然憋屈,却在无形中减少了风险。黑灯瞎火的夜晚,街上基本见不着单身女子,坏人想下手都没机会。
更重要的是,古代法律对这事儿管得极严。
《唐律疏议》里写得明明白白:敢强抢民女的,最轻也得蹲两年大牢。要是伤了人,直接流放三千里,这辈子基本就完了。
明朝有个叫张老三的地痞,仗着有俩钱,在夜里拦路欺负了卖菜的刘寡妇。案子报到县衙,老爷连审都没审第二遍,直接判了“绞监候”。
等秋后一到,这小子脑袋就搬了家。这事儿传出去,十里八乡的光棍汉们都老实了不少。
那会儿可没有“改过自新”的说法,但凡犯了这种事,不光自己倒霉,家里人都抬不起头。街坊邻居见了都得绕着走,这种社会压力,比坐牢还难受。
不过话说回来,古代这种案子少,还有个不光彩的原因 —— 好多受害者根本不敢声张。
就说清朝乾隆年间,有个佃户家的女儿被地主家的少爷欺负了。
这姑娘又哭又闹要去报官,她娘却死死抱着她:“傻闺女,这事儿传出去,你以后还怎么嫁人?咱家的脸往哪儿搁?”最后只能拿几两银子私了,那少爷连官差的面都没见着。
那会儿的规矩就是这样,出了这种事,不管姑娘有没有错,都会被人戳脊梁骨。
大家不说坏人坏,反倒说 “这女子不检点”。在这种风气下,多少姑娘只能把苦水咽进肚子里。
所以说啊,古代这种案子少,不是人心多善,是有各种原因凑在一块儿。
有合法的去处分流,有规矩限制姑娘出门,有重刑吓唬坏人,还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隐情。说到底,还是那会儿的女人太不容易了。
有想法的小伙伴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点击关注解锁更多好的内容,谢谢你的支持!
相关文章
为什么全网都在悼念朱媛媛?从世俗的意义上来讲,她或许不是一位顶流明星,但她的离世却能让无数人破防。不知不觉,朱媛媛去世已经三个多月时间了,可时间并没能...
2025-09-03 0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菲律宾这个国家,最近频繁在南海问题上招惹中国,特别是马科斯上任后,菲律宾几乎成...
2025-09-03 0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
2025-09-03 0
万贵妃:少年帝王与乳娘的情结有些事,外人看就在一瞬,内里却是十几年风吹雨打的痕迹。大明宫里那天,15岁的朱见深忽然跟他的乳娘万贞儿提了个要求:“咱们一...
2025-09-03 2
文/旭日东升年轻时,两性之间说的是 爱情,是追逐,是新鲜感。“相见时难别亦难”,充满了欢笑与期盼。但年纪上去了,身体大不如前,柴米油盐、琐事缠身,事实...
2025-09-03 2
欲寻万物之理,可观阴阳两面、捭阖两种状态。我是中国鬼谷子研究学院院长兰彦岭,带您了解《鬼谷子思维》,解锁新人生!欢迎交流,为您答疑解惑。茶馆里的说书先...
2025-09-03 4
今年46岁的蒋万安,是蒋家第四代中唯一活跃政坛的人物,是蒋家的政治独苗。不过,“蒋家第四代”这个标签,在外界看来是围绕在他头上的光环,在他看来,却是压...
2025-09-03 3
8月25日,日本外务省罕见高调,公开劝告欧洲与亚洲国家“谨慎考虑”是否参加中国93阅兵,理由只有两个字:“反日”。这一表态迅速在国际媒体引发连锁反应。...
2025-09-03 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