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邺都建制沿革与宋北京(大名府)城池、门名及文献记载(搬砖人)

抖音推荐 2025年09月18日 15:38 4 cc

后周太祖显德元年(954年)春正月戊寅日,撤销邺都建制,只保留天雄军。《宋史·地理志》记载:庆历二年(1042年),将大名府升建为北京。

邺都建制沿革与宋北京(大名府)城池、门名及文献记载(搬砖人)

宫城

宫城周长三里一百九十八步,原为宋真宗出行时的驻跸行宫。

- 城南设三门:中间为顺豫门,东侧为省风门,西侧为展义门。

- 城东设一门:东安门;城西设一门:西安门。

- 顺豫门内,东西两侧各有一门:左保成门、右保成门。

- 向北依次为班瑞殿,殿前东西各有一门:东侧凝祥门,西侧丽泽门;殿的东西两侧为“时巡殿门”。

- 再向北依次为时巡殿、靖方殿、庆宁殿。时巡殿前东西各有一门:东侧景清门,西侧景和门。

京城

京城周长四十八里,设十七座城门。熙宁九年(1076年),对部分城门名称进行修改:

- 正南门:原南河门改为景风门,南砖门改为亨嘉门,鼓角门改为阜昌门。

- 正北门:原北河门改为安远门,北砖门改为辉德门。

- 正东门:原冠氏门改为华景门,冠氏第二重门改为春祺门;子城东门为泰通门。

- 正西门:原魏县门改为宝成门,魏县第二重门改为利和门;子城西门为宣泽门。

- 东南门:原朝城门改为安流门,朝城第二重门改为巽齐门。

- 西南门:原观音门改为安正门,观音第二重门改为静方门;上水关为善利关,下水关为永济关。

- 内城新增北门,名为靖武门。元丰七年(1084年),废除善利关、永济关两处关隘。

王应麟《玉海》记载:庆历二年五月戊午日,将大名府升为北京,诏书称:“(大名府)承载着亿万百姓,位居千里沃土之上,俨然是北方的门户,壮哉!堪称中原的重镇。”

《舆地广记》中提到:春秋时晋国卜偃说“魏,就是大名”,但他所说的“魏”是黄河中游的古魏国之地,并非汉代元城县所在的魏地。汉代用“大名”来命名此地,是错误的。如今考证《旧唐书》,田悦自称魏王,将魏州改为大名府,这才是“以大名名此地”错误的开端。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