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人红是非多,全红婵入学仅5天,让人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抖音推荐 2025年09月21日 01:36 4 cc

18 岁的奥运冠军全红婵,迎来了人生的新阶段 —— 踏入大学校园。她不仅成为暨南大学的一名新生,还因就读于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与担任学院院长的苏炳添成为 “师生”,这一缘分让无数人为之欣喜。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全红婵入学仅 5 天后,网络上就出现了大量针对她的恶意言论,从身材调侃到无端揣测退役,甚至牵连其家乡,这些 “不堪入耳” 的声音,给这位为国争光的年轻运动员蒙上了一层阴影。人们不禁发问:为何要对一个 18 岁的奥运健儿如此苛刻?她在赛场上为国家赢得荣誉,难道不值得被温柔对待吗?

01 奥运冠军的校园初体验:从 “水花消失术” 到大学新生​

人红是非多,全红婵入学仅5天,让人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每年九月,都是全国学子开启校园新生活的季节,2025 年的九月,对于全红婵而言更具特殊意义。这位年仅 18 岁,就已手握奥运金牌、实现跳水大满贯的 “天才少女”,终于放下跳水板,背上书包,走进了暨南大学的校门。​

此前,全红婵曾在采访中幽默地提到,自己最初选择跳水,有一部分原因是 “不想上学”,如今却以奥运冠军的身份踏入大学校园,这种 “奇妙的反转” 让不少网友会心一笑。9 月 13 日,暨南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全红婵作为学生代表之一站在主席台上,一身简约的白色上衣搭配深色裤子,显得青涩又认真。面对台下众多师生,她没有了在赛场上的紧张,取而代之的是对校园生活的期待,眼神明亮,笑容腼腆。​

当天,全红婵还与苏炳添有了温馨互动。作为体育学院的院长,苏炳添特意来到新生中间,与全红婵交流校园生活的注意事项。全红婵则拿出一件带有自己亲笔签名的跳水队运动服,赠送给苏炳添所代表的学院,以此表达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期待。两人并肩站立,一个是短跑赛场上的 “亚洲飞人”,一个是跳水泳池里的 “水花消失术大师”,两位奥运健儿的同框,让现场氛围格外热烈,不少同学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珍贵瞬间。​

据悉,全红婵选择的运动训练专业,正是为了更好地平衡训练与学习。作为现役运动员,她未来仍需投入大量时间在跳水训练上,而暨南大学针对运动员的特殊培养方案,能让她在提升文化素养的同时,不耽误专业训练。苏炳添作为过来人,也多次表示会为全红婵提供专业建议,帮助她合理分配时间,实现 “训练与学习双赢”。​

全红婵的入学,不仅让她的粉丝们感到开心,她的家人也为之骄傲。在广东湛江的老家,全红婵的父母特意准备了大量月饼,免费分发给过往的游客和邻里乡亲。这一行为就像普通家庭孩子考上好大学后举办的 “升学宴”,没有奢华的排场,却满是朴素的喜悦。路过的乡亲们接过月饼,纷纷向全红婵的父母道贺,“红婵真是好样的,不仅拿金牌,还能上大学,给咱们湛江争光了!”​

02 入学 5 天遭恶意言论:从身材调侃到无端揣测退役​

人红是非多,全红婵入学仅5天,让人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就在所有人都为全红婵的校园新生活送上祝福时,网络上却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入学仅 5 天,大量针对全红婵的恶意评论开始在社交平台蔓延,内容之苛刻,让不少网友感到愤怒。​

首当其冲的是对全红婵身材的攻击。有网友在看到全红婵开学典礼的照片后,留言称 “她怎么胖了这么多?是不是训练不认真,管不住嘴?” 还有人更过分,直接用 “臃肿”“壮实” 等词汇形容她,甚至调侃 “这样的身材还能跳水吗?怕是连泳池都跳不进去了”。这些言论完全忽视了运动员的身体特点 —— 由于训练强度大,运动员的体重本就会随着训练周期波动,休赛期或调整期体重出现轻微反弹是正常现象,更何况全红婵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体重有变化实属正常。​

更荒谬的是,部分网友还将全红婵的身材与 “基因” 挂钩,声称 “全红婵骨架大,这种体型根本减不下来,以后肯定会影响跳水成绩”。这种言论不仅缺乏科学依据,更是对专业运动员的不尊重。要知道,跳水女王郭晶晶在运动员时期,也曾有过体重波动的情况,但凭借科学的训练和饮食管理,始终保持着出色的竞技状态。全红婵背后有专业的教练团队和营养师,体重管理本就是训练计划的一部分,轮不到网友用 “浅薄的认知” 指手画脚。​

除了身材,全红婵的职业生涯也被无端揣测。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 “全红婵可能要退役了,上大学就是为了转型”,甚至编造 “全红婵因身体原因被教练建议退役” 的虚假信息。这些言论毫无事实依据,全红婵本人从未提及过退役计划,国家队也未发布任何相关消息。更离谱的是,还有网友故作 “痛心疾首” 地表示 “多好的跳水苗子,就这么毁在上学上了”,仿佛全红婵上大学是 “不务正业”,完全忽视了运动员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部分网友的恶意言论还牵连到全红婵的家乡湛江,称 “湛江人都是大骨架体型,改不了,全红婵以后也肯定是这样”。这种以偏概全的说法,不仅是对湛江人的不尊重,更是一种地域歧视。每个地区的人都有不同的体型特征,不能仅凭个别案例就对整个地区的人下定义,这种言论暴露了发言者的无知与偏见。​

面对这些恶意言论,全红婵的粉丝们纷纷站出来为她辩护,“全红婵为国拿了三块金牌,就算胖了又怎样?她的成绩摆在那里!”“人家上大学是提升自己,凭什么被说‘毁了’?” 但粉丝的辩护,依然挡不住恶意言论的蔓延,这些声音就像一根刺,扎在关心全红婵的人心里。​

03 运动员群体的舆论困境:从全红婵到孙颖莎、樊振东的网暴经历​

人红是非多,全红婵入学仅5天,让人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全红婵遭遇的网络恶意,并非个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在赛场上为国争光的同时,还要面对网络上的无端指责与谩骂,这种 “赢了捧、输了踩” 的现象,让不少运动员陷入舆论困境。​

全红婵的哥哥全进华,此前因参加一档美食节目而被牵连。节目中,全进华制作了一道广州家常菜 “白切鸡”,最终因口味不符合评委要求而被淘汰。这本是一档普通的综艺节目,却有网友将怒火发泄到全红婵身上,留言称 “哥哥做饭都这么难吃,全红婵估计也没什么生活技能”“一家人都没什么天赋,全红婵能拿金牌就是运气好”。这种 “牵连家人” 的恶意,完全超出了对节目本身的讨论,变成了毫无底线的人身攻击。​

乒乓球运动员孙颖莎,也曾在比赛中遭遇过类似的情况。在一场国际赛事中,孙颖莎正准备发球时,观众席上突然有人大声辱骂她,言语粗俗不堪。突如其来的干扰,导致孙颖莎发球出现失误,虽然她很快调整状态,最终赢得了比赛,但赛后回忆起这段经历,她仍难掩委屈。网友们得知后,纷纷谴责辱骂者 “没有素质”“不配看比赛”,但这种行为对运动员造成的心理伤害,却难以轻易弥补。​

樊振东的选择,更折射出运动员面对舆论压力的无奈。作为世界顶尖的乒乓球运动员,樊振东曾多次在国际赛场上为国家赢得荣誉,但他却逐渐减少了在国内赛事的参与,转而加盟德国乒乓球甲级联赛。有知情人士透露,樊振东做出这一决定,部分原因是担心在国内比赛中一旦出现失误,就会遭遇铺天盖地的谩骂。在德甲赛场,他可以更专注于比赛本身,赢了能得到鼓励,输了也能被宽容对待,这种轻松的舆论环境,让他能更好地发挥竞技水平。​

这些运动员的经历,都指向一个共同的问题:网络上的部分网友,将对 “冠军” 的期待,变成了对运动员的苛刻要求。他们看不到运动员在训练场上的汗水与伤痛,只关注比赛结果;看不到运动员作为普通人的成长与变化,只在乎自己心中的 “完美形象”。这种 “饭圈化” 的舆论氛围,正在慢慢侵蚀体育精神的本质 —— 尊重与包容。​

体育竞技的魅力,不仅在于冠军的荣耀,更在于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现出的拼搏精神。无论是赢是输,运动员都在为梦想而努力,这种努力本身就值得被尊重。而网络上的恶意言论,不仅会伤害运动员的心理,还可能影响他们的训练状态,甚至让一些年轻运动员对未来感到迷茫。​

04 呼吁宽容:拒绝饭圈文化,还给运动员干净的舆论环境​

全红婵入学遭遇的网络恶意,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是时候拒绝 “饭圈文化” 向体育圈蔓延,还给运动员一个干净、宽容的舆论环境了。​

运动员不是 “完美的偶像”,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有身体的起伏,有成长的烦恼。全红婵只是一个 18 岁的女孩,她在赛场上是为国争光的奥运冠军,在校园里是渴望知识的普通学生,她不该被放在 “神坛” 上,也不该被随意指责。那些对她身材、学业、职业生涯指手画脚的网友,不妨多一份换位思考:如果你的 18 岁,要承受高强度的训练、频繁的比赛,还要面对全国人民的关注,你能做得比她更好吗?​

对于运动员而言,最需要的不是 “捧杀”,也不是 “棒杀”,而是理性的关注与支持。赢了,为他们欢呼;输了,给他们鼓励;他们选择提升自己(如上学),表示认可;他们出现状态波动(如体重变化),给予宽容。这才是体育迷应有的态度,也是对运动员最大的尊重。​

目前,全红婵已经开始了在暨南大学的学习生活。课后,她会按时前往训练基地进行跳水训练,校园与训练场两点一线的生活,虽然忙碌,却充实。她没有被网络上的恶意言论所影响,依旧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偶尔还会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校园生活,比如 “今天学会了一道新的数学题”“食堂的饭菜很好吃”,这些简单的日常,让网友看到了她作为普通大学生的可爱一面。​

希望未来,全红婵能在校园里收获知识,在训练场上继续绽放光芒,也希望网络上的恶意言论能越来越少,让所有像全红婵一样的运动员,都能在掌声与宽容中,安心地追逐自己的梦想。毕竟,他们是为国争光的英雄,值得被这个社会温柔以待。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