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忆禾溪编辑 | 忆禾溪前言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的精神需求也逐渐上涨。以前人们买汽车就是为了出行方便,但现如今的汽车,已经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
2025-10-06 0
现在回头看,有些当年流传甚广的“鸡汤故事”,根本不是什么正能量,反而像一把软刀子,悄悄割着我们的民族自信。
就拿过马路这件小事来说,一段英国街头的随手拍,居然能勾起无数人对“国民素质”的集体反思——视频里英国人过马路随意散漫,红灯在人潮里像个摆设,可这场景却和二十年前我们看过的“外国故事”截然相反。
这种反差背后,藏着的其实是一场持续多年的“思想殖民”,它让我们一度用别人编造的标尺,苛刻地丈量自己人。
二十年前的杂志报刊上,总能看到类似的“文明小故事”:凌晨空无一人的伦敦街头,一对老夫妇庄严肃穆地等绿灯;日本老太太会说“楼上可能有孩子看着,我得做好榜样”。
这些故事被反复传播,慢慢就和“中国人过马路不看灯,凑够一群人就冲”的说法绑在一起,甚至催生了“中国式过马路”这个带着贬义的专有词汇。那时候,好像只要提起过马路,就必须先检讨自己人的“素质问题”,却没人去较真那些外国故事的真假。
直到这些年,出国留学、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才慢慢发现不对劲。有网友在澳大利亚墨尔本过马路,旁边晒太阳的本地大爷突然说:“小伙子,你是我30年见过最守规矩的路人。”
还有人在欧洲街头看到,闯红灯的当地人一点不比国内少。这时候大家才反应过来,原来那些年我们信以为真的“文明模板”,很多都是编出来的江湖传说。
可最伤人的不是故事是假的,而是我们居然会因为这些没根没据的话,对自己的同胞进行国民层面的嘲讽挖苦,甚至把整个民族的形象都踩在脚下。这种自我否定的惯性,对民族自信的打击是实实在在的——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再想掰回来,要付出的努力可能是十倍、二十倍。
这种被“思想殖民”的剧情,不止发生在我们身上,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在上演,印度就是最近的例子。
今年9月底新一代iPhone全球开售,印度孟买的苹果店外排起了长龙。排队的人太多,等待时间太长,人群里很快就爆发了冲突,甚至有人大打出手。
最后,一位高种姓印度消费者拿到新手机,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走出店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很高兴,以往只能在电视上、网上看到苹果店排队的场面,现在终于在印度也出现了。”
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他作为消费者,首先感叹的不是手机的功能多好、体验多棒,而是“美国流行的场景终于来到我们这儿了”。
在他的认知里,美国的生活方式、消费场景就是“高级”的象征,能跟上这种“潮流”本身就是一种荣耀。
这和二十年前我们纠结“中国式过马路”的逻辑如出一辙——都是把西方的生活方式当成“文明标杆”,把能模仿这种标杆当成“进步”。
这种心态背后,是西方长期通过媒体、文化输出建立的“优越性假象”,它让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人,下意识就觉得“西方的就是好的,我们要跟着学”。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已经开始清醒过来。2025年9月,新华社发布了一份名为《思想殖民》的智库报告。
要知道,新华社不是普通自媒体,而是中国政府官方的新闻机构,它亲自发布这份报告,释放的信号再明确不过——国家高层已经开始系统研究、总结西方“思想殖民”这种无声的战争。
以往我们是被动接受那些虚假故事,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现在我们主动揭开它的遮羞布,就是要打破这种“自我否定”的循环。
其实不管是当年的“中国式过马路”,还是后来流传的“美国刷盘子能赚大钱”“北欧高福利不用干活”“德国工人下班绝不加班”,这些故事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利用人们对远方的美好憧憬,编织一个“西方完美论”的梦境。
人天生会对没去过的地方、没经历过的生活抱有幻想,就像婚姻不顺时会怀念前女友一样,但把这种幻想当成真实,用它来否定自己的生活,就掉进了“思想殖民”的陷阱。
现在我们讲这些,不是要盲目骄傲,也不是要和谁争输赢,只是想用事实反击当年那些破坏民族自信的言论。原来世界不是别人说的那样,我们也不是他们描绘的“素质低下”。
打破“思想殖民”的第一步,就是看清真相——我们有自己的优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评判的标尺,应该握在自己手里。只有这样,民族自信才能真正立起来,不再被那些编造的故事轻易动摇。
相关文章
文 | 忆禾溪编辑 | 忆禾溪前言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的精神需求也逐渐上涨。以前人们买汽车就是为了出行方便,但现如今的汽车,已经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
2025-10-06 0
膝盖比退休金先报警? 北京朝阳公园上周六,59岁老周被智能手表“强制”停表——心率飙到182,关节负荷红灯闪,医生现场拉停。 结论一句话:50岁后...
2025-10-06 0
“胖到地铁被让座”不是段子,是今早北京4号线真实一幕。 6月12日,国家卫健委甩出2023版报告:成年人超重34.3%、肥胖16.4%,城市胖友比例...
2025-10-06 0
现在回头看,有些当年流传甚广的“鸡汤故事”,根本不是什么正能量,反而像一把软刀子,悄悄割着我们的民族自信。就拿过马路这件小事来说,一段英国街头的随手拍...
2025-10-06 1
双方都点头了?10月初巴以对特朗普“20 点计划”的回应,让打了近两年的加沙战事似乎看到喘息机会。但剥开“囚犯交换加上权力移交”的表层共识,里面藏着的...
2025-10-06 2
一只猫安静地蹲在窗边,平静地望着一轮满月,冷静又独立又到中秋。铺天盖地的“团圆”祝福,是否也让你感到一丝隐秘的压力?家人的关心,是否一不小心就成了甜蜜...
2025-10-06 2
膝盖疼到下楼扶墙,还被人劝“别跑,越跑越废”? 上周,北京朝阳公园,37岁产品经理王骁,听完这话直接甩出体检报告:坚持慢跑一年半,软骨厚度涨0.3...
2025-10-06 2
前言当年那场官司,所有人都骂贾静雯傻到家了。为个孩子选择净身出户,还倒贴2600 万,被嘲“赔本买卖”。可谁能料到,曾经被婆家嫌东嫌西的女儿,多年后成...
2025-10-06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