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纽约作家 48 小时断 AI,晨起解锁手机就碰壁,雨水刷牙揭露扎心真相

抖音推荐 2025年10月31日 21:35 4 cc

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A.J. Jacobs 最近干了件挺较真的事 —— 给自己设了个 48 小时断 AI 挑战,就是完全不碰任何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相关的东西。

本来他觉得这事不难,无非就是不看 Netflix 推荐、不搭理机器人邮件,结果刚开局就懵了,原来 AI 早渗进生活每个缝里,连起床解锁手机都成了第一道坎。

纽约作家 48 小时断 AI,晨起解锁手机就碰壁,雨水刷牙揭露扎心真相

晨起解锁就碰壁,刷牙都得靠雨水

他早上一醒,习惯性摸起 iPhone 想用人脸识别解锁,手刚碰到屏幕突然反应过来 —— 这玩意儿就是 AI 啊。没辙,只能退回去输老派密码,可解锁后更闹心,社交媒体、播客、新闻全靠 AI 推送,连 Gmail 过滤垃圾邮件都用机器学习。

说实话,换作是我,可能会纠结半天要不要 “破戒”,但他狠,直接把手机锁进抽屉了。

纽约作家 48 小时断 AI,晨起解锁手机就碰壁,雨水刷牙揭露扎心真相

到了厨房更有意思,老婆刚开灯,他 “啪” 一下就关了,说电网靠 AI 预测用电高峰,不能用。后来他搬出个便携式太阳能发电机,插上台灯亮了,还挺骄傲地说这是 “纯净能源”。本来以为刷牙能正常点,结果他又较真了,说纽约水库系统靠一千多个传感器加 AI 调度水源,坚决不用。无奈之下,他提前接了雨水,用碗接着刷牙,那场景,说像末日生存者真不夸张。

老实讲,我一开始觉得他有点钻牛角尖,不就是用个水、开个灯吗?可看他这么折腾,突然意识到平时咱们习以为常的事,背后全是 AI 在撑着。就像他说的,现在找 AI 的痕迹,跟拿紫外线手电筒照细菌似的,哪儿都能看着。

纽约作家 48 小时断 AI,晨起解锁手机就碰壁,雨水刷牙揭露扎心真相

后来他还琢磨出个玩法,给身边的东西按 AI 影响打分。垃圾邮件直接打 10 分,毕竟全靠 AI 筛选;窗外的树才 1 分,因为纽约公园用 AI 做树木普查,影响不算大。他还自嘲,坐在树荫下都得 “带点愧疚”,这话听着好笑,细想还真有点道理 —— 现在想找个完全和 AI 没关系的东西,怕是越来越难了。

挑战没进行多久,出行和吃饭又成了棘手事。他本来要开工作会议,一听说 Zoom 用 AI 降噪,直接把会议 “封杀” 了。出门穿衣服更逗,H&M 的裤子靠 AI 优化物流,设计师也用 AI 工具,他干脆翻出爷爷 70 年代的花衬衫和格子裤,穿上就出门了。他老婆还调侃,这是他结婚以来最酷的造型,说实话,复古风偶尔来一次,还真挺亮眼。

纽约作家 48 小时断 AI,晨起解锁手机就碰壁,雨水刷牙揭露扎心真相

穿爷爷旧衣骑单车,黄金结账被拒超尴尬

出门想查天气,手机 APP 全靠 AI,他只能把手伸窗外摸了摸,随便带了把伞。打车更别想了,Uber、Lyft 用 AI 调度,出租车零件设计也靠 AI,地铁还能用 AI 监控逃票。最后他借了儿子的老式自行车,避开有 AI 调度的 Citi Bike,骑着穿越曼哈顿。

本来想靠纸质地图导航,结果风一吹地图就乱飞,想放大还习惯性戳了戳纸 —— 忘了这不是手机。地图上还没自行车道信息,最后只能揉成一团塞包里。到了餐厅,他还特意观察旁边戴 AirPods 的人,说新款耳机能 AI 实时翻译,跟《寂静之地》似的,这点我倒没注意过,看来平时对 AI 的存在感太不敏感了。

纽约作家 48 小时断 AI,晨起解锁手机就碰壁,雨水刷牙揭露扎心真相

吃饭付款才是真的 “智斗”。他知道信用卡和 ATM 都用 AI 防诈骗,居然带了母亲给的 20K 金马饰品,想用来结账。结果餐厅经理婉拒了,说不知道黄金汇率。最后只能用现金,他还庆幸这算 “低 AI” 支付。本来想合影留念,手机相机用 AI 对焦,他翻出老式柯达相机,偏偏快门还卡住了,拍照也没拍成。

更扎心的是,他后来发现餐厅预订用的 Resy APP 靠 AI,连餐厅做账、订货都用 AI。他觉得自己 “违规” 太多,居然去中央公园采野菜自罚。看了视频学采车前草,嚼着全是泥土味,最后靠朋友给的有机红椒才压下去。说实话,这波自罚有点狠,但也让我明白,他不是真要跟 AI 较劲,而是想看看没了 AI,生活到底会变成什么样。

纽约作家 48 小时断 AI,晨起解锁手机就碰壁,雨水刷牙揭露扎心真相

到了第二天,他想放松看个电影,又不想被 AI 推荐套路 —— 毕竟 Netflix 总推同类型片,容易陷进 “文化孤岛”。他特意请教高中英语老师,老师推荐了 1970 年的《Brewster McCloud》,他买了 DVD,用尘封的便携 DVD 机播放,总算跳出了算法的 “舒适圈”。遛狗时,他还戴了防面部识别的眼镜,说纽约街头监控太多,警方和商家都用 AI 识别人。邻居还调侃他像 Elton John,看来为了断 AI,形象都顾不上了。

回家后想找 eBay 客服,手机有 AI 降噪,他翻出老式座机。打 411 查号台,一开始接的是机器人,好不容易接通真人,他还激动地问 “你是人类吗?”,结果最后还是机器人报的号码。打给 eBay 更离谱,全是 AI 客服,死活找不到真人,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有时候想找个人解决问题,比登天还难。

纽约作家 48 小时断 AI,晨起解锁手机就碰壁,雨水刷牙揭露扎心真相

最后几个小时,他想写点东西。MacBook 触控板靠 AI 识别手掌误触,不能用,他翻出老式打字机,敲着还挺怀旧,可色带快没墨了。后来换成铅笔和纸,还担心文具制造商招聘用 AI。太阳能发电机没电了,只能点蜡烛写,那场景虽然有点麻烦,但他说气氛意外宁静。

老实讲,他最后也没完全 “达标”,承认部分资料靠 ChatGPT 检索,比如纽约公园 AI 树木普查的事,还说自己也是被 AI 改变的记者。这倒挺真实,没人能完全脱离 AI,毕竟它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48 小时下来,他最震惊的是 AI 透明度太低,普通人根本分不清哪些内容是 AI 生成的,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控制权,能自己选受 AI 影响的范围。

纽约作家 48 小时断 AI,晨起解锁手机就碰壁,雨水刷牙揭露扎心真相

其实他这挑战不是要大家都不用 AI,毕竟 AI 确实方便,比如监测甲烷泄漏、优化物流,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就像他说的,咱们不能光享受便利,也得想想怎么不被技术 “绑住”。未来五年,AI 肯定会更普及,说不定真像他调侃的,这篇文章的续集会是 ChatGPT 写的。但不管怎么说,只要咱们能保持主动,不稀里糊涂依赖,就能在 AI 时代过得更踏实。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