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被大陆警告后,赖清德改口称洪秀柱无罪,对没去北京的马英九下手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09日 18:37 4 admin

近日,原本扬言要“依法查办”洪秀柱的赖清德当局,在大陆释放强硬警告后,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改口称洪秀柱“并未违法”,并将矛头转向了并没有去北京的前领导人马英九。这一连串的态度转变,让岛内外舆论高度关注。

为什么赖清德前一天还在高喊“依法惩处”,第二天就一改口风放人?又为何在放过洪秀柱后,反而去追打马英九?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要理清这场政治大戏的来龙去脉,还得从“九三阅兵”说起。

洪秀柱的北京之行原本风险不小。她作为中国国民党前主席,受邀赴北京参加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九三阅兵,岛内绿营早早放出狠话,称将“依法调查”、“停发退休金”甚至“追缴勋章”。不仅如此,连艺人转发阅兵海报都被点名“可能构成配合大陆宣传”,引发寒蝉效应。

被大陆警告后,赖清德改口称洪秀柱无罪,对没去北京的马英九下手

但洪秀柱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她不仅在阅兵现场担任“C位”,还与大陆高层握手致意,并公开发表声明,强调“抗战胜利是全民族的共同记忆”,呼吁两岸“铭记历史、团结民族”。这种表态在岛内引发巨大震荡。

原本看似铁了心要“动真格”的赖清德当局,却在阅兵结束后迅速变脸。9月4日,陆委会发言人梁文杰突然改口,称洪秀柱的行为属于“政党内部事务”,并不触犯法律。一时间,岛内外哗然。

而这次“认怂”的背后,有三个关键因素。第一是民意压力。岛内“反恶罢”行动中,民进党连输两场,0:32的惨败让赖清德的支持率一泻千里。此时若再强硬处罚洪秀柱,势必激起更多反弹。更重要的是,岛内越来越多民众开始认清现实,对“抗中保台”政策产生怀疑。

被大陆警告后,赖清德改口称洪秀柱无罪,对没去北京的马英九下手

第二是大陆的强势反制。国台办早早表态,称任何阻挠台胞参与纪念活动的“台独打手”,将依法追责。在九三阅兵上,解放军展示的高科技装备和战备能力让岛内不少军事专家直言“震撼”。赖清德团队内部也感到压力巨大,最终不得不选择“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第三是统派的坚定立场。洪秀柱并没有被吓退,反而以更坚定的态度完成了整个行程,展现了足够的政治能量和社会影响力。若对她动手,等同于激怒整个统派群体,这对民进党来说,是无法承受的代价。

于是,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查办”风波就此终结。洪秀柱顺利返台,未受任何处罚。与此同时,赖清德却将火力转向了另一位蓝营大佬——马英九。

被大陆警告后,赖清德改口称洪秀柱无罪,对没去北京的马英九下手

9月5日,台湾高等法院突然传唤马英九出庭,重启“三中案”的审理。这起案子可以追溯到2005年,当时马英九担任国民党主席,为了让国民党退出媒体经营,将“中影”、“中广”、“中视”以及旧总部大楼一并处理。绿营认为此举涉嫌“贱卖”,导致党产流失。

这个案子已经缠斗了近20年。检方调查十年未果,2014年签结,蔡英文上台后又重启调查,2018年起诉,2021年判无罪。如今赖清德又旧事重提,显然是冲着马英九的两岸立场而来。

而就在阅兵前不久,马英九还公开批评赖清德在“日本投降日”上对日献媚,割裂两岸血脉。这显然刺激了绿营高层,让他们再次将马英九列为“眼中钉”。

被大陆警告后,赖清德改口称洪秀柱无罪,对没去北京的马英九下手

赖清德此举并非孤立操作,而是一次整体政治布局中的一环。他一边放过洪秀柱,避免激怒大陆和统派;一边追打马英九,试图制造“蓝营内讧”。更重要的是,借重启旧案来削弱马英九的政治影响力,防止其在2026和2028两场大选中发挥关键作用。

与此同时,民进党对柯文哲的“围剿”也在持续推进。柯文哲去年因“京华城案”被捕,关押长达一年。本以为能一举搞垮民众党,结果蓝白联手、民意反弹,民进党反而陷入被动。

眼看调查一年无果,赖清德不得不选择“放人”。9月5日,柯文哲获准缴纳7000万新台币保释,但他本人迟迟没有交保,引发岛内热议。有人质疑他是不是有“黑钱”,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民进党设的又一个舆论陷阱。

被大陆警告后,赖清德改口称洪秀柱无罪,对没去北京的马英九下手

赖清德在政治操作上的“精算”逻辑非常明显。他知道抓洪秀柱会引爆两岸关系,放人能暂时缓和局势;他也知道马英九和柯文哲手中都有影响选举的筹码,必须逐个击破。

但问题是,这种操作越来越像是一场“政治表演”。阅兵前放狠话,阅兵后改口;对统派放人,对蓝营大佬发难;说要依法治岛,结果连艺人转发微博都要“研究法律依据”。

岛内民众看得清清楚楚。赖清德如今的每一步都不是为了民生、经济,而是为了权力,为了选举。所谓的“团结之旅”,说白了不过是一次次的拉票秀;所谓的“司法公正”,也变成了打击异己的工具。

被大陆警告后,赖清德改口称洪秀柱无罪,对没去北京的马英九下手

更讽刺的是,就连民进党内部也开始分裂。赖清德在新竹演讲当天,就遭到自己人“拆台”,多位“绿委”表态支持柯建铭,公开对赖清德表示不满。这种“内讧”在过去是很罕见的,如今却开始常态化。

与此同时,大陆方面的态度也十分明确。不管岛内怎么换人,不管民进党搞多少小动作,“一个中国”原则不容挑战,“九二共识”写入宪法,两岸同属一中是国际社会的基本共识。

洪秀柱的北京之行,也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祖国大陆的强大,就是台胞最大的靠山。无论是政治人物还是民间艺人,只要认同中华民族的立场,都可以在大陆获得尊重和安全保障。

被大陆警告后,赖清德改口称洪秀柱无罪,对没去北京的马英九下手

反倒是那些高喊“台独”的人,越来越被边缘化。赖清德当局自以为能操控舆论、掌控司法,结果却在一次次事件中被迫让步。不是他们“开明”,而是现实逼得他们低头。

从洪秀柱到马英九,从柯文哲到岛内艺人,这一连串事件,其实早已说明一件事——台海的未来,不由赖清德说了算。局势正在发生变化。赖清德试图用“政治算计”稳住局面,结果一步错步步错。如今他左右为难,进退维谷,既得不到大陆的回应,也失去了岛内民意的支持。

未来岛内政局走向如何,或许还会有更多变数。但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个关键节点上,赖清德的每一个选择,都将决定他政治生涯的最终结局。

洪秀柱顺利返台,马英九再遭调查,柯文哲被迫缴保,民进党内部分裂,舆论全面反弹,赖清德再玩“政治翻脸”,已难挽狂澜。

信息来源:

【1】国台办回应台当局扬言查办参加九三活动人士—— 北京晚报

【2】赖清德望用“大换血”救民调?吴子嘉:没可能,大势已去——中国台湾网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