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俄罗斯终于想开了,不再对中国藏着掖着,送中国一份最需要的大礼

排行榜 2025年09月21日 02:35 2 admin

“发动机断供”四个字,去年还在特朗普嘴里像颗子弹,如今却变成俄罗斯递来的橄榄枝。

俄罗斯终于想开了,不再对中国藏着掖着,送中国一份最需要的大礼

普京前脚离开北京,后脚克里姆林宫就放出消息:PD-26重型发动机和MC-21的复合材料机翼,打包卖给中国。

俄罗斯终于想开了,不再对中国藏着掖着,送中国一份最需要的大礼

这不是普通的“合作升级”,而是俄罗斯第一次在航空心脏问题上,把底牌亮给了邻居。

先说发动机。

PD-26推力26吨,听起来像一串冷冰冰的数字,但对造大飞机的人来说,这就是命根子。

中国CR929现在靠西方发动机吊着一口气,长江系列还在爬坡,万一哪天真被卡脖子,PD-26就是现成的备胎。

虽然它还在图纸上,油耗、可靠性都得慢慢磨,可备胎再旧,也比光着脚强。

再说机翼。

复合材料不是“更轻”那么简单,它是宽体客机的七寸。

波音787的机翼能省油20%,靠的就是这层“塑料壳”。

俄罗斯MC-21折腾了十年,把这块硬骨头啃得七七八八,现在直接端上桌。

对中国来说,省下的不是几个月,可能是几年弯路。

有趣的是,俄罗斯这次换了个姿势。

以前谈CR929,俄方非要“联合研制”,说白了就是不肯让出市场主导权。

现在新上任的副总理曼图罗夫干脆改口:我们不争了,你们缺啥,我们卖啥。

从“一起做饭”变成“给你送菜”,表面是退让,其实是认清了现实——西方制裁把俄罗斯逼到墙角,技术再捂着,只能烂在手里。

普京的算盘很精。

能源管道、本币结算、航空技术,一张一张牌打出来,都是在告诉华盛顿:你断你的,我另开一桌。

对中国来说,这顿饭吃得并不轻松。

PD-26不是灵丹妙药,俄罗斯的技术家底也在缩水,但多一条退路,就多一分底气。

就像家里备着压缩饼干,不指望天天吃,真断粮时能救命。

说到底,这是两个被制裁大国之间的“技术取暖”。

俄罗斯需要市场,中国需要备份,各取所需,不唱高调。

未来CR929飞不飞得起来,还得看中国人自己怎么把俄罗斯的技术炖成自己的味道。

但至少现在,特朗普那句“没有美国发动机,中国飞机飞不动”的狂言,已经提前破了局。

俄罗斯终于想开了,不再对中国藏着掖着,送中国一份最需要的大礼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