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他是国军总司令,建国后毛主席唯独不接受他投降,连老蒋也想杀他

排行榜 2025年10月07日 00:36 1 admin

毛主席宽容过不少曾经“叛逆”的老对头,但不是每个人都有翻篇的资格。四九年,解放战争的尘埃眼看快要落地,许多国民党将领争先恐后地递投降书。奇怪的是,偏就有那么一位,他自认为胜券在握递上降表,却被毛主席一句话,原路退了回来——这人,就是当年老蒋的大红人,何应钦。

他是国军总司令,建国后毛主席唯独不接受他投降,连老蒋也想杀他

就说“安排归宿”这种事吧,在当时,算不上稀罕。不管你是四面楚歌的名将,还是机关里的油子——只要不是穷凶极恶,八成都能混个体面落脚。可何应钦这位贵州兴义出身的“风云人物”,偏偏成了特例。说实话,别看他年轻时踌躇满志、留过日本、和蒋总裁是同窗,能做到国民党陆军总司令的位置,那绝不是只靠运气。

想他读书那会儿,正赶上老清朝废科举。再想想,一个家里不愁吃穿的少年,千里迢迢跑到岛国,钻进那帮头脑发亮、军帽戴歪的日本教官堆里,多少带点“非必要不出门”的豪气。可这步棋下出来,后来还真给他铺平了青云路。回国不久,他就成了蒋介石手心的小棋子。外人瞧着风光:大管家!其实打小开始,何应钦胸口里那点精明和软硬兼施的心思,从没少折腾人。

他是国军总司令,建国后毛主席唯独不接受他投降,连老蒋也想杀他

要说他滑头还是自私?这俩事儿恐怕得一起说。1927年,上海城里一夜腥风血雨,“四一二”政变,那是何应钦跟蒋总裁搭伙干的狠活。很多年轻工人,昨天还在车间唱革命歌,第二天就没了踪影。背地里有传言,说何总司令亲自盯名单,哪个工会骨干、有点组织头脑的人,都被他点了名。后来他自己也说,那些日子“最忙”,其实不过是在堂而皇之地跑路子罢了。

这事儿传出来,连老蒋都皱了眉。不过呀,人走到高处就是这样,彼时彼刻的腥风血雨,也许一过就当没发生。暂时的手染鲜血,在那个动荡岁月里反而成了他“可靠”的标签。所以尽管外界骂声四起,何应钦升官发财依旧不耽误。好像只要老蒋需要他,这小半生犯下的错都随风去了。

他是国军总司令,建国后毛主席唯独不接受他投降,连老蒋也想杀他

但做事过了火,总归要还账。话说三十年代,国民党内斗不止,谁都想坐稳春凳子。何应钦呀,为了确保自己不被边缘化,还懂点“信息分享”:有的时候给蒋报信,有时又和桂系军阀们眉来眼去。这一来,老蒋怒发冲冠,把他半推半摔扔到一边,算是有气无处撒。不过人家何应钦脸皮厚,拍拍灰又卷土重来。

这事搁咱们普通人身上,可能早就明哲保身了,可这姓何的偏偏拿好处放一面手,另一个手还摸着刀柄。抗战爆发,他在军中依然举足轻重。可人们已经开始嘀咕了:你这人,见风使舵不说,怕是“里外不是人”吧?

他是国军总司令,建国后毛主席唯独不接受他投降,连老蒋也想杀他

真正让人提及就皱眉的,还得数抗战胜利之后。日本无条件投降,全中华为之欢腾。而接受日本投降这回事,本该是光宗耀祖的机会。何应钦“高配”出场,走进南京受降大典。本来嘛,这场面就讲究个仪式感。可谁能想到,明面上风光,背地里他却手把手庇护了不少日本的老上司、将领——总之,最后连日本驻华“灭绝师太”冈村宁次都捞到了法外之身。再说白点,这就叫“护犊子护太过”,事情传出来,别说群众愤怒,连一向面色如玉的周总理都拎不住了,当即骂他是“中华民族千古罪人”。这句话很重,真正的千古罪人,不是开玩笑的。

你以为这人听了心慌?可能还真没有。几年后,解放战争接近尾声。不少国民党将军、政客投降信像雪片似的飘来,北京的领导层像开超大版招聘会,来一个算一个。只有一件,何应钦的名字一出现,毛主席二话没说,就给挡了回去:“此人永不可纳!”言下之意就是,哪怕全世界破格,你也没戏。

他是国军总司令,建国后毛主席唯独不接受他投降,连老蒋也想杀他

他们说历史是选择题。对于何应钦,这道题根本不准他择选项。他最后灰头土脸逃去了台湾,其实这地方也没能让他风风光光过下半辈子。蒋介石那会儿早就对他怀恨在心,钱粮名位一撸到底,让他在岛上变成个“失宠大佬”。多少次宴会、会议,他顶多是混个脸熟,明面风平浪静,私下却是四面楚歌。

老何也不是个肯消停的主,改不了“钻营”的习惯。有时候他现身民间活动,端架子、演讲、追忆“当年勇”。可无论转头哪里,他身上那股世故外添的冷漠,始终甩不掉。时间过了二十年、三十年,街头巷尾偶尔还会有人提一句,“你知道吗,原来何总司令,最后也成了孤家寡人。”

他是国军总司令,建国后毛主席唯独不接受他投降,连老蒋也想杀他

想想他的一生,手里攥过无数关键时刻的选择:为私还是为公,看清局势还是自断退路。有些人活成了传奇,有些却只能被人唾弃。老话说:“得失荣辱,一念之间。”这话落在何应钦身上,是不是有点吊诡呢?假如他当初少伸一把手,或者少留一点心机,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但转念一想,有些人就是改不了油滑和精于算计。

咱们常说“千秋留名”,可对某些人来说,留的偏偏是骂名。何应钦最后的落魄,倒像是命运给的反讽。他从一度权倾一时,到后来被人人嫌弃,走到台湾都成了“边缘人”,这变化要多快有多快。也许那时候,夜深人静他会想:“如果当年没选现在这条路,会不会好一点?”但更多的时候,这种人天生不信后悔这种东西,心里想的还是“下次我会有机会”。

他是国军总司令,建国后毛主席唯独不接受他投降,连老蒋也想杀他

所以啊,历史总是在那些节骨眼上留给人选择。有人的选择成了丰碑;有人的,成了绊脚石。何应钦的结局,多少是他自种的因,结出的果。只是有时候看着这样的人物起落,总让人想起一句古话——“命由己造,业自我为”。不知道读到这儿的你,会不会也叹口气:人啊,走偏一步,回头就难了。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