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从县城修车工到年入 7 亿!追记者3小时,他用 20 年把 “赛车梦” 变现

排行榜 2025年10月19日 07:37 2 admin
从县城修车工到年入 7 亿!追记者3小时,他用 20 年把 “赛车梦” 变现

2025年重庆,一座2万方的摩托车厂房里,单日200台新车从产线驶出,600名员工围着各自的工位忙碌——这是“张雪机车”的日常,也是创始人张雪最踏实的底气。

谁能想到,这个如今年营收7亿的车企老板,20年前还在县城的修车铺里,攥着沾满油污的扳手,琢磨怎么靠修摩托车攒够赛车的钱?

从拧螺丝的修车工到掌舵上亿企业,他的故事里没有“天降好运”,只有“认准了就不回头”的死磕。

01.

张雪的“机车缘”,始于初中时电视里的一个画面——达喀尔拉力赛上,赛车在沙漠里飞驰的模样,让他瞬间定了心:“我以后也要当赛车手。”

从县城修车工到年入 7 亿!追记者3小时,他用 20 年把 “赛车梦” 变现

可现实很快泼了冷水:家里条件根本撑不起赛车的开销,别说买赛车,就连专业训练的费用都拿不出。

他没抱怨,反而给自己划了条“近路”:先学修摩托车。在他看来,赛车和修车总归沾着边,先把能落地的事做好,总有一天能离梦想再近点。

没有师傅带,他就对着报废摩托车自己琢磨,从认零件到拆装机,一点点摸规律。一年多时间里,他把修车的手艺练得扎实,后来还在县城开了家小修车铺。

从县城修车工到年入 7 亿!追记者3小时,他用 20 年把 “赛车梦” 变现

那时候的他,每天围着摩托车转,手上的油污洗了又沾,但心里的火一直没灭——他知道,多修一辆车,就能多攒点钱,离赛车梦就更近一步。

2006年,张雪听说有记者来当地采访,突然冒出个念头:上电视或许能被车队看到。

为了这个不确定的机会,他追着记者跑了3小时,一路软磨硬泡,反复说“我想让车队知道我”,最后终于说服记者给了他一段镜头。

从县城修车工到年入 7 亿!追记者3小时,他用 20 年把 “赛车梦” 变现

这段视频后来真的播了,更意外的是,有车队看到后主动打了电话。

这是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努力能换来机会”,后来他总跟人说:“年轻的时候没去拼,老了肯定会后悔,哪怕是看起来‘傻’的事,试了才不亏。”

从县城修车工到年入 7 亿!追记者3小时,他用 20 年把 “赛车梦” 变现

拿到机会后,他揣着攒下的6万块钱,去了江苏泗阳的赛车训练地。没有专业教练,没有科学的训练计划,他就自己对着赛道练,把自己的车拉到场地里反复跑,琢磨过弯、加速的技巧。

可热爱填不满肚子,2009年的时候,他连吃饭的钱都快没了——当赛车手的那些年,只有投入没有收入,现实逼着他承认:“我成不了顶尖职业车手,得先挣钱活下去。”

那段日子,他去工厂打零工,晚上看CCTV5的运动员节目,看到屏幕里为梦想拼的人,总会忍不住落泪。失落是真的,但他没丢了心气:赛车梦没实现,那就换条路,总能绕回去。

从县城修车工到年入 7 亿!追记者3小时,他用 20 年把 “赛车梦” 变现

2013年,张雪揣着仅有的积蓄,一个人跑到重庆。他的目标很明确:要做摩托车,但具体怎么做、能找什么人帮忙,他一概不知。

重庆有个类似“华强北”的市场,在这里能买到摩托车的零散配件,就像组装手机能买到壳子、电池一样。

张雪灵机一动:用自己的想法调整配件配置,组装一台“自己设计”的摩托车。

从县城修车工到年入 7 亿!追记者3小时,他用 20 年把 “赛车梦” 变现

他花2万块钱凑齐零件,一点点改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改好后就往摩托论坛里发帖子——那时候的“摩托罗拉”“摩托迷”“摩托yes”论坛,每天都能看到他更新的内容。

02.

没想到,真有人愿意相信这个素未谋面的人,直接把现金打过来买他的组装车。

从县城修车工到年入 7 亿!追记者3小时,他用 20 年把 “赛车梦” 变现

后来他回忆:“论坛里的信任不是凭空来的,就是天天发帖讲车、讲自己的想法,大家知道我是真喜欢这个事,也知道我卖车是为了攒钱做更好的车,所以愿意信我。”

从2013年到2017年,4年时间里,他靠卖组装车攒下了第一桶金。这期间,他没忘了当初的赛车梦,只是把热爱从“开赛车”变成了“造赛车”——他心里清楚,造好车,也是在圆当年的梦。

2017年,张雪和两个合伙人一起成立了“凯越机车”,终于有了自己的造车团队。

从县城修车工到年入 7 亿!追记者3小时,他用 20 年把 “赛车梦” 变现

2018年8月,凯越的第一款摩托车上市,第一年卖了800台,第二年卖到3000台,后来更是以2万、3万的销量快速增长,生意越做越稳。

可张雪却在这时候“犯了倔”:要自己研发发动机。他跟合伙人说:“没有自己的发动机,未来肯定会被别人卡脖子,这是100%的事。”

但当时公司净资产才3000万,研发发动机要投大钱,还不一定能成,合伙人都不同意。

从县城修车工到年入 7 亿!追记者3小时,他用 20 年把 “赛车梦” 变现

张雪没妥协,跟公司提了个方案:要么他净身出户自己干,要么公司借他钱,他单独带队研发,“干成了,发动机归公司;干不成,亏损算我的。”

最后公司同意借钱,前后加起来投了3000万。

没人相信他能成——他初中毕业,没学过专业的发动机设计,凭什么?

从县城修车工到年入 7 亿!追记者3小时,他用 20 年把 “赛车梦” 变现

可张雪有自己的底气:这些年修过、拆过的发动机不计其数,对发动机的结构原理熟悉得像自己的身体,甚至能蒙眼把零散配件组装成完整的发动机。

他招了十几个有行业经验的工人,不会的就一起查资料、试错,从设计图纸到调试零件,一点点抠细节。

最难的是加工精度——他要把原来50的精度提高到31,供应商都怕麻烦不愿配合。张雪就跟供应商谈:“尝试的成本我一个人承担,要是成功了,你的技术也能升级。”

从县城修车工到年入 7 亿!追记者3小时,他用 20 年把 “赛车梦” 变现

就这样,供应商才愿意配合。最后,凯越不仅造出了自己的发动机,还成了国内第一个能把发动机转速拉到16000转的品牌。

2023年,张雪又做了件“大事”:带着凯越的车队去参加达喀尔拉力赛,成了国内第一个带队参赛的民营车企老板。

过海关时赛车出了故障,他连夜盯着修车,终于赶在比赛前出发。

从县城修车工到年入 7 亿!追记者3小时,他用 20 年把 “赛车梦” 变现

他说:“我自己成不了顶尖车手,但我造的赛车能让优秀的车手骑,他们拿冠军,跟我拿冠军一样高兴。”

03.

就在凯越发展越来越好的时候,张雪却选择了离开。原因很简单:他和合伙人的理念走不到一起了。

从县城修车工到年入 7 亿!追记者3小时,他用 20 年把 “赛车梦” 变现

张雪总把赚来的钱投进研发、新设备和新产品里,公司成立6年多,几乎没给股东分过红。合伙人想尽快看到收益,可张雪觉得:“只有把钱花在技术上,才能造更好的车,才能走得远。”

他甚至开玩笑说:“我要是想挣5000万,可能5000块还没到手,就已经想好怎么花1个亿搞研发了。”

分歧越来越大,直到有一天,他熬夜写了长消息,建议公司研发一款新发动机,第二天却收到“不做”的回复。他坐在家里想通了:“不做就算了,留在那里干自己不想干的事,人生就没意义了。”

从县城修车工到年入 7 亿!追记者3小时,他用 20 年把 “赛车梦” 变现

2024年4月,张雪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张雪机车”。有天使投资人投了20%,剩下的80%全是他自己的钱,他说:“把自己的名字贴在品牌上,就是把自己压进去了,做不好这辈子就收摊,没退路才更有劲。”

同年9月,重庆摩博会上,张雪机车第一次亮相,展台前挤满了看车的人,成了展会里人气最高的品牌之一。

2025年3月,品牌开始正式交付,首月就交了800台,4月涨到1800台,后来每个月都在涨,甚至出现了“用户交了钱,却要等车”的情况——上个月本来能卖3600台,因为产能不够,还欠着几百个用户的车。

从县城修车工到年入 7 亿!追记者3小时,他用 20 年把 “赛车梦” 变现

到2025年,张雪机车单月营收能冲到七八千万,全年营收预计突破7亿,公司账上的资金也从4000万涨到了6000万。他给自己定了新目标:三年之内做到国内摩托车行业TOP3,三十年之内冲进世界TOP10。

结语:

如今的张雪快40岁了,身边人都说他“太单纯”——不会搞复杂的人际,不会藏着掖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从县城修车工到年入 7 亿!追记者3小时,他用 20 年把 “赛车梦” 变现

他却觉得:“说谎会让自己看不起自己,心里不踏实。人生就几十年,把精力花在勾心斗角上太浪费,不如好好做自己想做的事。”

他常说一句话:“可能我的天赋不如你,资源不如你,但我努力比你多十倍的时候,凭什么好结果不能是我的?”

这句话,藏着他从修车工到7亿老板的全部逻辑——没有捷径,没有运气,只有“认准了就死磕”的坚持。

从县城修车工到年入 7 亿!追记者3小时,他用 20 年把 “赛车梦” 变现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